# 科技产业化

共有4115条相关内容信息

柳传志:中联重科成为中国经济前行风向标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28日在长沙出席中联重科20周年庆典时说:“中联重科所代表的重型机械工业行业,已经帮助中国高端制造业实现了全球突破,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一个风向标。”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在中联重科20周年庆典上致辞 从原建设部所属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改制发展而来的中联重科,通过与市场对接、与资本对接、与国际对接,成功释放了科研机构的潜能,成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科研院所改制的

中联重科:重新诠释全球工程机械科技新高度

2012年9月28日,当展开高度达到101米、全球最长混凝土臂架泵车”成功下线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行业为之瞩目! 二十年前,原长沙建机院的科研人员贷款五十万创办中联重科;二十年后,当年的决定催生了一家年销售额接近千亿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巨头。过去的二十年内,中联重科一次次突破路径依赖,以雄厚科技实力,重新诠释了工程机械科技高度的真正含义:科技创造工程奇迹,建造美好未来,实现人类梦想。科技创新重塑“中

中联何以成为引领工程机械的“国之重地”

随着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发展,标准化在促进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建立秩序、公平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保障安全、提高效益、法制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突出。企业作为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重要主体,既是先进技术的拥有者也是技术的实践者,既是标准的使用者也是执行者。 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即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又将其融入

中联重科20周年庆 三款创世界纪录产品发布

科技成就中联 思想构筑未来【第一工程机械网 报道】2012年9月28日,在新兴工程机械之都长沙,世界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喜迎20周年华诞。为了献礼20周年,同日,中联重科还发布了三款创世界纪录的产品,分别为X6泵车,D1250-80塔机和ZACB01轮式起重机。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光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

中联重科二十周年:历年之最回顾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1992年,中联重科创建元年。趁着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中联重科怀抱“产业报国”的理想,大胆迈出了科研院所企业体制创新的第一步。这20年里,中国经济已迅速起跑,中联重科更是完成了从负债50万到总资产876亿的几何级数的飞跃:科技产品硕果累累,企业文化博厚悠远;股份制改造,“核裂变”战略;引领行业发展,谋求全球领先……2012年,ZOOMLION东方醒狮以“思想构筑未来

中联重科20年纪实: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而生

1992年,时为我国最大建设机械综合型科研机构的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简称建机院),时任副院长詹纯新带领7人、借款50万,创办了院属产业实体中联公司,实施“一院两制”,走科技产业化道路。当年9月28日,公司举行成立大会,詹纯新极富预见性地说:“现在这个公司是研究院的,将来这个研究院是这个公司的。” 今天,这话成为了现实。今天,这个为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而产生的企业,已经将研究院彻底融入了中联重科。企业

中联重科:技术创新成就工程机械世界标准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当今世界的产业竞争,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科技竞争的全球化,这决定了中国企业的使命不是对国际标准的仰望,而是要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詹纯新 国际企业界盛传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由此可见,做行业标准的企业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行业的标竿和领头羊。 放眼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能够制定标准的一

中联重科20年:凸显创新时代的公司力量

内容摘要: 就这样,将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再以产业养科技,科技又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在中联重科持续运转,不断凝聚、强化,释放出中联重科的创新力量。依托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年知识产权强化能力建设,2011年,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专利申请量同比2010年增长10倍,增长率跃居行业第一。 坚定不移谋创新 2012年7月,山西灵石,一个县城普通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了震撼

中联重科:由创业型企业到科技创新型企业

一、科技人员创业,怀抱的是产业报国的理想与信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曾经的“事业单位”,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面临国家的“断奶”政策,每年500万元的收入要养活全院500多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同全国其他很多科研院所一样,发展陷入窘境,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长沙建机院作为全国惟一的一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它的研发成果过去几十年来培育了上百家企业。然而,在科技体制已经

    2012-09-27 22:59

中联重科成立20周年大事记

1992年中联重科企业大事记 9月28日,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原长沙建机院院长陈润余(左)、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中) 一把榔头,一把钳子,一把起子——制造第一台中联泵的车间场景。 #d1cm#page# 1993年中联重科企业大事记 公司以贸易带生产,以生产促贸易,以科技为中心,开发生产了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第一台HBT40泵于7月1日下线,

中联重科20周年发展纪实:创新 科技之魂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科研体制改革过程中孵化而来的上市公司,是由研究院的8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在1992年创办的院属产业实体,并于2000年上市。通过14年的改革发展,中联重科从借款50万元起步,发展成为总资产44亿元、员工近7000人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和全球工程机械50强之列。更为重

中联重科管理模式三级跳 构建世界一流企业

寓意收获的9月刚刚来临,身在湖南长沙日理万机的詹纯新便从远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吉林长春听到了令人激动的企业“好声音”——中联重科以848亿元的销售收入荣登“2012中国企业500强”第127位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3位,分别较去年大幅上升了37位和26位,一跃成为8家上榜湘企的龙头。 事实上,“好声音”并不仅此一个,在8月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中联重科净利润自2009年以来首次反超三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联重科破局的力量:“体制改革+创新基因”

时至今日,詹纯新仍能想起,20年前的今天,就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社会掀起了“改革开放再动员”的热情,在国家号召科研院所进行改制的洪流中,詹纯新带着7个人、怀揣借来的50万,大胆走上了一条“体制改革”或言“下海”的未知路。 20年后的今天,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的草案,再次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调“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两型”中联:科研院所转制的成功典范

作为从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湖南本土培育而出的中联重科一直以创新为主线,力求在制约公司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难题上获得突破。中联重科成立二十周年来,不断自我突破、科研创新,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高度责任感的企业精神,对推动推动湖南经济增长、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即日起,红网将推出《“两型”中联》系列报道。 中联重科捷报频传,在获得“两型”示范单位后,新近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发改西部[2012]2446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 报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黔府函[2011]283号收悉。经商国务院有关部门,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速发展、加

内外两大风险逼近:中国经济靠什么化解

中国经济既有基于增长动力衰减引致经济减速的相关负面效应,也有主要金融与工业强国试图再度劫掠中国财富,进而切割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利益的可能。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下一步,既要激活适应有效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更要在金融以及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尽早“补课”。 自年初迄今,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可谓差强人意。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国内外收支均衡来看,经济增长数据显然不太好看。来

中联三一龙虎斗 20年创世界混凝土机械之都

岳麓山下,湘江河畔。 在这片中国中部新崛起的现代工业热土上,诞生了两个重工装备制造业的巨子。 一个是“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内敛,一个是“品质改变世界”的张扬,两家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经过二十年峥嵘岁月的淬炼,如今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并且创造了全球混凝土机械产业的神话。 1992年,时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起家,创办生产实体——中联建设

中国南车科技创新纪实:轨道交通的芯力量

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科技先导”战略是株洲所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53年来,株洲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致力于中国轨道交通“机芯”技术的研制和开发,打破国外对此核心技术的垄断,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主“机芯”技术体系和模式。其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的历程和模式、雄厚的人才实力和蔚然的创新成果,在民族产业进步中具有借鉴意义。 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芯”力量 ——中国南车株洲所科技创新纪实 龙年伊始,

浙江开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重大科技创新试点

浙江省政府20日召开全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科技改革与发展有新突破电视电话会议。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提出,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与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开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综合试点。 浙江省决定开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综合试点,目的是探索科技改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产业发展的新鲜管用的经验。一是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昌平将退出储煤业 京北最大集散地成历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和制造业曾是昌平的重要支柱。而今,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成了昌平的“新贵”,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10个产业园如同闪烁的繁星点缀在京北大地上。为了腾笼换鸟,昌平加大低端产业淘汰力度,今年年底前将退出储煤产业,京北最大煤炭集散地将成历史名词。 昌平干部挂职入驻央企 昌平区是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未来科技城所在地,神华集团、中国电子等1

中联重科新动机:收购CIFA推动企业国际化

被中央领导评为“科研院所改制成功典型、国家机械行业‘亮点’”的中联重科正在迎来第三次变革的新动机。这就是中央刚刚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决定。 这场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科研体制改革已如箭在弦上,而随着序幕的徐徐拉开,跟随着改制步伐一路走来的中联重科,将迎来怎样的变革机遇?能否如20年来一样,再次创造奇迹?能否在新改制的推力下,登顶世界工程机械之巅? 这些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七道

中联“50万、50亿、850亿”背后变革的力量

有这样一家公司: 2010年8月,“全球最大吊”D5200在这里诞生,打破中国工程用重型起重机械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1年4月,其参与制造的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实现417米泵送的业界神话;5月,它为自主化中国第三代核电量身定制的施工设备“巨无霸”——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C3200NP成功下线;9月,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由它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20

中联重科的战略棋局:鱼和熊掌的取舍

中联重科3月出售环卫机械资产的事,再度被媒体揪出来。近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记者撰文《中联重科连环局:卖掉最优资产被疑致国资流失》,又炒起了“旧闻”,笔伐中国工程机械著名的优质上市公司。 名人易“被绯闻”,名企同样也易“被绯闻”。名企有一点“风吹草动”,媒体都会趋之若鹜,甚至“好事”的媒体不管黑白,如“盲人摸象”地解剖一番。然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到底谁

中联重科:科研院所走出来的国际化大企业

1992年,时为我国最大建设机械综合型科研机构的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简称建机院),时任副院长詹纯新带领7人、借款50万,创办了院属产业实体中联公司,实施“一院两制”,走科技产业化道路。当年9月28日,公司举行成立大会,詹纯新极富预见性地说:“现在这个公司是研究院的,将来这个研究院是这个公司的。”  今天,这话成为了现实。研究院彻底融入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企业不仅成为

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掘金路线图

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昨日,上证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对各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节能环保 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以新求进:中国制造业强国必经路径分析

强化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新竞争优势,建设转型升级新载体,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发展面临的内外部

中联重科布局国际化 海外并购文化融合之路

“谁在国际市场上做得好,谁就是老大”。这是中联重科创始人詹纯新谈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时的观点。基于这样的理念,这家国内工程机械三巨头之一的企业四年前成功并购在全球混凝土工程机械中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出海外并购第一步的工程机械企业,并率先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四年过去,中联重科顺利度过了海外并购之后最艰难的文化融合期与业务整合期,不但赢得了CIFA顶尖的技术与工

能源战略不可无“核” 安全规划望近期出台

“中国必须要有核电,能源战略也不能没有核电。无论是从能源结构改善,还是节能减排的需要,还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应该说,核能的有效利用在中国未来发展过程中,就是惟一的选择。” 提起核电发展问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晓光,话匣子似乎被瞬间打开。今年两会期间,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国内核电界,对于国家继续发展核电充满了信心。两会后《核电发展规划》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推进工程机械转型升级

一、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全行业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以调整转型、创新升级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初步统计,全国20大类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大多数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收效明显,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地位大大提升。目前,不仅全行业产销数额双双

2011年总结盘点 北京三一重机的十大事件

 1. 三一集团荣登世界500强上市企业 7月1日,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行榜(FT Global 500)出炉,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首次入围全球500强,位列431位,成为中国机械行业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机械行业在国际社会的腾飞,更标志着“中国制造”将随着三一重工的发展而进入黄金时代。 2. 北京三一重机荣膺“中国自主创新杰出

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重点区域。2009年,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挥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等优势,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等机遇,打造航空航天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

厦门2012年交通环保项目计划投资78亿元

今年,厦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69个,项目总投资43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687亿元。其中,有128个项目在岛外,年度计划投资539亿元;民生项目60个,年度计划投资175亿元。从行业来看,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工业、服务业、城市建设、交通环保、社会事业、农业等六个方面。工业项目共有41个,年度计划投资72亿元,主要包括金龙客车研发中心及零部件产业化、厦工挖掘机技改、天马面板、软件园三期、科技创

BICES 2011 大阅兵(组图)

2011年10月17-21日,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暨2011中国·北京国际商用车博览会(BICES/IVEX 2011),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落下帷幕。与往届BICES展相比,BICES/IVEX 2011无论从展商数量、展览面积等方面来看均再创新高,成为2011 年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商用车领域最大的一次国际性展览盛宴。据统计,BI

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走向世界 加速国际化

“梦想是画在沙滩上的,目标是刻在岩石上的,成就世界级是一个持久的目标。”这是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总经理黄群常说的一句话。走进黄群的办公室,记者感觉来到了塔式起重机的世界:办公桌上,三台塔式起重机模型相映成趣,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座约2米高、印着某世界著名塔机公司名字和LOGO的塔机模型。 黄群指着2米高的模型说:“这就是我们的标杆!做世界级塔机制造企业,我们将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全球顶尖的塔机制造

苏子孟:协会2011工作总结与2012工作计划

协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和2012年度工作计划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苏子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大家好! 现在,我代表协会秘书处向四届三次理事会汇报《协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和2012 年度工作计划》,请予以审议。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做协会秘书处专题报告 一、2011 年度工作总结 自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以来,在国资委、民政部和中机联的领

姜智敏: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或将深刻变革(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需要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32.4亿t,平均单井的规模由2005年9.6万t提高到20万t以上。科技进步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未来5年,将是我国煤炭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先生接受本报

湖南浏阳:新型工业化产业冲刺千亿集群

10年前,一提到浏阳,人们想到的就是花炮。花炮是浏阳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浏阳的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浏阳将“兴工强市”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战略,将发展置于长沙半小时经济圈,充分利用长沙经济的拉动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目前,浏阳新型工业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比翼齐飞的局面,并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与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为核心,形

中联重科7大类31款主机产品亮相BICES 2011(组图)

2011年9月18日—21日,Bices 2011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携旗下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环卫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土方机械等七大类共31款主机产品和相关配套件重拳出击,以“科技、融合、共享”为主题,于4480平米的室外展馆为参观者构筑了一个工程机械群的壮阔场景。9月18日上午10时许,中联重科七大主机事业部高层领导

中联重科创碳纤维臂架泵车吉尼斯新纪录(图)

“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属于中联重科!”一位英国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官在中联重科80米泵车下线仪式上发出了这样的惊叹。9月28日下午,中联重科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演示区成功矗立并现场作业表演,英国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官现场测量泵车高度,并宣布新的世界纪录诞生。这不仅标志着中联重科已牢牢掌握了世界最尖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技术,也标志着中联重科站在了世界泵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高端访谈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