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求进:中国制造业强国必经路径分析

2012/05/15 09:41瞭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强化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新竞争优势,建设转型升级新载体,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同时也蕴含着一系列重要机遇。

三个挑战

从挑战来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约束条件正在不断增加。

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体系,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长期以来,全球经济循环的主要特征是:欧美等国的赤字财政和高消费带动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中国等国的高储蓄高出口,形成巨额外汇储备,大量购买欧美国家主权债券,为其高消费进行融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一循环出现了“短路”,突出表现在两个“难以为继”上:一方面,欧美等国的高消费、高负债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中国长期依赖出口带动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调整,必将对中国出口产生极大的制约,曾延续多年的发达国家强劲消费拉动制造业增长的格局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全球贸易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贸易壁垒将呈现出形式多样和频率高发的态势。

其二,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下,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认识到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美国均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力图重振制造业。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作出战略部署,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前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阻截,后有东盟、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加速追赶的双重压力。

其三,能源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22.7亿吨油当量,而自2000年以来累计消费量达178亿吨油当量。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4.8%,铁矿石、铝土矿、铜精矿、铅锌矿、钾盐等对外依存度分别为53.6%、55%、65%、30%、70%。随着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将持续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将直接带来制造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优势也在不断流失。根据相关预测,2015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将缓慢下降。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大面积的“用工荒”和工资薪酬的快速上涨反映了这一变化。从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当前越南是约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国东部沿海已经达到了2500元至3000元。

总的来看,随着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已超过印度、越南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长期依赖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这种形势下,如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同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

两大机遇

从机遇来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契机正在到来。

其一,持续快速增长的10亿人口级的国内市场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是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量。这一内生增长机制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20年,仍然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的基础和前提。201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历史性地突破了50%,达到51.27%,未来每年仍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根据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可以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与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相同步的是,中国消费结构也已进入到战略升级阶段。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迈向食、用、住、行高级消费的升级,由过去的百元、千元提升到万元乃至10万元的等级,消费政策也正朝着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方向变化。一个快速增长的10亿人口级别的国内消费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都未曾拥有过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国内市场是千万级别的,美日俄是1亿级规模的,而当前中国的工业化,是与13亿人口级市场相结合的,这是中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机遇之一。

其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制造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当前,全球进入到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酝酿和发展,将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上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同过去几轮科技革命中中国始终处于跟随状态相比,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更多地是建立在传统成熟技术基础上,因此,中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使得先进技术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研发成本,并实现产业化。如果中国制造业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导者。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制造业 发展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4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均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保持扩张。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7月份,因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制造业PMI为49.4%,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一)生产指数继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从行业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供需两端增长较快;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相对不足。 (二)价格指数有所下降。受市场需求不足和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9%和46.3%,比上月下降1.8和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 (三)大型企业景气度提高。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0.6%,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为制造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回落。 (四)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从行业看,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相关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总量总体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零售、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7.0%,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二)建筑业扩张放缓。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9%,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和50.2%。[详细]2024-07-31 11:31

CMI指数低于收缩值,7月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环比转淡

2024年7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95.44,同比增长11.34%,环比降低4.62%([详细]2024-07-30 10:16

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社连发四篇报道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账该怎么算?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详细]2024-07-12 11:31

潍柴新增3名齐鲁首席技师!

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齐鲁首席技师[详细]2024-07-12 10:00

太重突破!《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万字报道

今日,《经济日报》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专栏刊发文章《太重突破》,头版头条[详细]2024-07-03 18: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