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联6000万元大单

共有71590条相关内容信息

中联重科20年:凸显创新时代的公司力量

内容摘要: 就这样,将研究院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再以产业养科技,科技又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在中联重科持续运转,不断凝聚、强化,释放出中联重科的创新力量。依托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年知识产权强化能力建设,2011年,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专利申请量同比2010年增长10倍,增长率跃居行业第一。 坚定不移谋创新 2012年7月,山西灵石,一个县城普通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了震撼

中联重科变身记:从科研院所到营收800亿

从科研院所,到营业收入过800亿、国内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 一家走向市场的科研机构能释放多大能量? 从“断皇粮”后的挣扎窘境,到营业收入过800亿,利税120亿,位列全球同行竞争第一方阵……中联重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央级科研机构改革发展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2000年分两批转制的200多家中央级科研机构中,中联重科的产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到了这个群体总额的21

中联重科:由创业型企业到科技创新型企业

一、科技人员创业,怀抱的是产业报国的理想与信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曾经的“事业单位”,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面临国家的“断奶”政策,每年500万元的收入要养活全院500多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同全国其他很多科研院所一样,发展陷入窘境,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长沙建机院作为全国惟一的一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它的研发成果过去几十年来培育了上百家企业。然而,在科技体制已经

    2012-09-27 22:59

中联重科詹纯新:持续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是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8名科技人员、以50万元借款起步创办的院属产业实体。经历15年发展,中联重科目前总资产近80亿元,员工万余人。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指标位居上市公司前列,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193位,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

中联重科20周年发展纪实:创新 科技之魂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科研体制改革过程中孵化而来的上市公司,是由研究院的8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在1992年创办的院属产业实体,并于2000年上市。通过14年的改革发展,中联重科从借款50万元起步,发展成为总资产44亿元、员工近7000人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和全球工程机械50强之列。更为重

中联重科管理模式三级跳 构建世界一流企业

寓意收获的9月刚刚来临,身在湖南长沙日理万机的詹纯新便从远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吉林长春听到了令人激动的企业“好声音”——中联重科以848亿元的销售收入荣登“2012中国企业500强”第127位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3位,分别较去年大幅上升了37位和26位,一跃成为8家上榜湘企的龙头。 事实上,“好声音”并不仅此一个,在8月公布的上市公司半年报中,中联重科净利润自2009年以来首次反超三一

中联重科谱写传奇:20年改革蝶变 12年资本运作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当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还在因体制不畅而挣扎于各种矛盾困境中时,有一家典型的国企早已娴熟得游走于资本与实业之间、通过锐意求变制度创新,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闯出一片天;当众多企业还在畅想IPO,为跻身A股市场而努力发展时,她早已开始着眼全球,跨国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试图改变世界工程机械市场格局;当一些企业还在醉心于在资本市场疯狂“圈钱”、将股民当做套现提款机时,她却

中联重科: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样本”

2008年9月下旬,中联重科收购CIFA的第二天。意大利,米兰。 黄昏,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出CIFA大门。初来乍到,随从在旁轻声说:“下面我们要自己安排去哪里吃晚饭,CIFA没有安排,也没派人陪同。” 3年后的3月7日上午8:30(美国时间),詹纯新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这件趣事。 “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企业老板到下属公司考察,该下属公司的老总必定

中联重科破局的力量:“体制改革+创新基因”

时至今日,詹纯新仍能想起,20年前的今天,就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社会掀起了“改革开放再动员”的热情,在国家号召科研院所进行改制的洪流中,詹纯新带着7个人、怀揣借来的50万,大胆走上了一条“体制改革”或言“下海”的未知路。 20年后的今天,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意见的草案,再次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调“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两型”中联:科研院所转制的成功典范

作为从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湖南本土培育而出的中联重科一直以创新为主线,力求在制约公司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难题上获得突破。中联重科成立二十周年来,不断自我突破、科研创新,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高度责任感的企业精神,对推动推动湖南经济增长、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即日起,红网将推出《“两型”中联》系列报道。 中联重科捷报频传,在获得“两型”示范单位后,新近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中联三一龙虎斗 20年创世界混凝土机械之都

岳麓山下,湘江河畔。 在这片中国中部新崛起的现代工业热土上,诞生了两个重工装备制造业的巨子。 一个是“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内敛,一个是“品质改变世界”的张扬,两家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经过二十年峥嵘岁月的淬炼,如今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并且创造了全球混凝土机械产业的神话。 1992年,时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起家,创办生产实体——中联建设

盘点:2012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十大事件

2012年上半年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是艰难的,而2012年上半年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来说则是史无前例的红火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征服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普茨迈斯特、施维英、CIFA这国际混凝土机械的前三甲纷纷归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麾下之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更是如日中天。下面就盘点一下2012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十大事件。 徐工:行业龙头老大实力彰显出口再

中联重科何文进:落子印度 这是最好的时机

2012年8月21日,中联重科与印度EM公司签约,将在印度建立合资公司,主营塔式起重机。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公司总经理何文进出席并主持会议。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何文进介绍称,在中联重科2011年对未来的规划中,早已将重点锁定以非洲、亚洲和南美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并明确提出“加快在巴西、印度的海外基地建设”。此次在印度建厂更加充分说明,中联重科的全球布局开启了新的篇章,中联重科“完善跨国运营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中联重科的另一张王牌

2012年8月10日,中联重科益阳产业园项目签约,中联重科宣布其占地21万平方米的再制造中心同主营配件的中旺公司、全球培训基地一起落户益阳高新区。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仪式现场称,新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再制造和人才培训体系是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的必然条件,也是中联重科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益阳产业园项目的签约,标志着公司正在加速突破。 从并购战略、融资租赁到再制造,中联重科都在全力跟进卡特彼勒

爱心改变命运 中联公益慈善助学正式启动

8月8日上午,由湖南省慈善总会、中联重科、湖南经视、潇湘晨报联合企划的2012“爱心改变命运”公益慈善助学活动在中联科技园正式启动。省政协原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王克英,省委原副书记、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谢康生,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汀明,省军区原副政委、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振杰,省民政厅厅长、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长明,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李劲夫,中联重科董

ISO/TC96秘书处迁至中国 中联重科优势明显

7月1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同时该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2年第3号决议决定:将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由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迁往中国。2012年5月21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该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文件标志ISO/TC96秘书处正式由中联重科承担

中联工起服务品牌巡展用户故事:山东人“闯沪上”

2012年7月17日,中联工起2012服务品牌全球巡展华东区首站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作为与中联工起合作了近30年的三位用户、有“三巨头”之称的王化科、宋业文、丁学哲也到达启动仪式现场,共同感受和回顾中联工起服务体系的一次又一次创新。提起山东人闯关东,人们大多感叹那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次“移民壮举”,通过那一段历史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深入人心。但是在上世纪末期直至现在,还有几百乃至上千名山东人携家

中联重科新动机:收购CIFA推动企业国际化

被中央领导评为“科研院所改制成功典型、国家机械行业‘亮点’”的中联重科正在迎来第三次变革的新动机。这就是中央刚刚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决定。 这场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科研体制改革已如箭在弦上,而随着序幕的徐徐拉开,跟随着改制步伐一路走来的中联重科,将迎来怎样的变革机遇?能否如20年来一样,再次创造奇迹?能否在新改制的推力下,登顶世界工程机械之巅? 这些其实早就有了答案。 七道

中联“50万、50亿、850亿”背后变革的力量

有这样一家公司: 2010年8月,“全球最大吊”D5200在这里诞生,打破中国工程用重型起重机械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1年4月,其参与制造的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实现417米泵送的业界神话;5月,它为自主化中国第三代核电量身定制的施工设备“巨无霸”——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C3200NP成功下线;9月,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由它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20

中联转让环卫机械资产 詹纯新称“不可兼得”

今年3月,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将转让旗下的中联重科环卫机械公司(简称环卫机械)八成股权。此举引发市场诸多争议,环卫机械领域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为何中联重科会转让这笔优质资产? 在6月29日的中联重科年度股东大会上,转让环卫机械一事也成为了众多股东关注的焦点。 面对股民的疑问与担忧,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称,工程机械才是真正的主业,出让环卫机械是因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环卫机械已面临“天花板” 在詹

中联重科的战略棋局:鱼和熊掌的取舍

中联重科3月出售环卫机械资产的事,再度被媒体揪出来。近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记者撰文《中联重科连环局:卖掉最优资产被疑致国资流失》,又炒起了“旧闻”,笔伐中国工程机械著名的优质上市公司。 名人易“被绯闻”,名企同样也易“被绯闻”。名企有一点“风吹草动”,媒体都会趋之若鹜,甚至“好事”的媒体不管黑白,如“盲人摸象”地解剖一番。然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到底谁

中联全球最长80m碳纤维臂架泵车首次施工使用

【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2年5月27日,中联重科生产的混凝土机械产品——世界最长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山西灵石实现首次施工,正式投入使用,C25混凝土被顺利泵送至60米以上高度。为了保证工期,这台曾在2011年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全球最长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已经工作了两天两夜。操作80米泵车的机手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太棒了,它比47米混凝土泵车的稳定性还要好,臂架振动非常

詹纯新获“2012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人物”

5月20日,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制造业论坛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工信部、国资委、上海市相关高层和来自全球机械制造业的400多位嘉宾出席了年会。本届年会揭晓了2012年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人物、10大创新企业及中国制造业5大最优投资城市。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荣获“2012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人物”称号。 亚洲制造业协会(AMA)是一个全球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商会组织,被誉为权威

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逾14亿大单狂涌三行业

基建投资历来被视为平滑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为应对当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今年上半年国内重大基建投资项目审批进度有望提速。一般来说,基建投资增加将有效拉动水泥、工程机械和建筑工程等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统计数据显示,上述板块昨日受到逾14亿资金热捧,进一步反映了市场对三行业相关个股的青睐。 工程机械:大单流入5.90亿元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和统计显示,昨日工程机械(中信二级行业)指数迅速上涨,涨幅达4

温家宝强调扩内需 中联等股面临重大机遇

温家宝上周末湖北考察时强调,稳增长,着力扩大内需,这意味着相关促内需概念股面临巨大的投资机遇。 温家宝:要着力扩大内需 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5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 温家宝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重返北川 中联“至诚无息 博厚悠远”续衍

题记:重返北川,心在挂牵,爱在续延;大爱中联,“至诚无息、博厚悠远”在北川续衍。当年首批进入北川的工程机械救援队伍和工程专业救援队,中联人每次重返真情满怀,因为我们一路同行。 2012年5月9日―10日,作为“5•12”汶川大地震中首支进入北川等重灾区的专业工程机械救援队伍、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联重科组织“重返北川、大爱中联”公益活动。5月9日上午9:00,出发仪式上,中联首先发起对

中联重科全力打造干混砂浆产业发展平台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散装水泥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行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2011年,国内散装水泥供应量突破10亿吨,水泥散装率突破51%。当前,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加快发展商品混凝土、预拌干混砂浆和水泥基材料制品,是实现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和优化结构的有效途径。一大批从事生产研制混凝土成套设备的企业,正在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特别是中联重科率先在业内推出“三位

中联独特成长基因:裂变、聚变和事业部制

由中国最具影响力财富管理媒体《理财周报》发起的“2012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在获悉被提名“2012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长”后,对于公司这些年公司所取得的业绩,中联重科(000157)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表示,高速增长的背后与公司提出的几大独特成长基因密切相关,即裂变、聚变和事业部制等。 从1992年创立之初的7名员工、50万元借款,发展到2011年收入超463亿元,员工

中联之星之八:勇敢探索挖掘机奥秘的人

土方机械公司土方机械研究院副院长何骞20多年来一直从事挖掘机的开发设计工作,靠着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他用坚毅和执着,不懈地探索着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推动着企业产品升级和换代,书写了在挖掘机技术领域奋斗的动人乐章。 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土方机械研究院副院长何骞 潜心钻研  积极改进 1989年大学毕业后,何骞便开始了漫长的挖掘机研发探索之路。在挖掘机技术引进之初,何骞潜心学

中联重科布局国际化 海外并购文化融合之路

“谁在国际市场上做得好,谁就是老大”。这是中联重科创始人詹纯新谈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时的观点。基于这样的理念,这家国内工程机械三巨头之一的企业四年前成功并购在全球混凝土工程机械中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出海外并购第一步的工程机械企业,并率先敲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四年过去,中联重科顺利度过了海外并购之后最艰难的文化融合期与业务整合期,不但赢得了CIFA顶尖的技术与工

中联国际化战略:内陆企业走出国门的标杆

进入21世纪,尤其是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和越来越稀薄的国内市场利润,促使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世界,并掀起一股“走出去”的潮流。 “可以说,经过这十年的国际化经验积累,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主要竞争者之一,企业对国际化真正内涵的理解和运作实践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谈及这十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与经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联重科——这个来自

中联重科:科技创新成就龙头企业(组图)

中联重科由国家级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工程师、借款50万元创立,19年间依靠科技创新连续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从创立时年均收入不足300万元发展到2011年净利润达超70亿元、全球排名第8的工程机械跨国龙头企业。 创立之初,中联重工就提出: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新产品,企业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也正是多年的坚持,使得中联重科在知识产权方面硕果累累。据统计,中联重科已累计国内申请专利700多项

文化融合—企业重组并购中的“中联模式”

中联重科是我国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近年来,通过高位嫁接、集成创新、重组并购,中联重科吸收了大量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最新技术,实现了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然而,每一家企业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每一次并购之初,中联重科都面临着公司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理念与中联存在很大差异等困难。“70%的企业并购会因为种种原因失败,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公司文化整合。”著名

自主创新:中联重科叩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解读中联重科永续发展的“内核” 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专程视察了CIFA公司。他对中联和CIFA管理团队强调,必须把科技引领、技术创新放在第一,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市场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则是拥有当今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能力。 中联重科是一个由国家级建设机械研究院8名工程师、借款50万元创立的小公司,19年间连

中联重科捐资200万为乡村留守儿童建“家”

2月4日,一场特殊的“家长会”给这个春天带来持续的感动,这就是CCTV 2大型公益晚会《春暖2012》,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晚会上,国内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中联重科现场为“乐和之家”项目捐款200万元,用于乡村社会再造和留守儿童的扶助。按照每个试点村6万元的资助标准,中联重科将为10个县30多个乡村留守儿童建立“乐和之家”。 中联重科捐资200万为乡村留守儿童建“家” 据了解,“乐和之家”

中联重科与三一集团引领湘商走向前台

阔大无边的商界舞台,精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揭开历史的帘幕,我们看到,晋商走得慢,身上揣着几百万;而徽商却迈着儒雅的方步,成就了以胡雪岩为标识的商界传奇。晋商和徽商是中国近代商界的两面旗帜。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浙商和粤商应时而出,闪亮登场。他们在贸易前沿和地产领域掀起的财富浪潮,让世界为之喝彩。 而湘商呢?湘商正从中国十大商帮中走来,走向前台…… 湘商寻根 2009年5月28日,来自全国

十二五十大政策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也有效带动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朝着销售9000亿的目标奋力迈进。如今,2011年即将收官,从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重大政策中,如《工程机械定义及类组划分》制定发布、新“国八条”出台、《建筑起重机械产品专项调查报告》发布、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都对工程

中联混凝土机械客户:真情流露话感言(图)

以下为中联混凝土机械客户——郑州春秋建筑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玉琦感言: 我们与中联重科的合作从2006年开始,合作一直非常愉快。06年分两次购买两台泵车,07年分三次购买了三台泵车,接着在07年11月又一次性购买了两台,而后在09年一次性购买了三台,不久前又再次购买了一台,总共是11台泵车,从37米到50米等多个臂长。从我们使用的感觉上看,中联的产品从2007年质量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润滑

大融合时代·推动力 工程机械的升级之路

导语:从发端、到发展,再到“以市场换技术”,在21世纪初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终于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历尽10余载高速发展的洗礼和打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再次面临着十字路口上的多种选择。 向前进,向哪里前进?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网络,我们都有。虽然仍有欠缺,但是,亦步亦趋的时代业已过去。面对更加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百舸争流,中国企业能否引领未来的世界?融合,一个时代的

中联混凝土“零缺陷”项目试点成效显著

11月,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土方机械公司桩工机械事业部分别召开“零缺陷质量改进项目”总结大会,作为公司推进“零缺陷”项目的试点单位,均取得丰硕成果。 11月15日,公司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培亮,营运管理部质量室主任刘银峁等出席了混凝土机械公司项目总结大会。分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改进效果显著,启动“零缺陷管理项目”以来,共选定“提高泵车、搅拌车年度月度市场预测准确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高端访谈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