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新常态”:破而后立 实践走在争议前

2015/01/20 10:04 商界

创客中心

推倒山寨墙,扶持大公司,到现在,深圳的这条产业链已经发生了质变。

像亿道这样的公司在深圳成千上万,他们之前的生存之道就是拼价格。而现在,在大公司的扶植下,更加重要的目标反而是研发能力。亿道会基于一个芯片制作几十款模具,不同的尺寸和样式,“我们要保证客户的差异化。”

深圳形成了一个独有的“工模”模式,这是中国台湾地区从未产生过的制造模式。深圳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非常多的参与者,它们会先把自己的业务模块化和流程化,然后再自发地去横向和其他环节的厂商对接,而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有一个厂商去主导。联发科曾经在深圳掀起的“山寨风暴”已经把市场教育好了,它们已经习惯于找到一种“TurnKey(交钥匙)”式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业内认为比中国台湾地区进步的地方,那里的产业链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触摸屏的厂商根本不可能知道显示屏厂商的新技术。“而在深圳,你在A厂商看到的产品,没过几天,B厂商就会有了。”这与当年硅谷的开放精神如出一辙,它保证了一个良好产业生态的形成。

这也注定了深圳不会诞生像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因为“工模”就意味着这条生态链必须保持足够的市场敏感度以及灵活度。深圳的制造企业都不大,但它们每一个都可以操控整条产业链,只要有差异化的设计和产品出现,很快就可以组织起一条生产线。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已经告别了大宗标准品的那种落后的制造方式。

今年的IFA展(德国柏林电子消费展)专门设立了一个深圳馆,即便如此,稀缺的摊位还是供不应求,来自深圳的厂商遍布其他的展馆。他们的产品不再千篇一律,几家智能手表厂商都打出了“好过三星Gear”的标语,但有的强于设计,有的则在软件上花了心思。一家做蓝牙音箱的厂商还专门根据自己的产品设计了一个置物架,以此来增强音质。

好莱坞式生态

潘浩也是这两年才发现深圳的创客环境突然好起来了,“这里就像好莱坞,既有大制片厂占据主流市场,也有拍摄文艺片的小制作公司满足小众市场的需求,同时为大片提供灵感。这几年大厂商的进入让深圳的基础好多了。”

他专门组织Seeed Studio制作了一张“创客华强北地图”,清楚地标明各种元器件的热门销售网点,比如在赛格大厦的哪个商铺可以买到山寨版的Arduino电路板。华强北藏着太多这样不起眼的小商铺,兴许它的背后就是一个开足马力的元器件厂商,尤其是对于国外的创业者来说,这往往是他们成为深圳创客的第一节课。

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SeeedStudio实在太容易了。他们有两拨人,一拨是工程师,知道怎样去实现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拨是设计师,知道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他们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工厂——敏捷制造中心,它的订单正是来自于创客们小批量生产的智能硬件。

潘浩会把这些小东西介绍给美国最著名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和Indiegogo去销售。实际上,硅谷早就不在意这些智能硬件来自于何处,甚至他们会主动地向深圳输送璞玉。一些硅谷的冒险家充当着掮客的角色,一旦某个项目上了Kickstarter,并且效果不错,他们就会去联系创业者,询问是否需要深圳的工厂做代工。

Haxlr8r之所以来到深圳,也是看中了这里的“疯狂”。SeeedStudio的创始人兼CEO Cyril Ebersweiler告诉记者,“在这里,制作一个新的电路板只需要几天,而不是几周,他们还会不断地免费帮客户设计模板,直到满意为止。”

投资推广署并没有过多地干涉这群年轻人,他们更多的思考围绕着如何去搭建配套工程。“我们在研究伦敦,看它如何去建立起一个金融中心,而深圳未来会是一个创新中心,这个链条要长得多。”

如今,他们正在推进所谓的“直通车”,“所有跟深圳能联系起来的资源,我们都要加进去。”硅谷、以色列、法国、德国、日韩,甚至包括北京和上海,他们最新的成果是用龙岗区天安云谷的1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在硅谷置换了同样大小的面积,这还包括共享双方的技术、资金、供应链、销售渠道等资源。

他们要把这座以山寨制造著称的城市从纯粹的制造业中解脱出来,而新硬件的复兴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深圳重新去定义全球生态链的机会。

国企=影子银行?——一个钢贸行业人士的自述

中国国有企业如能通过改革逐步改造为一系列类似于由新加坡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或者韩国国家投资公司等投资基金持股的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长期持有相关投资基金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这才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同志们,我们为什么要帮别人出资,又要选钢材呢?第一,这玩意交易资金量大,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也大,而资金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优势,我们不缺钱;第二钢材好保质,好保量。不像别的商品比如蔬菜大豆等又分季节性,又不好保存,还容易变量。钢材可以说是目前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保质产品。第三呢钢材这玩意也易存放,好监管。等等吧,所以啊,所以选择钢材非常的合适。我们给市场出资,交易资金量大,销售额也高,收益呢也非常稳定,只要风险可控,应该说是非常好的项目……”

以上是某国企内部会议的某领导同志的发言。

好吧,上面的话就是我说的。归纳得不全面干练,但我相信代表了一大部分进入钢贸行业的国企的心态。

说到根源,一开始涉足这个行业的国企倒也不是完全凭着钱多。一些大央企由于业务的拓展,自身的建设就需要很多材料供应,于是便专门成立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集团的采购,时间一长钢材便慢慢被筛选出来了。再加之钢贸商的迎合,于是带动更多国企进入。

目前市场上的国企参与的操作大概有以下几类:

为钢贸商或钢厂出资,定期收益;

自己不出资,只在中间做监管,收取一定费用;

不出资,只是参与其中,相当于变相为交易提供担保;

建仓库(一般和别的方式共同进行);

自购钢材销售。

实际演变到最后,最常见的是国企凭借着自身的信用和招牌,拿着银行的钱,以货物销售的名义,为下游企业进行融资,自己从中赚取差价。

当然,我也不会撇清钢贸企业。对钢贸企业来说,银行前期放款慢,后期放货慢,迫切需要更专业、效率更快的出资方来做这个事。放眼当今中国,除了银行最有钱,还有谁?

那当然就只有大型国企了。银行慢那是因为银行还有其他业务。而国企呢,发现这个赚钱就可以单独划一个部门甚至再成立个分公司专门做,相当于影子银行。

以左图为例,举例来说一般的操作模式,钢贸商A和B是一家;

“国企2”为核心,他是出资方。但是为了方便出款,以及将来在账务上体现交易对手是国企,所以他需要让钢贸商再找一家国企做为对手来交易。这里面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1敢做,我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1”相当于在这里拿自己的招牌,做了个类似担保的业务。从自身来说,我收到钱了留下利润,余下付给上家,货我收到了再付给下家,至于别的我不参与。不花钱,能挣钱何乐而不为。有风险怎么办?没事,国企2钱都敢出,我一分不损失,为什么不敢做;

“国企3”通常在这里不与主线发生业务,但一般是国企2会支付一定的费用,我的货你得给我看好了,丢了你得赔。

仓库:有时候就是国企3自己的,有时候也会是钢贸商A的(别人不知道);

钢厂: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了,可能前一两笔真去买点货,好让后面的国企3有活干,去监管。但是后期钢贸商根本不把钱拿去买货。

知道了怎么办?

国企1知道了,关我屁事,我只是过一笔账;

国企2知道了,问下怎么回事吧,真要是没货我也不怕,到时候找国企1要就好了,他们跑不掉的;

出事了怎么办?

国企2:国企1你还钱,要么你还货给我!

国企1:滚,你们谈好的项目,钱我没花一分,找我要毛。A给我货,我就给你货,A还我钱,我也会还你钱。

如果左图再加上担保公司,再加上联保互保公司参与,哪怕就是一单出事还不上款了,最后连带倒霉的就好多家。这时候所谓创新的联保互保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链条毒药了。

或者货是有,但同时又被钢贸商再压给银行或是别的国企,再其中加上担保公司,扯上仓库……你说这事怎么处理?这锅粥糊透了,大家还得硬着头皮等着吃不肯散去,也不能散去……

一直在说国企干好了是奇迹,干不好是常态,这话虽有偏颇,但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以上叙述是将多家国企经历融合一起,各位权且当作是故事来看,切勿对号入座。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怎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一段时间以来,五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回应热点话题,详解2024年经济政策走向。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4年,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稳住基本盘。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郑栅洁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2024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2024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创新的落点在产业。针对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的传统产业,将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让“老树发新芽”。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金壮龙说。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部部长表示,“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此外,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财政部部长表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 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国外贸外资如何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货物、服务、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样表示。 升级货物贸易。实施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加强贸易投资联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围提质。同时,深化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出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出台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王文涛说。[详细]2024-02-28 08:46

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多部门权威回应释放重要信号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如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详细]2024-02-20 17:24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负责人详解经济政策走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详细]2024-02-05 10:39

2023年多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日,省级“两会”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去年,多[详细]2024-01-24 15:24

11个关键数,看2023年中国经济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详细]2024-01-18 09: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