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购之路

共有11161条相关内容信息

“中国智造”三一重工样本:工程机械行业的进口替代到国际扩张路径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工程机械的“一穷二白”,到2018年三一重工挖掘机牢牢把握住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把交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是如何一步步突破进口垄断,完成进口替代的?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三一重工等又将如何紧抓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风口,完成国际化扩张? 三一重工近五年主要财务指标 2019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名单中,中国企业占据12席。从无到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工

中联重科瞄准数字化转型等三大方向 引领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面对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竞争,中联重科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深耕智能制造、推进国际化突破等三大方向,引领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此前,中联重科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222.62亿元,净利25.76亿元。骄人业绩折射的是中联重科成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蝶变为“装备制造+互联网”的新型装备制造企业。 坚守主业 跨越“三座大山”迎来新格局 创立于1992年的中联重科,坐落在有“工程机械之都

徐工王民: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炼成世界一流企业

导语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主机产品线和关键零部件最齐全、创新能力最强、出口总量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型企业集团。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时指出:“徐工集团战略思路很清晰、目标定位很提气、发展路子正确,是很成功地打造出自己道路的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目前,徐工集团的

完善布局占先机 法兰泰克完成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的首期研发工作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起重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企业自主创新和下游市场效益需求双轮驱动下,以自重轻、节能高效等为特征的欧式起重机正逐渐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同时,在基建需求拉动、国家加强环境治理、设备更新需求增长、人工替代效应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2019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今年上半年,法兰泰克深耕欧式起重机市场,打造“法兰泰克”、“诺威”等品牌,引领国内起重机市

行业首个国际荣誉奖!徐工荣获中巴交流最高荣誉勋章

近日,纪念中巴建交45周年活动在巴西国会众议院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与博索纳罗总统在当日互致贺电中指出,中国和巴西都处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巴西外长阿劳若、副外长萨尔加多、众议院巴中议员阵线主席皮纳托、国会议员、驻巴中资企业、华人华侨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中资企业协会会长、徐工机械副总裁王岩松特别受邀就座主席台 徐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 徐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诞生于抗日烽火、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力于改革开放,76载风雨历程,徐工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引领者,到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垄断格局的打破者,始终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企成长为工程机械行业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徐工集团 实业报国,勇担大任 国家有需要,徐工有担当。从诞生于抗日烽火的兵工厂到1989年

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2019年7月25日上午8:30,潍柴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发展暨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近两年来企业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会前,凌文副省长会见了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会后,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又会见了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及所在单位代表。 凌文副省长会见潍

【专栏】叶京生: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转型?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在《企业的性质》这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规模的边界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换句话说,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时则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企业;而当

谭旭光的两台“发动机” ,“发动”了什么?

7月9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一版发表《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的长篇报道,对潍柴的成功之路做了全景式回顾和深入分析。 7月9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一版发表《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的长篇报道 回首筚路蓝缕,迎向光明未来。看潍柴的前世今生,谭旭光其实是造了两台“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是有形的,这种有形的发动机在潍柴一号工厂,如今每90秒就能产出一台;一台发动机是无形的,通过建立

“守初心、攻主业”怎么干,山东国企都应学一学

初心对国企意味着什么?今天,大众日报推出“鲁企调研行”系列评论第一篇《初心是最好的“定盘星”》。文章指出,初心,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价值追求的“定盘星”。 初心,说到底是志向、是抱负。 大众日报推出“鲁企调研行”系列评论第一篇《初心是最好的“定盘星”》 7月9日,大众日报一版重磅刊发万字记者蹲点调研稿《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引发广泛关注。文章讲述了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将一家濒临破产

潍柴成功的经验与启示(一):种好自己的地

“心无旁骛攻主业”,当我们研究潍柴、对标潍柴、学习潍柴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样一句话。 潍柴集团 短短七个字,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潍柴的高度赞许,也饱含着总书记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深深期许,道出了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鲜明指向。 (一)自己地没种好,去种别人的地,我不干 采访谭旭光,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问及潍柴为什么能够抵得住房地产暴利的诱惑,谭旭光是这样回答的:首先,自己的地没种好,去种别人的地

论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定盘星”从哪来?

“心无旁骛攻主业”,当我们研究潍柴、对标潍柴、学习潍柴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样一句话。短短七个字,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潍柴的赞许,也饱含着总书记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期许,道出了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鲜明指向。 回过头看,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坚定信念从哪来?来自对主业的深刻理解,源自对初心使命的孜孜以求。二十多年来,潍柴坚守“打造民族工业品牌、争创世界一流、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初心不变,无论行业如何跌宕起伏

山东省委机关报为何重磅关注潍柴?

7月9日,大众日报以近两个整版的规模,重磅推出深度报道:《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 这篇报道近14000字,全面、系统、立体介绍了21年来潍柴改革创新发展的经验,从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看国有企业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可以说报道不惜版面,浓墨重彩。 7月9日,大众日报以近两个整版的规模,重磅推出深度报道:《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 这样的规模和篇幅来报道一家省属国有企业,在省委机关报中也不多见。

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

编者按 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为更好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本报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切实走基层、强“四力”,深入典型企业蹲点调研,推出“鲁企调研行”报道,反映我省企业改革创新、企业家砥砺奋进的故事,以期给全省企业以启发借鉴。 开篇,我们把目光投向潍柴。潍柴是我省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本。21年来,无论行业如何跌宕起伏,无论国内外

大爆发!为什么中国工业化崛起势不可当?

中国用短短70年,完成了典型西方国家用至少250年到300年才完成的工业成就,即从原始工业化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再到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也必然快速积累了250年到300年间西方国家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腐败、污染和环境破坏、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解体、日益攀升的离婚率和自杀率、商业欺诈、劣质产品、资产泡沫、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和阶级歧视、频繁的工业事故、有组织的犯罪,以及失业和产能过

三一重工:阅尽大浪淘沙,开启全球化步伐

工程机械优质厂商,业绩持续反弹 三一重工公司为工程机械行业翘楚,核心品种——挖掘机,国内市占率第一;混凝土机械全球龙头地位夯实。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公司强盈利能力,业绩持续大幅反弹。2018年,公司收入为558.2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192.3%。盈利能力改善下,ROE回升至21.5%。2019Q1,高增长延续,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5.1%/114.7

中国品牌日 柳工登陆CCTV-9为中国品牌发声

致敬初心,致敬奋斗,致敬有梦想的中国品牌,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今年510中国品牌日,柳工入围品牌企业,深得消费者喜爱。《柳工品牌微纪录片》也即将登陆央视CCTV9。 柳工品牌微纪录片》即将登陆央视CCTV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再到创造真正的中国品牌,发展之路可谓迅速。以前,中国制造往往被贴上“低廉”的标签,靠数量赚的不过只是“血汗钱”;中国出口

潍柴心无旁骛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心无旁骛攻主业是潍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潍柴董事长谭旭光表示,20年来,潍柴从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成为涵盖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以及金融服务等六大业务的国际化装备制造集团,2018年,潍柴收入突破236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绩的背后,是潍柴专心专注发展主业。 潍柴集团 “发动机制造是中国的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发动机做强。多年来,我们从未在非

推动柳工走向世界的舵手——曾光安

柳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的带领下,坚持走出去战略,终于从中国走向世界。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 曾光安2018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柳工从广西走向全国,花了40年时间;从中国走向全球,花了15年时间。” 对曾光安来说,过去这十几年,是波澜壮阔的一段岁月。早在2002年,柳工就提出建设“开放的与国际化的”柳工,柳工

中联重科德国宝马展收获订单近7亿 本地化制造展现行业巨擘实力

4月14日,为期一周的2019德国宝马展在德国慕尼黑圆满收官。在这场行业龙头和业界新秀云集的盛会上,中联重科以“本地化制造·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携旗下6大类43款产品参展,吸引了全球大批专业客户,以及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展会期间,融合中欧科技的中联重科本地化精品受到市场欢迎,获得订单及意向订单近7亿元人民币,全面展现了工程机械行业巨擘的超凡实力。 ▲中联重科展区吸引了全球大批专业客户观

强者恒强 徐工稳居全球工程机械排行榜第六位!

4月8日,正值第32届慕尼黑宝马展如火如荼之时,一则重磅消息再次提振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信心。全球最具权威的工程机械信息提供商——英国KHL集团发布了2019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Yellow Table 2019),榜单显示,全球范围内上榜企业总收入为1840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13.5%。徐工集团稳居全球第六位,中资企业排名第一,并连续数年跻身全球前十强。 徐工稳居全球工程

第三届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推介活动在德国成功举办

德国时间4月8日,三年一度的工程机械业内盛会——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零部件博览会 (bauma 2019)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中心再次盛大开幕,由商务部主办,中国驻德使馆的大力支持,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工程机械品牌推介活动于展会开幕当天顺利成功举办。 推介会现场 在十九大贸易强国战略引领下,商务部制定系列政策,着力推进从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夯实基础 大步向前

对2019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几乎所有预测都会提到“不确定性”。的确,全球经济和产业,至今仍处于一场巨大的变化中。但对于此,总有一些领先企业执掌者,用远见、用定力、用经验、用行动,把不确定变为确定,把挑战化为机会,把远景和目标落为现实。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新时代,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也一定会在全球获得更大突破。 徐工品牌工程机械产品 上一程,中国工程机械靠市场推动跑赢了;下

中铁工业: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改革标兵

2019年,中铁工业集团将在持续巩固并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环保产业等新机遇和川藏铁路建设的契机,培育新动能,布局新产业,以改革创新再出发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 2019年是中铁工业集团125周年历史的新坐标,也是中铁工业上市2周年的新起点。上市两年来,中铁工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的三步走由“成功上市”到“上市成功”。市场最能说明一切,中铁工业2018年新签合同额

潍柴动力15年增长25倍 由地方国企成长为国际巨头

3月26日,潍柴动力(11.24 +0.36%,诊股)庆祝上市15周年并同时举办2018年业绩说明会。2004年3月11日,作为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首家内燃机企业,潍柴动力开启了国际资本市场通道。从此,潍柴动力一路狂奔,在实业上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围绕动力总成实施同心多元化,通过国际并购进行全球布局,最终,从区域性国企,变成了A+H上市并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行业巨头。15年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由2

【雷沃金牌客户】数十年如一日 携手雷沃铸就传奇

在郴州市宜章县,有一位企业家无人不晓,他是新中国第一位个人创办水泥厂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是雷沃工程机械的忠实用户,他就是邓正杰。 80年代末,正是风起云涌,云诡波谲的时代,邓总敏锐地捕捉到水泥市场的广阔前景,在大多数人仍然在国企工厂按部就班时,他敢为天下先地独立创办水泥厂,从此开启了三十年的浩瀚征程。现如今已经62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天打卡上班,数十年如一日,正如他的人生信条所说:“依法依规做事,不

徐工40年:一部变革奋进的中国工程机械近现代史

徐工40年 四十年风云激荡 七十五载匠心传承 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 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书写了珠峰登顶的淮海龙腾 徐工40年 岁月可以改变容颜 却改不了一腔追梦赤子心 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 却带不走属于我们的铿锵记忆 总有一段回忆值得倾听 总有一段讲述直达人心 1943年,徐工集团的前身华兴铁工厂(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诞生 当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弥漫 没人能想到

三一重工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

湖南日报 12月11日02版 黄利飞丨12月10日,三一重工长沙生产车间18号工厂内,机器轰鸣,生产紧张有序。牙买加、阿尔及利亚客户订购的一批泵车正源源不断下线。 三一18号生产车间正在作业,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的图片,正是这个生产车间。 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加速领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0.8亿元

中企自信出海的“潍柴经验”

2018年12月2日,一年一度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2019商务大会海外代理商分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经销商、代理商900余人齐聚一堂,共享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发展的成果、分享各自成功的经验,共同研究在新的全球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思路。 一年一度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2019商务大会海外代理商分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 步步为营,潍柴海外业务实现新突破 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潍柴海外业务

    2018-12-04 16:23

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他,声音洪亮,眼神犀利,未靠近便能感受到其无比强大的气场。他就是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掌舵人谭旭光。 外号“谭大胆”的他,最擅长的就是“干别人不敢干的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凡事喜欢迎难而上的山东人的吃苦肯干的作风在他身上尽显。员工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的人。一年飞行 15 万公里,一年有 200 天出差在外,但是从来没看到他疲惫,他总是那么有干劲儿。 确实,在他的带领

徐工集团:“中国制造”重器的“一根筋”与“绕指柔”

在位于江苏徐州的徐工集团内,有一条著名的“百米跑道”。一台台钢构车架经过这条“人机协作”的百米大道,转眼变成集万千精密零件为一体的起重机底盘。 2013年7月,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徐工XGC88000首吊成功。徐工集团供图 摄 平均每25分钟,就有一台起重机在这里装配下线,贴上“中国制造”标签走向全球。 2018年4月,“神州第一挖”徐工700吨液压挖掘机重磅下线。徐工集团供图 摄 从19

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转型?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在《企业的性质》这篇里程碑式的论文中,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规模的边界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换句话说,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协调成本时则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企业;而当两

中联重科创立26周年:传承科研基因 迈向国际一流

2018年9月28日上午,中联重科26周年庆暨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在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馆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科技智造未来”为主题,旨在表彰和回顾中联重科近年来的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激励一线科研人员、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中联重科老领导,中联重科在长沙的全体高管,中联重科科技技术代表等出席大会。 26年来,中联重科不忘初心,以持续创新和工匠精神传承科研基因

海外战绩彪炳 临工一带一路战略唱响国际舞台

2018年,一带一路战略蓝图已日臻成熟,工程机械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爆发点。对于这次重大国际机遇,相信没人愿意缺席这场“盛宴”。 如果迎着风,就飞。在一带一路这股大浪潮中,无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国门,迈向了全球市场。而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山东临工,凭借多年经营和发展,临工这艘“巨轮”,正扬帆“出海”,驶向国际彼岸。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山东临工可谓未雨绸缪,掷地有声。从2009年开始布局海外市

如何进入全球前十?这家公司60年只做一件事儿

我国塔式起重机自50年代起步,到现今已是世界最大的塔式起重机生产、销售国家。徐工是民族塔机行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徐工塔机的发展历程也浓缩着中国塔式起重机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零到全球前十强,专注塔机60年,徐工塔机走出了一条“一根筋”的坚守之路。 红色基因,成长之路 1957年8月7日的《徐州日报》于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第一台大型塔式起重机在农业机械厂试制成功》,报道中的2-6t塔式起重

徐重如何守住了这份纯粹

“大型起重机之所以能吊装起巨大的重物,离不开它身后更重的砝码,对于一台机器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徐重刚跃居全球移动式起重机行业榜首。如果那时还停留在量的层面,几年后G一代的问世,徐重是真正掌握了技术话语权,占领了制高点。 这家75年前于战火中淬炼而生的(兵)工厂,率先在世界起重机领域成就了国家砝码。 徐重是中国第一台工程起重机的创造者,是中国

王民放言:世界舞台很大 徐工不能缺席

“徐工徐工,助您成功。”徐工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可谓妇孺皆知。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徐工集团的发展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不断迭代、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质量高端发展的典型样本。特别是徐工艰苦奋斗、诚信经营、创新超越的精神,以及企业“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追求,在装备制造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界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徐工是徐州的,也是江苏的;徐工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作为一个曾经有着沉重包袱和诸多历史遗留

从引资到选资再到制定标准 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迎来升级版

近来,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开始提速并迎来升级:一方面,扩大高技术制造业的开放领域;另一方面,将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为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创造制度环境。 与之前不同,如今外资在中国的布局重点已不再只是简单地开拓产品市场,而是把重心放在搭建创新平台、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等方面。其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尤其受到外资青睐。 高技术制造业引资效果显著 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正

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中厚积薄发

在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强化创新伙伴关系。 据统计,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

【柳工60周年特辑】复盘柳工60年 欧美走起

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与其他发展中市场相比,尽管近年来有交融,但大体上仍是两个“平行世界”——二者在标准、应用工况、用户需求与习惯偏好等方面,明显不同。 成功进军欧美市场,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终极目标之一。在这条路上,柳工已经有所收获。欧美、北美两大全球顶尖市场,柳工是这样“走起”的。 登陆美利坚 和众多中国企业一样,柳工的美国之路并不平顺。 北美首秀,时间是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高端访谈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