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
湖南日报 12月11日02版 黄利飞丨12月10日,三一重工长沙生产车间18号工厂内,机器轰鸣,生产紧张有序。牙买加、阿尔及利亚客户订购的一批泵车正源源不断下线。
三一18号生产车间正在作业,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的图片,正是这个生产车间。
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加速领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0.8亿元、净利润4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9%、170.9%。
从湘中涟源起步到“花开”全球,从小城小厂到国际领先,三一重工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跑”出了一段壮阔的发展历程,也“跑”出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着眼世界铸品牌”的家国情怀。
视野国际化,着力打造世界品牌
三一自主研发的第一台37米泵车,标志着中国泵车产品打破了外国垄断
在18号工厂最前端的订单系统里,十几家海内外客户的订单,排着长队准备进入生产流程系统;新订单还在不断“涌”进来。
负责涂装环节的周治家,并不知道从他手上“经过”的泵车、路机等产品具体会发往哪里,但当他把“SANY”的品牌标识喷涂上去时,总会想象三一品牌行走在世界各地的样子:在高原上与蓝天白云为伴,在城市中与林立高楼比肩,发往国外时乘风而行……
这些,正是30多年前三一创始团队在创建涟源焊接材料厂(三一重工前身)时,所构想的场景。
1986年,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4人,放弃国企“铁饭碗”,开始自主创业。他们怀抱“产业报国”之理想,立志培植一块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铸造属于中国的世界品牌。
在涟源焊接厂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时娄底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时,梁稳根还“嫌弃”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梦想相去甚远。
1994年,更名后的三一重工,进入湖南省会长沙,进入国家支柱性产业——工程机械制造业。这便是三一发展历程中著名的“双进”战略。
“双进战略”转移,使三一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之后,在“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目标激励下,三一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2年,行业发展放缓、竞争日趋激烈,三一再次提出“双进”决策:进入更大的城市——北京,进入更大的市场——国际市场,三一的国际化路线更加清晰。
有人总结,三一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战略眼光的成功,“他们从一开始就抱负不凡!”
如今,在梁稳根的老家涟源道童村,那栋他们点燃第一灶创业炉火的养殖场,早已老旧斑驳,但三一人从那里萌发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市场全球化,海外销售连续5年超百亿元
三一泵车在阿联酋参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在三一重工,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三一是中国的三一,也是世界的三一。
数据显示,目前,三一重工拥有5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180家海外代理商,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要把三一打造成为世界品牌,就必须走国际化的路子。
2002年,三一重工首次将产品出口到非洲摩洛哥,开启了国际化之路。
“目前,三一在全球建立了庞大的服务营销网络,仅在非洲市场,就拥有了15家优质代理商、85个服务网点。公司产品在世界各地的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有出色表现,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日趋深刻。”三一重工国际总部总监周万春介绍。
把产品卖到国外,只是国际化的初始阶段。
从2006年开始,三一重工海外投资速度加快、力度加大;陆续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建立了研发制造基地。
2012年,跨国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三一重工在国际上名声大噪。
从最初出口产品,到海外投资,再到海外并购,在长达16年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上,三一重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路径。
“国际化是三一的第三次创业,之前的两次创业分别是创立三一以及公司搬迁到长沙。”周万春说。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三一海外销售已连续5年超百亿元;2017年,三一重工实现国际销售收入116亿元,占企业总营收的比重约为30%;目前这一占比在持续提升。
细研三一的全球产业布局,发现目前三一70%至80%的海外市场,分布在“一带一路”上。
周万春表示,三一重工的成长,一部分得益于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另一部分则是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其实就是依托了宏观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
技术登高峰,创新产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三一集团作为2018上海宝马展最大展商获得了大量关注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三一重工86米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模型被展示出来。
这台2011年9月下线的臂架泵车,刷新了三一重工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的世界纪录。
在工程机械行业,制造臂架泵车,有“臂架长1米,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三一重工董事唐修国曾在86米泵车下线仪式上说,从72米到86米,不仅仅是14米长度的增加,更是技术超越的体现。
据了解,三一重工86米泵车实现了关键零部件100%自制,共申请国家专利180余项。
“三一重工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掌握了关键技术,没有出现被人‘卡脖子’的情况。”三一重工技术创新带头人易小刚曾说,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是买不来的。
时光倒回1994年,三一重工生产的第一台拖泵,因核心部件集流阀不稳定而故障频出。这一核心部件的制造,被国外企业以非标准件设计所掌控。
当时,以易小刚为首的技术创新团队,打破常规,决定用标准件来组装这个核心部件。经过数月艰难攻关,终于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集流阀自制。三一重工由此拿到了公司第一个专利技术。
凭借这一专利技术,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泵送领域如虎添翼。
更重要的是,集流阀的成功研制,让三一人彻底走出“国外还没有这么做,我们也不能这么做”的局限;有力地推动了三一重工以“进口替代”的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做大做强。
截至今年6月,三一重工累计申请专利12070项,授权8751项,均位居行业第一。生产了世界最长臂架泵车、“神州第一挖”2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亚洲首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如今,站在智能制造风口,三一重工正迈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宝马展上,三一重工智能新产品的互动演示、技术创新备受瞩目。
作为专业观众和行业专家,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组委会项目部负责人坦言,在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展会上,三一重工引领行业发展之景象清晰可辨;从它的精彩表现中也可“管中窥豹”,我们正朝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消息来源:三一重工
责任编辑:Sherr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