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2019年7月25日上午8:30,潍柴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发展暨科技奖励大会,表彰奖励近两年来企业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为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授旗

会前,凌文副省长会见了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会后,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又会见了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及所在单位代表。

凌文副省长会见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

凌文副省长会见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家属

潍柴集团发出向青年科技英雄团队学习的号召,激励全体科技工作者,以青年英雄团队为榜样,加快迈向世界一流,让潍柴的科技大旗在全球高高飘扬!

座谈交流会

座谈交流会

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事迹材料

二十多年来,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勇攀科技高峰,在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荣获“中国质量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为我国重型商用车自主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潍柴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以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为代表的80后、90后青年科技先锋,将科技报国作为毕生的理想信念,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他们挚爱的事业,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潍柴“三高”试验队:

为中国动力攀登世界高峰,甘洒青春热血

潍柴“三高”试验队成立于2005年,主要负责全系列发动机在高温、高原、高寒环境下的标定和试验工作。团队成员全部为80后、90后,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是一支“反候鸟”团队,经年累月在极限、极险环境奔波,从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5℃的黑龙江黑河,到夏季最高气温50℃的新疆吐鲁番,再到海拔5200米的青藏高原,在人迹罕至的禁区上演着一幕幕潍柴人的激情赞歌。他们遭遇过地震、冰雹、强沙尘暴等生与死的严酷考验,用青春热血浇筑了中国动力科技创新之路。2011年10月14日,正在青海格尔木进行高原试验的丰东旭、于超和赵蒙生三位同志,在试验途中遭遇意外交通事故,不幸全部遇难。遇难时,丰东旭、于超年仅28岁,赵蒙生年仅26岁。

茫茫戈壁,巍巍昆仑,冰雪两河,“三高”试验不仅检验着整车发动机,更检验着队员的意志。在青藏高原,普通人在海拔4100米的地区最多能停留1小时,否则极易出现胸闷、眼疼等缺氧反应。到了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氧气稀薄,人行走如同踩棉花,全身无力。而队员们一趟来回就是十几个小时,采集数据、捕捉问题,一丝不苟,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休息。在滴水成冰的黑河,“三高”队员每天要在凌晨四五点钟,趁气温最低的时候爬上冰冷的驾驶室,完成发动机低温试验、电控系统低温验证、低温考核零部件试验等。标定过程中,工程师操作笔记本时根本不能戴手套,几个小时下来,每个人的指头都冻得通红僵硬,疼痛难忍。

为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高”队员无惧恶劣环境,主动将发动机高原试验从海拔4100米提高到海拔5200米;为测试发动机低温冷启动指标,验证发动机性能,他们总是选择一天中最冷的时间来到零下45℃的黑河;为获取热区试验数据,他们把车开到新疆火焰山,冒着82℃地表温度,反复进行测试、汇总、分析和整理;为能够得到整车运行的一手数据,他们连夜跟车进行车辆路谱数据采集,分析总结发动机的常用工况,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数据进行发动机系统优化,进一步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最佳结合点。

“三高”试验队自成立以来,总共有900多人参加过这支光荣的队伍,累计开展1900多天的特殊环境试验,行驶里程达110多万公里,先后完成上万组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标定工作,形成各类试验报告400多份,申报各项技术专利90多件,制定企业技术标准及各种技术规范100多项,建立起了国内独一无二的发动机试验规范和数据库,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持。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五四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电控博士赵中煜:

打破技术封锁,为中国动力装上“中国芯”

电控ECU被称为柴油机的大脑,长期受制于人。2008年,潍柴在行业内率先启动自主ECU研发。2010年10月,在潍柴电控研究的攻坚时期,赵中煜博士加入潍柴发动机研究院电控所,担任电控所副所长,先后主持了HPDI高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电控系统自主化等重大项目。他带领团队在不断摸索、大胆尝试中前进,趟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创新之路,为潍柴成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ECU、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中煜入职第一天便被同事们传为佳话。当时,在前来潍柴报到的火车上,赵中煜接到同事的电话,某项目出现了紧急问题,大家讨论许久没有结果。而该项目正好与他博士后研究项目相关。火车上,赵中煜便开始搜集材料分析问题。人还未到,工作已经展开。一下火车,他就直奔电控所,和同事一道解决问题。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客套,潍柴职业生涯的开场,就预示了他工作的繁忙和紧张。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赵中煜带领项目团队争分夺秒,在深入分析和消化吸收国际现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开发技术、工具和手段,配备完整的开发工具链,明确组织架构,优化传统的ECU开发验证流程,从零开始,建立起了与开发相关的各种规范和ECU软硬件开发环境,为潍柴电控技术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攻坚克难,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2012年5月,潍柴举行了中国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批量上市发布仪式。赵中煜也迎来了个人创新的巅峰,先后发表论文7篇、授权专利8项、科技成果5项。当他和团队正欲发起更大一波技术攻关时,他却在岗位上昏倒了。

重病期间,赵中煜仍然坚守岗位、拼搏奉献。2017年4月18日,赵中煜博士不幸因病去世,年仅38岁。在电控团队的努力下,今天潍柴电控ECU市场配套量超过60万台,为我国高端动力装上了“中国芯”。

青年液压工程师杨国玺:

架起中德融合桥梁,推动高端液压中国落地

高端液压系统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中国高端液压市场每年保有规模达300亿元,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全球高端液压技术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2012年,潍柴并购全球高端液压技术领军者德国林德液压公司。为推动高端液压技术在中国落地,潍柴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工程师到德国去学习,杨国玺同志就是首批赴德工程师之一。

为实现林德液压产品在国内的快速配套,产品应用工作首当其冲。杨国玺主动与德方对接,带领团队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整理了上百种模型,建立了三维模型库,极大地提高了德国本地工程图纸的效率及准确性,降低了配套技术风险。得益于该模型,客户提出产品需求,仅需两个小时就能匹配出来,而在以前,往往要用几个星期。杨国玺用中国智慧解决了难题,令德国同事对中国团队刮目相看。

杨国玺凡事都追求极致,对接手的任务,干就负责、做就到位;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件件有汇报、事事有回音。先后主持参与了林德液压系列产品国产化、21吨/45吨履带式挖掘机液压系统开发、全静压推土机配套等重大项目,为企业液压技术国产化落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杨国玺的眼里,工作就是事业。他每天早到晚归、加班加点,去世前1个月还强忍病痛坚持工作。2019年6月9日,杨国玺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年仅32岁。

当他们敬重的“杨”走了,德国同事纷纷发来邮件表示悼念,并自发组织捐款。德国研发中心负责人Dr.Tibari动容地说: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难过,难以用语言表达,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工程师、一个好朋友。他曾经服务过的徐工、山重建机、山推等客户,也纷纷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以“三高试验队”丰东旭、于超、赵蒙生,电控所赵中煜博士和林德液压杨国玺工程师为代表的“潍柴青年科技英雄团队”,是新时期潍柴青年科技团队的一面旗帜。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潍柴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敢当重任的崇高境界,忠诚企业、献身事业的价值追求,心无旁骛、勇于超越的创新意识,众志成城、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传承文化、躬身践行的榜样力量,体现了新一代80后、9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报效国家、奉献装备制造业的家国情怀。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潍柴人永攀科技高峰的壮丽篇章。他们的英雄事迹感染和激励着一代潍柴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攀新高峰、再创新辉煌。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文章关键字潍柴 科技创新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2024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