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转型:工程机械行业,从制造到服务难在哪里?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型,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型,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所以很多企业感到非常痛苦。
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
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史,经济结构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
农业经济是在土地上种植庄稼、树木、饲养牲畜,从地下挖掘矿藏,制作简单的工具提升农业的效率。农业经济中生产出来的是货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始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
工业经济随着蒸汽机和电力的出现走上历史舞台,人们在工厂里使用机器大批量地制造商品,农民开始进入工厂转型为产业工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转型。
尽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尝试建立一些军用和民用工厂,但中国真正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至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完成后,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产值,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跃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制造到服务转型的拐点就集中发生在人均GDP达到8,000至9,000美元的年份,中国人均收入在2010年超过8,000美元,人们在制造业产品上的支出占比在2011年达到了峰值,在2012年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
2012年,中国告别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工业品开支持续下降,服务开支快速增长,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份额的增速超过了制造业,其中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表现最为突出,这反映出消费层面的“从制造到服务”的变化趋势。
此后中国一直处于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消费升级是推动制造到服务经济结构转型的源动力,在其驱使下,消费支出结构、产业结构、人口流动和城市形态一幕幕变化随之而来。
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给传统观念和传统经济带来了淘汰的压力,也给以往的经济和政策带来了巨大冲击,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处于相对脆弱的阶段,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2012年之前是增量市场,2012年以后进入存量市场,行业经历了多年的痛苦转型。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于服务经济的特点缺乏认识,几千年农业经济形成的传统观念,也不利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脑力劳动者统治人,被人服务,为上等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是伺候他人的下等人,几千年来对服务的偏见已经刻进了大众心理的深处。
古代把服务业的基本行当统称为“下九流”,提供服务者被称为下人,靠服务他人来获得报酬的职业都被人看不起,冠一个“下”字蔑称,而“九流”则说明其种类繁多,落后的传统观念是阻碍从制造到服务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连续十年超过了50%,成为第一大产业,可很多人内心仍然轻视服务,有形的产品仍然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被认为更有价值;而无形的服务则被视为产品的附属品,价值被严重低估。
提升服务效率的钥匙
从农业到工业转型,大规模制造让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使商品变得物美价廉。
然而,影响从制造到服务转型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效率,碎片化导致服务比制造效率大幅下降(图1),企业仍然沿用制造经济的思维,用增加规模的思路来从事服务,导致成本高居不下,且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图1:服务经济转型的效率大幅下降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服务经济属于利润的高端,这就是制造业著名的微笑曲线(图2)。
图2:制造业的微笑曲线
然而,服务在中国不受重视,一些企业甚至在卖产品时把服务免费搭售,送出高价值的服务,企业只能做贸易,价值不高,客户粘度较低。一方面要教育客户转变对服务观念,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解决服务低效问题,毕竟客户没有义务为企业的低效买单。
解决服务效率问题的出路在于技术创新,使用知识库、人工智能AI,自助服务和AR远程支持等,通过网络和平台来提升服务效率。
如果思维是一堵墙,客观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只有固化的思维能阻挡企业前行的脚步,思维达不到的高度,脚步也无法抵达。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