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程机械:代理商生存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盈利模式需要转变
我们总说,代理商与厂家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合作长久。那代理商是应该树立远大的发展理想,还是小富即安,踏踏实实地赚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代理,为全面履行自身责任而努力,还是成为一个掮客就已足矣?这成为了大家纠结与议论的所在。
现实是,由于行业生态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代理商老总们身上的确压着几座大山。一位老资格的代理商老总Y 表示:“最初,代理商只需开拓市场,销售设备,依靠吃差价及获得返利,在市场向好的前提下做起来有滋有味。如今,随着行业生态的改变和竞争的加剧,代理商除了销售产品和开拓市场,还需要在服务、市场调研、清收上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甚至设立融资租赁公司。毛利率没有增加,人力成本却猛涨,同时台量锐减,成本和风险大幅上升,盈利能力和利润大幅下降。”
在过去,工程机械主机销售利润是代理店盈利的主要来源,如今,厂家在主机销售方面已经无力提供足够的利益,代理商被迫面对盈利模式的转变。一家日资企业老总坦言,转变很艰难,代理商往往强调经营行为要创造利润,对于没有或者难于快速产生经济利益的转变很少支持配合。他强调,对市场方向重新把握,对利益增长点重新分配,盈利模式的转变将成为代理店“自救”的必要手段。
经营理念的变革也正推动着此转变。由于整机销售竞争加剧,每家代理商不得不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来维持市场占有率。因为不得不考虑其他的盈利模式,大家逐渐开发出更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协议和服务合同,用这些来维护和客户的长期关系。
在采访中,对于“盈利模式的转变”,无论是厂家还是代理商都一致认为,工程机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统行业,现在热炒的互联网概念给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带来改变相对要慢,而新思维要与这个行业及其关联人员的发展节奏相适应,过早极有可能成为“先烈”。此时此刻不能忽略了“坚守”的力量。
后市场机会价值凸显
盈利模式要转,后市场的机会价值便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有专家预言,其机会价值或将成为代理店的两大经济收入支柱之一,并逐步成为最主要的利益来源。
在竞争的进程中,中国工程机械后市场的竞争模式基本停留在欧美发达国家80 年代的水平:产品+ 服务。在产品环节,国内本土厂家产品问题依然突出,技术的壁垒与瓶颈制约着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更是处于简单无序的状态,用户从社会渠道手中就可以直接购买到一些厂家的零配件。在这个环节中,很多厂家并未洁身自好,特别当行业处于下行通道时,巨大的零配件库存压力更是让其沉不住气,而社会渠道无疑能在短时间内为厂家迅速回笼资金,于是出现了厂家与社会渠道的一些非公开的交易。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后市场采用“厂家- 代理商- 客户”的模式,代理商离不开厂家的支持,售后服务的渠道没有厂家是几乎完成不了的。
再来看看相对成熟的汽车行业。汽车4s 店基本靠服务赚取利润,他们销售一台车往往更看重后市场的机会价值,而并非销售新机的那点儿利润。如果一位汽车用户购买了一辆别克,一年大概需要的后市场服务花费约在15000 元,这里面5000 元的利润在正常情况下都由4s 店来实现。而在工程机械行业,服务一位客户在后市场赚取的利润却被私人、品牌之间形形色色的服务渠道各划一刀,这样一来,正规渠道的代理商的售后服务很难再盘活,后市场的机会价值被无序分割。同时,后市场搅局者多,刚一建立起来的秩序往往被无情破坏。如果各厂家无力建立起良好的顾客服务,恐怕谁也无法从中获取长期的、持续的后市场利润。
而站在用户角度,大部分人在服务方面的需求并没有被很好实现。三包期以内,外资厂家服务速度太慢,本土厂家问题太多,而三包期外,外资品牌服务往往太贵,本土品牌则经常不守信用。总之,大部分客户对服务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而客户的不满意直接降低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于是,寻求顾客终身价值的经营理念更难被很好地实现,顾客永远难以体会到服务的终身价值。
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发达国家市场的昨天必将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明天,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发现,这些成功的代理商在后市场的耕耘佐证了我们的判断——他们的后市场业务往往能给企业利润带来90% 的贡献。通常,销售会为他们带来第一单生意,随后,产品的质量、零配件的供应和服务将会带来第二单甚至更多的生意。
随着中国设备的保有量越来越大,后市场的生意也一定会到来。成熟的后市场才能成为代理商身体中的抗体,让其在经济规律的博弈中自成一体,换发活力的生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利用后市场的机会价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依靠后市场盈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不容易照搬复制,需要代理商去看去学习、开发、培育和积累,更需要行业、代理商与厂家三方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Jo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