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卡特彼勒再制造的中国路线图
在7家工程机械再制造试点单位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身影,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成为具有再制造试点资格的惟一一家外国独资公司。其实对于再制造,具有85年历史的卡特彼勒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卡特彼勒为增加服务内容、提高客户满意度就开始尝试再制造业务,如今已经有了近40年的再制造经验。基于中国达百亿美元再制造市场的吸引,2006年,卡特彼勒再制造开始布局中国。虽然卡特彼勒再制造的中国路线图并非一路顺风顺水,但是不得不说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绿色使者对于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
落子于沪,立下桥头堡
2005年12月,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落户上海临港工业园区,主营业务为汽车、采矿机械和建筑机械的发动机、变速器及相关零部件的翻新、再制造和循环使用。这是继卡特彼勒在美国和英国的再制造中心以外,全球第3个再制造中心。2006年,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上海的工厂投入运行,同时卡特彼勒与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共同推动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向书,并促成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商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委联合考察卡特彼勒美国再制造工厂及美国政府再制造产业发展政策。此后,卡特彼勒积极参与关于再制造产业政策制定的相关研讨会,2009年11月,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成为中国再制造产业的试点单位。
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液压挖掘机再制造进行服务,卡特彼勒计划在5年内把其在上海的再制造业务扩大4倍。如今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不仅承担了中国旧件回收中心的角色,而且在中国从事液压泵、发动机缸盖、活塞连杆总成、喷油器、水泵和油泵等的再制造,俨然已经成为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中国的桥头堡。
卡特彼勒的耐心
卡特彼勒在再制造领域坚持了近40年,前30年中的积累和探索为卡特彼勒发展再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决心在中国开展再制造业务的卡特彼勒遇到了与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再制造相类似的问题。由于担心洋垃圾入境,我国目前仍限制进口再制造相关的整机旧件和某些零部件,使得卡特彼勒在新加坡发展的大型发动机再制造业务无法引入中国。而再制造产品也面临同样的进出口问题,此外旧件押金周转中的增值税、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市场认知度差等问题也都困扰着卡特彼勒再制造中国路线图的继续推进。
面对种种困难,卡特彼勒表现出了充足的耐心,因为卡特彼勒深知,再制造是需要长期培育的产业。8年前,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史蒂芬 ? 费舍接管了再制造业务,在4年时间里他花费13亿美元用于收购和兼并汽车、卡车发动机制造商、火车制造商等,扩大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的规模和范围。那时,卡特彼勒只有3家再制造企业和800多名员工。8年后的今天,卡特彼勒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拥有19工厂,近4 000名员工,年产200万件再制造产品。再制造已经成为支撑卡特彼勒独特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其年销售收入规模约达到卡特彼勒公司年销售总额的4%。
“让中国再制造少走弯路”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史蒂芬·费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卡特彼勒希望利用40多年的再制造经验让中国再制造同行少走弯路,卡特彼勒走过的“弯路”中国同行没有必要重走。
旧件是再制造的原材料。没有旧件就没有再制造,没有充足的旧件供给,将不可能形成再制造产业。目前,卡特彼勒再制造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全球旧件逆向物流系统,包括基于分销商系统的旧件回收网络、旧件返还激励措施、全球共享的电子化旧件信息管理系统、旧件验收标准和装箱发运信息等。举例说明,一个客户花100元购买了一款再制造产品,其中含有40元的“押金”。只有当客户在规定期限内返还该“旧件”时,才可以获得返还的押金。有效利用经济杠杆的旧件回收体系使得卡特彼勒获得95%以上的旧件返还,这些旧件被源源不断地配送到设在全球不同的生产线,用于再制造。
营利能力是考验再制造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国内再制造企业营利能力较差,而在再制造领域具有多年摸爬滚打经验的卡特彼勒已经走过了那段时期。技术优势是其营利能力的有效保障,一般的再制造企业只能从旧件中利用40%的原材料,但卡特彼勒可以再利用旧件60%~70%。而且经过卡特彼勒加工处理后的再制造产品,具有和新品一样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质量保证承诺。提高技术水平是增加营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再制造如今已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用户只需支付较低的价格即可得到与新产品一样外观、性能、质量、安全及使用寿命的备件,卡特彼勒再制造也从这个业务分支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卡特彼勒对中国发展再制造产业提出建议,中国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必须同时重视再制造产品及服务市场的开发,卡特彼勒再制造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通过向中国用户及分销商提供培训,提供再制造产品及服务资源,引导用户的消费倾向,让用户在体验中接受并认可再制造产品。此外,开放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途径值得中国再制造业界参考、借鉴。
2009年上半年,卡特彼勒在顺德、成都相继建立了面向消费终端的再制造回收点。2009年12月,卡特彼勒与玉柴牵手再制造项目,将为玉柴柴油发动机和零部件以及部分卡特彼勒柴油发动机和零部件提供再制造服务。另据未证实的消息称,卡特彼勒意欲与国内的另外一家大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合作开展再制造业务。据卡特彼勒再制造业务负责人表示,如今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的柴油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及服务能力正在形成,但是距离卡特彼勒的目标——建成一个国际水平且营利的再制造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工程机械与维修》记者张振兴)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