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联动实现产业构想
合肥湘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主泵及主控阀进行拆解
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历史上,究竟应当由谁来成为牵头企业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主机厂拥有整机制造能力但缺乏零部件的制造能力以及销售的渠道;配套件企业似乎承担了再制造工作中绝大部分的工作但却难以基于自身搭建起行业基础;由于产业特性,代理商掌握再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流通环节但却难以突破技术、规模等瓶颈。
对此,合肥市的主要措施是鼓励各企业之间进行互动,特别是充分调动配套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合肥中建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再制造件的性能
目前,这一举措已经产生一定成效。以安徽泰源为例,安徽泰源首先通过自己的渠道回收到旧挖掘机,然后将旧挖掘机进行充分拆解,将所有能够进行再制造的零部件遴选出来。目前,安徽泰源已经具备结构件及部分行走及液压系统零件的再制造,但仍有一些相对专业的产品自己无法实现再制造,因此他们就将这部分工作委托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液压)协作完成。由于双方距离较近,物流成本相对较低,安徽泰源公司节省了部分设备投资,长源液压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方共赢。
长源液压总经理黄春江表示,他们的生产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安徽泰源所需,甚至可以满足合肥市乃至其它周边城市企业的再制造所需。但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需要建设一个平台。如旧件来源、标准确定,测试与评估等等,都需要在一个相对集中地平台中予以实现。毕竟单件小批量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安徽博一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博一)对这一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构想反应也十分积极。事实上,他们同安徽泰源一样,也早已开展了再制造业务的摸索及实践。目前所缺乏的也正是如何与更多的企业实现产业联动。“再制造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而是多家企业协作才能共赢的产业,在这个领域中,应鼓励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安徽博一董事长闵玉春说。合肥市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构想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没有将资源向某一类企业集中,而是引导所有有能力参与其中的企业发挥所长,积极参与到再制造产业链的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