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之易小刚
易小刚再一次将自己逼到了墙角,为了三一的发展,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退路。另外,在他看来,做人要讲信用——来三一之前,他就给梁稳根承诺过,一定会让三一利用技术上的创新变得更加强大。当时正值夏季,热处理车间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了40℃,里面的情况可想而知。秘书和司机都热得受不了了,纷纷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会。但易小刚始终坚守在火炉旁边,经过一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艰辛实验,这种材料真的被做了出来。
不过,从成功的实验品到大批量的生产,又是另一个难以攻克的高峰。果然,进入大批量的生产后,这种材料始终难以达到要求。易小刚心里很清楚,一边是生产线上等着急用,一边是国外原材料买不到,几万员工眼巴巴地期盼着,而这种材料能否大批量生产更是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易小刚清楚地记得,当时梁稳根的心情也同样的焦灼,他想问问易小刚情况如何,可又怕给易小刚带去压力。所以,他只能悄悄地问易小刚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得到确切回复的情况下,梁稳根还是找来了易小刚商量,他问:“易工,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不行的话,就降低一下材料的等级吧!”易小刚坚定地摇了摇头说:“梁总,你一定要对我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我一定会把这个材料投产成功。三一的产品要想具有竞争力,材料的等级千万不能降低。”
所幸的是,这种材料终于能够成功投入大批量生产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易小刚也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由于他全身心投入,很少睡觉休息,在车间不慎一脚踏空,从离地面几米高的工作台上摔了下来,身体被卡在了缝隙间,导致整个尾椎骨开裂。万幸的是,他立即被送到医院,最终脱离了危险。在易小刚住院期间,他的秘书告诉记者:“在整个过程中,易小刚失败了,爬起来,失败了,再爬起来……每一个类似的研发故事,其中富有戏剧性的细节都惊心动魄,能讲上几天几夜。”
易小刚表示:“每一次的研发几乎都要经历诸多的跌宕起伏。但当你面对挑战,并最终把别人认为无法走出的绝境走成功的时候,可能就是研发人员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易小刚认为,其实,国内的研发人员个个都很聪明,但是他们长期以来受到一种自卑感的影响,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认为国外的东西才是最先进的,这就导致了国内研发人员没有信心,创新思维不活跃,畏首畏尾不敢向前。因此,他认为研发人员最需要的就是充分的自信心。
易小刚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的采访时说:“搞技术研发的人员首先要打破恐惧,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研制出极具创新的产品。其次,还要形成一种创新文化——在创新中,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你能否重新站起来。”易小刚还说,公司不会处罚失败的人,在三一重工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从来没有由于哪一个研发人员因为创新时给公司带来了损失,而对其进行处罚。公司只会处罚那些不愿创新和不负责任的人。
1999年12月4日,三一重工为了奖励易小刚对公司做出的重大贡献,公司召开了股东大会并做出了决议:同意梁稳根将其持有的有限公司预留的5%权益中的2%的权益赠与易小刚,预留的有限公司权益减至3%。因此,集团公司的股东人数由当时的8人增加至9人,分别为梁稳根、易小刚、唐修国、向文波、袁金华、毛中吾、周福贵、翟登科、王佐春,他们成了三一重工控股大股东。
从此,易小刚不再是一个打工者,也不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而是三一集团的拥有者。随着三一重工的上市以及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他的个人财富也急剧的膨胀,成为了亿万富翁。而唯一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他失去了远在北京的那个曾经无比幸福的家庭。因为易小刚放弃北京优越的一切后,来到三一,所住的是大工棚,夜里耗子到处乱窜,工资也很少。他的爱妻曾经几次探望他,每次睡觉时都会遇到耗子在身边爬来爬去,这种生活让从事医学工作并且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家闺秀实在无法忍受。在这种极端无奈的情况下,两人最终协议离婚。
易小刚虽然为此丢失了家庭,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和前妻仍然保持着联系,且仍有感情存在,因为他们当时不是由于感情不和离婚,而是因为事业上彼此的追求不同。因此,易小刚负责起了前妻和儿子所有生活上的费用,正如易小刚所说的那样:“大家始终都是一家人。”
如今,易小刚已经是三一集团的副总裁。专攻技术研发的他,有着异于一般高管的独特个性,他和梁稳根一样,是三一集团的灵魂人物,也是三一技术创新的核心人物。从他最初到三一至今,他在三一研发出了诸多的“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