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面临四十不惑:经贸如何免战?

2012/10/09 10:22财经

坚守者着眼长远

虽然日本企业在中国经常遭遇人际关系等无形壁垒,但中国市场之巨大,同时具有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双重效用,令许多日企无法舍弃。

形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从中国东部沿海日企聚集区域的情况来看,准备撤离的日本企业,多是长期以中国作为其廉价生产基地,它们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最为敏感。而更多日本企业认为,中国具有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双重效用,因此仍需长期坚守。

以日产汽车公司为例,去年日产中国的汽车产量甚至高于日本本土。此外,近年来日元升值,在日本寻找供应商的成本进一步增加,而很多日本汽车公司出口到海外的车,多是从中国进口一部分零部件组装后,再整车出口。日产公司在中国之外生产的车型中,平均20%到30%的零部件依靠从中国进口,有的甚至高达30%到40%。

日产中国上海分部一位资深人士表示,日产暂时不会把零部件业务转移到其他亚洲国家:一是中国大陆工厂的生产技术和水平娴熟,普遍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二是他们多得到中国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现在转移,日产在中国的合资工厂就会失去最好的增长环境,也有损于日产两年来在中国的布局,所以,“不能让一时影响全局”。

丰田汽车公司则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本土化。汽车业分析师王祺峰认为,丰田在中国的颓势以及大众、通用对市场份额的强夺,使得它下定决心要主攻中国市场。

今年丰田在中国市场明显加速本土化步伐。7月30日,丰田成立了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总投资2.85亿美元, 还计划在天津开设新工厂,把在中国的年产能拉升到100万辆,以便与在中国的销售目标匹配。

不过,丰田中国宣传部课长徐一鸣表示,本来今年丰田还要力推“云动计划”,但因为近期局势不好,眼下“云动计划”和新工厂的推广活动暂时搁置。但在丰田内部,深耕中国的战略规划不会有变,执行时间表的调整无碍大局。

“不到中国能到哪里?” 津上俊哉表示,虽然日本企业在中国经常遭遇人际关系等无形壁垒,但中国市场之巨大令许多日企无法舍弃。“尽管日本企业的这种选择有些无奈,但出于赢得利润、利益的目的,它们还是会选择中国,特别是生活消费类行业。”

日本最大的服装零售商迅销公司,几年前就看好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巨大购买力,将中国定位为其全球重要的终端消费市场之一。

2010年,迅销公司提速了海外扩展计划,为了超过GAP和ZARA,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零售商,该公司计划在其后三年内,每年在日本以外地区新开200间到300间店铺,其中每年在中国将增加100家新店,这个数字几乎是过去十年迅销在中国开店数的总和。

迅销市场部负责人董春芳告诉记者,他们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在中国的开店计划也没有变化。

9月18日当天,迅销像部分日本在华店铺一样,将涉日活动比较集中的中国城市的19家零售店暂停营业,两天后即全部恢复营业。9月26日,迅销公司CEO柳井正表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观点完全没有改变,并将其定位为一个生产基地。”

另一家日本日化企业狮王,则计划在2015年内将牙刷、牙膏的生产规模扩大到2011年的3倍以上。为了配合洗衣液的市场拓展,其还将考虑在上海或广州的周边地区扩张产能。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八个月,在海外对华投资普降之际,日本对华投资仍增长16.2%,日本还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2011年中日贸易统计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 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14.3%,达3448亿美元,其中自中国进口1834亿美元,增长20%,对中国出口1614亿美元,增长8.3%,三者皆创历史最高水平。

该报告指出,中国仍保持着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一句话,日本离不开中国。

经济战代价沉重

中国在中日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若中国真的进行所谓的贸易制裁,减少中低端产品向日本的出口,则东盟国家等竞争者随时可以替代中国,日本并不会真正受损。

或许正因为中日经贸仍然数额巨大,近期中国一些城市的抗议者要求“抵制日货”,部分主张中日经贸对峙的人士,还制作了列有三得利、丰田、索尼等40个应予以抵制的日本知名品牌的清单,若全部兑现,涉及的销售及贸易金额将是天文数字。

不过,针对此抵制呼声的反对声音随之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抵制的是中国工厂,损害的是中国工人的福利。”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对记者表示,“经济反制损人一千,自损八百。”

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威利·史对记者分析指出,在零部件供应网络全球化的当下,很难分辨哪一件产品是哪里制造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贸易人士表示:“很难分辨什么是日本制造,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抵制日货。”

9月中旬,恰好在北京进行工作访问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也对记者表示,在目前全球贸易价值链中,区分进口和出口没有什么意义,真正重要的是经济如何增长、增长多少,以及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中去。

一些中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也不赞成所谓“抵制日货”的呼吁。他们担心这种非理性情绪的蔓延,会导致部分比较敏感的日企加速撤离中国,并让在华日企投资意愿降低,这将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受损害的将是相关地区的经济和就业。目前,日本在华企业大约2万家,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的中国就业人数近1000万人。

青岛市商务局投资处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他们很担心日资企业大规模撤离,最近在密切跟踪,尽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青岛近年打造的中日韩经济合作区发展得如火如荼,东急不动产株式会社、新快(日本)株式会社等日本企业是其大力招商的对象。

中国商务部和日本贸易振兴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在中日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显示中国对于日本产品的需求较大。日本出口中国的货品中,中高端及高科技产品较多;中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比例较大。

一位贸易研究专家提醒,若中国真的进行所谓贸易制裁,减少中低端产品向日本的出口,东盟国家等竞争者随时可以替代中国,日本并不会受损太大。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日本对华出口绝大部分并非消费品,而是以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居多。具体分类看,中国自日进口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为938亿美元,占48%;贱金属及其制品(钢铁铜镍铝等)208亿美元,占11%;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为180亿美元,占9%;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为168亿美元,占8.6%。几项合计已占中国自日进口总额的76.8%。

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日本占据着关键中间投入品和生产设备主要供应者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日本电子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日本是面板模块驱动IC贴合所使用的异方性导电胶(ACF)全球最大生产国,仅日立化成一家公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就超过50%;日本厂商信越、SUMCO供应了全世界50%以上的半导体硅晶圆。因此,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大部分产品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不少产品目前甚至完全没有替代货源。

接受记者采访的贸易专家们还提醒,近年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量逐增,主要因为约73%以上的在华投资企业将在中国境内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本国市场。

从中国加工贸易比重角度分析,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对日出口总额的54.1%,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中,用于中国本土市场消费的只有50%,大部分在中国加工完成后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

因此,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产品中,实际上含有大量进口成分,如索尼、松下等企业在中国设厂,从日本进口零部件组装成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然后返销日本及欧美国家。“数据分析足以充分显示,不分青红皂白地抵制日货,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何种损害。”梅新育说。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中日 经贸
相关阅读

中日美工程机械厂商的“无人化”竞争

全球工程机械两强正围绕“无人工程机械”展开激烈交锋。美国卡特彼勒7月5日公开了无人驾驶型液压挖掘机。[详细]2019-07-25 09:29

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日企业砥砺前行

5月15日至18日,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机械”为主题的2019年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隆重开幕。在“[详细]2019-05-17 14:41

日立与中国合作伙伴 于“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就相关合作达成共识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 敏昭/以下简称,日立)于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详细]2018-10-29 17:27

新马高铁即将招标 中日韩竞争趋白热化

新加坡人与马来西亚人距离他们的“一日生活圈”双城概念更近一步了。按照计划,新马高铁将在2017年进行招标。目前,该项目三大夺标热门中、日、韩之间的争夺战正变得日趋白热化。这其中,中日在效率及技术上进行竞争,中韩在造价成本上进行竞争。有分析称,这个项目最后可能会由中日韩三家合作拿下,而不是某一家单独获得。其结局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加坡人与马来西亚人距离他们的“一日生活圈”双城概念更近一步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2月8日宣布,设计公司AECOM新加坡公司将为新马高铁项目新加坡段基础设施设计进行深入工程研究,包括研究新马高铁在新加坡的具体路线,以及为裕廊东终站、高铁隧道和横跨柔佛海峡的高架桥提供建筑、土木工程、电机、保安及其他方面的设计。 全长约350公里的新马高铁是新马两国的大型发展工程,其中335公里在马来西亚境内,15公里在新加坡境内,共设8站。根据设计,项目将为双轨道运行,最高时速为350公里,总耗资约120亿美元。项目预计两年后动工建设并在2026年12月31日前通车。建成后,往返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与新加坡的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将近5个小时,大幅度缩减为90分钟。 按照计划,新马高铁将在2017年进行招标。该项目三大夺标热门中、日、韩之间的争夺战将日趋白热化。据新加坡媒体报道,韩国最近加快了步伐,由政府部门配搭私人企业组成的资产公司(Assets Co)已经准备赴马竞标,希望实现输出其高铁技术的目标。该公司正式成立于1月6日,其成员以韩国土地、基础设施及交通部,还有韩国铁道施设公团(KRNA)为主,其他成员包括韩国铁道研究院、韩国铁道公社、韩国电讯、现代重工业和现代Rotem公司。此外,对该项目表达出浓厚兴趣的还有德国、法国等多国企业。 中日在效率及技术上竞争 “日本的新干线是知名度比较高,也是世界上比较早的高铁,所以它的竞争力、技术、安全系数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弱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廉德瑰告诉记者。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大阪)开通营业,全程515.4公里,直达旅行时间3小时,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10公里/小时。随后,日本大力发展新干线,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所有新干线的最高运营速度均达250公里/小时以上,其中山阳新干线和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分别提高到现在的300公里/小时和270公里/小时,东北新干线的运行速度更是提高到320公里/小时。如今,新干线的主干线和支线已经覆盖日本本土,截至2013年3月,日本已经开通的新干线共有6条,线路总长度为2388公里。 “日本(的优势)可能是在它的口碑吧,因为毕竟新干线做了很多年了,也是在东亚地区最早的,所以经历了考验,也有技术上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告诉记者,中国更多的是价格、成本与效率上的优势。 “以目前中国高铁的技术,可在五年内兴建和完成新隆高铁的建造,10年太长,五年就够了。”1月16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在吉隆坡举行的高速铁路展览推荐会上的致辞中表示。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覆盖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比例达65%,并预计到2020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国家铁路局局长杨宇栋表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约占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 而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主席赛哈密则表示,不管中国在兴建新隆高铁项目的速度有多快,马国还是必须遵循马新两国共同签署的新隆高速铁路双边协议,即工程须在10年后的2026年完工。 对此,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民此前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铁路的情形,在新隆高铁甚至是更大规模的项目上,都可以使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这就是中国团队的能力。“至于项目要在什么时候完成,当然还是由所在国决定,我们也表示尊重。” “我不能说,这个项目一定是我们中国高铁的,但我相信,在所有的竞争者中,我们是最有竞争力的。”他说,他对中国高铁团队有信心,因中国高铁在这十几年快速发展,通过这十几年的建设和运营,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也包括对高铁运营的经验。 在许利平看来,这有可能是一个策略,2026年或许是一个最宽限的时间,先给一个各方都能达到的条件,再让大家竞争,进行综合评判。“如果把时间卡在5年或中国的时间,日本等其他国家可能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据了解,金马士至新山的双轨火车铁道工程已颁给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CRCC)、中国铁路总公司(CREC)和中国交建股份(CCCC)有限公司,而中国交建是负责承建东海岸铁路计划的公司。 海外建高铁,回报率不高一直是困扰各国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政府认为此项目是一个战略项目,一旦拿下可能对他们未来在东南亚的布局有相当的影响,但是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并不是太好,毕竟回收成本周期比较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觉得可能日本的企业没有政府那么积极,存在一定的温差,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许利平说。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许利平认为中国与日本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方面是综合效益,中国高铁有独特的盈利模式,日本方面则是通过建造铁路本身来获得盈利。“比如说,中国将铁路沿线商业地产的开发综合运营来盈利,与日本的盈利模式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中国一旦承包或兴建这条铁路的话,综合盈利的前景应该比日本要好。” 当然,日本企业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性的。廉德瑰认为,因为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日本的国土面积有限,在日本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投资空间,只能向国外拓展,但现在能够修得起高铁的国家也不是很多。“在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回报率还是可以的。” “现在看来,中国高铁在技术方面、信誉方面已经与日本新干线差不多了,问题是中国高铁的历史不如日本新干线历史长,从信誉上而言,还是日本新干线略占优势。但是中国高铁是有价格优势的。”廉德瑰说。 中韩在造价成本上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的价格优势面临着来自韩国的挑战。 许利平认为,在成本方面,中国主要会面临来自韩国的竞争,因为韩国和中国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在这方面会是中方的一个竞争对手。而且,韩国高铁与中国高铁有相似之处,双方都是综合了世界各国的技术进行研发的。 据了解,韩国高铁自2004年4月投入运作,连续12年保持零意外记录,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安全指数为0.073,全球排名第一。“韩国在争取新马高铁项目上最大的优势是安全,韩国高铁的准时度更是达到99.88%。”姜镐人说。 继中国和日本之后,韩国方面也派出代表到马来西亚争取新马高铁项目。2016年6月,韩国土地、基础建设及交通部部长姜镐人带领20人代表团首次访马。他表示,虽然韩国在高铁技术和服务上比其他国家如日本起步慢,但数据显示,韩方的营运费用比日本新干线低,整体上也比法国少35%。 “虽然我不了解中国在高铁工程上的状况,但与日本相比,韩国所提出的新马高铁计划运营成本会更便宜,因此我深信韩国比日本更有竞争力。” 然而,在廉德瑰看来,韩国方面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本身也没有如日本新干线般成熟的高铁,也几乎没有在国外建设过高铁,即使把价格拉下来,也未必能够在竞标中获得优势。所以他认为,主要的竞争还是在中日之间。“我觉得中国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强的,虽然日本主打技术,但现在中国的技术也不赖,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所以还是中国的竞争力比较强。”他说。 在许利平看来,中韩之间不一定非要争个你死我活,韩国突然加入进来,背后的意图可能更多的是让这个项目最后中日韩三家合作,而不是某一家单独拿下该项目。“未来这个项目有可能是中韩之间有一方拿某一段,日本可能再拿另外一段,并不由某一方全部拿到。”[详细]2017-02-13 10:41

泰国四条高铁计划延迟开工 新媒称泰同时下注中日

新媒称,泰国原定今年展开的四项高铁计划将延迟至明年才动工,不过泰国交通部长阿空说,这些工程虽然延后开建但还是能够如期完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日援引《曼谷邮报》报道称,阿空表示准备在下周向内阁会议汇报这四项高铁计划在今年之内不会有任何重大进展,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还没有完成。报道称,这四个项目包括泰国与中国合建连接曼谷和东北部呵叻府的高速铁路,总长252.5公里,投资1790亿泰铢(约合345.6亿人民币)。这是中泰铁路计划中的第一期工程。按计划,中泰铁路全长873公里,从中国昆明到泰国首都曼谷,一路贯通至新加坡。另一个工程项目是泰国与日本合建的382公里铁路,连接曼谷和北部彭世洛府的南部地区。这个项目投资2240亿泰铢(约合432亿人民币)。另两个受影响的铁路工程是曼谷通往罗勇府的193.5公里铁路,以及曼谷通往华欣市的165公里铁路;前者将耗资1520亿泰铢(约合293亿人民币),后者946亿泰铢(约合182.5亿人民币)。报道称,泰国交通部原本计划在今年之前启动这四项铁路的建造工程。不过阿空强调,虽然动工时间推迟了,但这四项铁路会按原定计划如期在2017年落成。泰国政府希望在国内建立起高铁网络,将国内的主要生产和航运枢纽与中国南部和印度东北部连接起来。报道称,泰国计划在未来七年广建铁路、道路和海关检查站,以解除泰国与邻国贸易在运输和海关方面存在的瓶颈,这个大蓝图预计需资830亿美元(约合5614亿人民币)。泰中两方经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才在今年9月下旬终于就中泰高速铁路首期工程的成本达成了协议,并原定今年12月开建。当时据路透社报道,阿空透露,泰方将承担全部建筑费用,中方则将为相关技术系统提供资金。报道称,中泰高铁是中国倡导的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切合泰国政府要更新老化铁路网络的计划。泛亚铁路网总长873公里,呈“人”字形,将把泰国东北部重要口岸廊开与邻国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带,与泰国东部的马达普港与拉勇工业区衔接起来,并经老挝连接中国西南城市昆明与泰国。对于中泰高铁的造价,泰方一直认为中方的报价太高。今年3月,泰国政府宣布决定自行承担首段铁路工程的全部费用,理由是中方提供贷款的利率以及对工程总投资的预算都无法令泰方接受。报道称,泰国经济一直受政局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增长放缓,军政府迫切希望通过高铁建设等基础建设,为疲弱的经济注入动力。分析认为,泰国同时采纳中国和日本的高铁技术,显然是要在中日之间采取平衡策略,左右逢源。[详细]2016-11-05 11:5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