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面临四十不惑:经贸如何免战?

2012/10/09 10:22财经

中国自古有“四十不惑”之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亦有类似说法。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9月底原本该有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然而受日本“购岛”闹剧冲击,中日邦交不惑之年,变成了双边关系波折之年。

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国态度明确而坚决,将不惜代价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这其中自然包括不得不承担的经济和贸易代价。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40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400多亿美元,增长了340多倍,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人员往来从每年1万人次扩大到500多万人次,双方已经形成了极深的经贸依存关系,可以说是谁也离不开谁。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主权问题上无原则退让,日本和国际社会对此不应有任何错觉。

我们当然不希望中日全面开打经济与贸易战,也不愿看到在涉及经贸关系的对策上或付之阙如或生硬粗糙,仅以狂热情绪进行所谓抵制日货或打压日资。从原则上说,和则多赢,不和俱伤。在中日经贸关系的巩固与发展上,双方显然还有巨大空间,看重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界也应有更多积极作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日方要认清中方多次强调的“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核心诉求,必须主动化解因钓鱼岛问题而引发的中日关系大危局,从而为中日经贸可持续发展营造适当的大环境。

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9月28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如果日方继续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中日关系这条大船就可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触礁沉没。倾巢之下,中日经贸关系势必全面倒退,双方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我们梳理、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当前挑战和可能危局,就是希望双方能基于对现实局面和双边利益更深刻的认识,谋求更好的解决领土主权争端之道。对中方而言,不求经济之战,亦无须畏战,充分预估中日经贸关系倒退的严重后果并切实绸缪应对之策,是最有效的避战之途和发展之道。

——编者

9月27日,人民大会堂。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隆重庆典,最终未能如期举行。第二天,中方组织了一场规格不高的座谈会,气氛凝重。

而在十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5000余名贵宾于2002年9月23日聚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最高规格的友好交流大会,江泽民、胡锦涛、桥本龙太郎等中日两国政要与会。当年9月前后,各种类型的庆祝、纪念活动在中日两国分别举行,气氛融洽。

十年倥偬,天差地别。面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冷清,许多致力于两国友好交往的人士深感遗憾和忧虑。他们不愿看到的是,自今年6月以来,围绕着钓鱼岛主权的争议不断升级,中日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关系急速降温,原本“四十不惑”之年,却充满变数与危机。

事实上,中日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微妙变化,自去年以来即有各种迹象浮现,新的钓鱼岛问题则加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脆弱性和危险性。亚洲经济第一和第二大国、世界经济第二和第三大国将以何种方式处理危机、延续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焦点问题,无数人身涉其间,弄不好即两败俱伤。

8月30日,55岁的津上俊哉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中国朋友吃了顿饺子,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全日空的航班。这位将自己后半生押注“中国崛起”的前外交官,彼时心境低落。

十几年前,津上曾是日本通产省的官员,参与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中国入世多边谈判。其后,他作为日本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在中国生活多年。2007年,他撰写的《中国崛起》一书在日本畅销一时,书中提出的“中国特需论”,有力回击了当时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论”。

为搭上中国经济飞速行驶的快车,津上47岁那年“弃官下海”,担任日本东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管理运作“日中架桥投资基金”。该基金从事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跨境股权投资,不断“撮合”优势互补的中日企业合作。几年来,该基金在江苏等地投资和支持的日资企业集群,正赶上2004年前后兴起的那波日资投资中国热潮,收获颇丰。

不过,他最终决定“弃商上山”, 回日本做学问。除了对中日不断起伏的政经摩擦和投资中国的变数感到厌倦,他也对“中国经济高增长时代的结束”充满忧虑,他说:“如果中国不能重启改革,提高生产率,‘中国崛起’将终结。”

对中日摩擦心灰意冷的津上,没有预料到,在他离开中国两周之后,占泛亚地区GDP总量82%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因为钓鱼岛主权问题,以激烈的方式相互碰撞,至今难以收场,他曾经倾力参与的中日经贸往来,亦因此深受伤害且前景难测。

“政冷经冷”新困局

经贸降温,各自受损,已成定局,唯一不确定的是,损失究竟有多大,冷局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熟悉中日关系过去40年发展历程的人士,比较习以为常的是,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历史问题上不时有争议或摩擦,但通常不会影响双边经贸的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冷经热”几乎成为中日关系的常态。

然而这一次,中日两国经济界人士发现局势不妙,因钓鱼岛主权问题,“政冷经热”似乎有逐步变成“政冷经冷”之势,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

9月中旬以来,西安、重庆、青岛、上海、北京等十几个中国大城市相继出现民众游行抗议活动,部分城市甚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一些日本品牌汽车和日式店铺被少数不法分子冲击,个别无辜群众受伤,“抵制日货”的号召一度充斥网络,响应者众。

这些局部情绪性事件的背后,是中日经贸的一些黯淡变化。

以中国仍在高速成长的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日本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而德国、美国、韩国、法国品牌汽车在华销量则分别同比增长25%、19%、12%和4%,多家主流日系车企对此感到不安。

进入9月,各大城市的涉日冲击波更令日系品牌汽车销量普遍遭受冲击。全球最大的汽车行业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9月以来,日系在华车企因暂停工厂运营等因素,近期累计减产至少1.4万余辆。这意味着,基于这些日系车平均每辆1.8万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计算,日系在华车企因减产而产生的损失约2.5亿美元。

9月下旬,丰田、日产、马自达三家日本主流汽车厂商相继决定,减少其在华独资或合资工厂的汽车产量。

由于今年中国的中秋、国庆双节相连,上述公司原计划于中国节日期间停产,但9月以来出现钓鱼岛危机升级和民众涉日事件,令日企厂方担心汽车销售出现更大麻烦,因此纷纷在节日到来的前两周即停产或缩短作业时间。关注此动向的舆论认为,如果在华日本车企减产长期化,基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本汽车厂商的经营将受到较大影响。

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例,2011年其全球汽车销量795万辆,在中国大陆销售88.3万辆,同比略增4%。而对日产汽车公司而言,中国是其绝不能失去的最大单一市场。2011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467万辆,在中国的销售即多达1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马自达的情况略有不同,2011年其在华销量21.5万辆,同比下降10%左右。

不仅是汽车这样的消费大件,9月以来,淘宝等网上商城的日系商品关注度和销售量也明显下滑。据相关数据统计,最近一段时间,松下品牌的网上商城搜索指数同比下降31.4%,关键字“日本”的搜索指数同比也下降8.1%。个别央企和民营地产公司,在内部宣布暂停采购日本产品,并号召部分员工和家属抵制日货。

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还令原本繁忙的赴日旅游形势急转直下。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天气转暖以后,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数量快速增长,7月-8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共达39.8万人,占同期所有外国赴日游客总数的24.5%,若加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游客,比例高达48.1%。

同时,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额居所有访日外国人之首,超过17万日元,令日本旅游业大为受惠。

然而受近期中日关系恶化影响,中日两国的旅游社团不得不相继取消旅行计划。在芒果网发布的“2012年黄金周出境游人气排行榜”中,今年国庆期间十大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中,日本跌出十大榜单。

上海的李力雯小姐原本与友人相约国庆黄金周期间去日本冲绳旅行。不过,当她在放假前两周致电携程、春秋、悠哉网等旅游公司预订机票和酒店时,却被告知近期赴日的旅行项目已经全部暂停,这令她颇为失望。同时,春秋航空原定于9月23日开通上海至日本鸟取县等十个航次的临时包机已取消。

另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两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和日航多年运行顺利的中日间航线,从9月到11月,已预订座位合计取消多达5.2万多个。据一家协助日本各地推进国际合作的民间机构统计,截至9月底,中国近期赴日旅游者有三分之二取消了行程。

这都将影响中日两国9月的经贸数据,降温之下,各自受损,已成定局,唯一不确定的是,损失究竟有多大,冷局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中日 经贸
相关阅读

神钢建机中国参加2019年中日韩工商峰会

2019年12月24日,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四川成都顺利举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出席了工商峰会并致辞[详细]2019-12-25 14:12

中日再掀高铁争夺战 日高官将赴东南亚抢单

日本国土交通相石井启一将于7月21日出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开展新干线的"高层推销"。石井将与两国政要会谈并出席高速铁路的研讨会。针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高铁计划,石井将强调新干线的安全性,以对抗中国高铁。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18日报道,吉隆坡与新加坡之间计划建设一条全长350公里、用时1个半小时的高铁,中国对该项目显示出兴趣。该计划的详细内容有可能在近期发布,为此日本国土交通相决定亲赴前线推销日本技术。 此前,日本的新干线海外订单主要由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JR东日本)和住友商事运作。在印度尼西亚高铁竞标中输给中国之后,日本政府与企业加强了合作,以"官民一体"的形式加强新干线的推销力度。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9日报道,在铁路部门,马来西亚约有80%的机车车辆是中国制造的。马来西亚铁路部门利润丰厚,为此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在马来西亚开设了造价9700万美元的机车车辆制造厂。 中铁建加入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首的中国财团,参加吉隆坡-新加坡高铁线项目的招标。该财团还包括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报道称,中国的事业或许得益于它对马来西亚国有投资基金"一马发展(1MDB)"的支持,"一马发展"曾深陷违约拖欠的危险之中,直到去年11月中国出手相救,以23亿美元的价格从该基金手中购买了一批电力资产。"一马发展"还将吉隆坡黄金地段的一大块土地的部分股票出售给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而纳吉布政府已指定这块土地用作修建拟议中的马新高铁线马方的终点站。 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主席赛·哈密德否认这笔买卖使中国在该项目的角逐中获得了优势。他坚持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将会通过今年的公开招标来决定该项目的归属,项目目标竣工期为2023年。 报道称,但是这一否认一点也不令参加竞标的日方财团感到安慰,这个财团包括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住友、日立和三菱重工业公司。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5年曾报道称,当年10月,在印尼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竞标中,日本输给了中国。新干线是日本技术实力的重要象征,对于自己珍爱的新干线被拒之门外,日本人大失所望。 报道称,出口高铁之战已经成为中日之间为争夺亚洲的产业霸权和政治影响而进行的更广泛竞争的一场代理战争。然而有官员说,这种激烈的高铁争夺战反映了另外一种现实——真正的买主不多。[详细]2016-07-19 15:45

揭秘中日高铁竞争幕后:日本背地“黑”中国

近十年来,高铁在中国人眼中从新鲜事物到普通外出交通选项的转变,折射出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快速凝聚的实力。在高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与传统制造强国日本正逐渐呈现两强对决的局面。英国《金融时报》12月20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高铁的迅速崛起让视新干线为国家荣耀的日本倍感压力,并努力寻找新的竞争优势。然而,中日的高铁角逐尽管在加速进行,苛刻的高铁适用条件却令竞争的舞台颇显局促。 日本今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的高铁争夺战中落败,中国最终赢得了总额50亿美元的订单。被国民引以为傲的新干线遭到拒绝在日本引发不小的失望情绪。不过本月,拿下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高铁线合同的日本终于为在印度“扳回一城”而欢欣鼓舞。由于这一工程并未公开招标,因此中国方便并不承认败阵。 文章称,高铁之争依然成为中日在更大范围内争夺工业霸主地位与亚洲影响力的象征。但是一些日本官员却透露,这场围绕高铁的激烈竞逐却显示出另一个现实——真正想要购买的国家少之又少。在谈到中日两国为海外高铁项目提供的慷慨融资方案时,日本一名高级官员说道:“新干线是日本身份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想办法将它推销出去。” 日本赢得价值150亿美元的印度新干线项目的同时,向印度提供了总额120亿美元、利息0.1%的50年期贷款。该交易包含了一项15年的延期偿付协议,除此之外日本还将向印度提供技术协助和培训。中国在印尼赢得高铁项目时,承诺在融资方面无须印尼政府介入。 许多国家都想拥有高铁线,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宝贵象征,但是却只有很少的国家真正适合修建高铁。一条高铁线需要连接至少两座收入水平较高的大型城市,并且两城市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中国台湾地区是目前唯一引进了日本新干线的经济体,但为此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健(音译,Zhao Jian)指出,“能够支持高铁的海外市场并不是很多”。例如在泰国,问题在于如何选取第二座足够大的城市与曼谷相连;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市足够大,但是两者1160公里的距离却难以同航空运输竞争。 中国和日本都在尽最大努力在融资方面获得竞争的优势。“日本在高铁建设方面拥有更多经验,”上海同济大学的一名铁路专家孙章(音译,Sun Zhang)说:“但是我们在过去12年间修建了10800公里的高铁线。由于我们拥有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我们的高铁价格更低。”日本则强调新干线的安全记录——没有乘客在运行过程中受伤,因此认为新干线从长期来看价值更高。 文章还透露,在高铁谈判的幕后,一向标榜礼节的日本并不不像表面那么彬彬有礼。一些日本官员直接断言中国对于雅加达至万隆的线路没有适当的商业计划,并称中国许下无法实现的诺言。[详细]2016-02-22 10:21

中日海外高铁项目竞争渐白热化“战火”延烧到印度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外媒称,中国和日本对亚洲基础建设出口的竞争日趋白热化。11月下旬,日本将与菲律宾政府签订高达20亿美元(约合127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以兴建客运铁路。这是两国签订的同类项目中最大一笔订单,标志着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已经迈入新的阶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中国和日本两大亚洲经济巨头承诺,将斥资数千亿美元为亚洲区的新兴国家修建道路、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 分析认为,这对寻求经济增长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然而,这些新兴国家普遍存在贪污、管理不善、不利地势,以及复杂的土地所有权争议等问题。如何确保投资庞大的项目能够在这些国家顺利落实,是许多贷款国头疼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9月2日在雅加达发表演讲时表示,亚洲需要“改善治理”,需要“有效、透明的监管”“对腐败持零容忍态度”。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古德曼说:“这种投资本身就有难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亚洲的根本问题在于缺少能够提供资金的工程以及执行的能力,而非缺钱。” 要落实投资庞大项目不易 报道称,中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中国去年发起设立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5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股权融资配合债权、贷款等多种新形式,为基建项目提供融资,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 中国提供融资来获取市场的方式刺激了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安倍10月带着建筑和工程公司高管五天内访问了中亚五国,希望能在这一“丝绸之路”领域开拓业务。分析人士称,鉴于这些国家在地缘政治上十分重要,日本政府希望提升日本在中亚的“存在”。 高铁是交锋主战场 早在2013年,安倍就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将日本的基础设施出口额从10万亿日元扩大至30万亿日元。今年5月,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称,日当局计划在今后五年投资大约1000亿美元,支持亚洲区的基础建设。 总部设在香港的咨询机构丝路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经济学家贝哲民表示,“亚洲正在上演一场新的基础设施竞赛。更大的未知数是,政治因素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这些规模巨大的基建项目”。 报道称,高铁是中日交锋的主战场,东南亚地区在这方面具有数百亿美元的市场潜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都计划兴建高铁以提升国内铁路网。目前,中日两国可谓势均力敌。 今年5月,日本率先抢下泰国高铁,日泰交通部长签署联合调查备忘录,为泰国规划中的高铁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展开业务调查工作,目标是在曼谷与清迈之间建全长约680公里的路线。为了平衡,泰国也将与中方合作开发一条长达840公里的铁路。 在印尼方面,中国与日本经过一波三折的争夺之后,中国10月正式夺下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项目。印尼预计,雅加达—万隆铁路将在2019年上半年运营。 报道称,马来西亚和越南则可能是中日高铁争夺的下一个战场。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间的马新高铁项目明年将招标,中日都有浓厚的兴趣。 据报道,中日争夺海外市场的“战火”还延烧到印度,两国都中标印度高铁可行性研究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公司日前获得新德里—孟买高铁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而据《印度时报》报道,日本机构早在三年前就标下了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详细]2015-11-16 15:51

中日高铁竞争日本陷入苦战日媒:我们卖法有错

日媒称,关于在亚洲地区推进的高速铁路计划,以出口新干线技术为目标的日本被迫重新思考推介战略。 据日本共同社11月11日报道,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高铁建设项目竞标中,中国以雄厚财力为背景提出携手国企铁路公司的计划成功获得订单。日企的车辆等价格较贵,仅靠一直以来强调的技术优势来竞争似乎遇到了瓶颈。 苦战 报道称,10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国际铁路技术设备展览会上,全球最大轨道车辆制造商“中国中车”的展览会场引人注目。会场展示了孟买地铁的交车实际成果及最新高速车辆。印度国营铁路及政府相关人士挤满了会场。中国中车员工表情从容地表示,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很棒,只是价格略高。 日本国土交通相石井启一本月访问了马来西亚并与总理纳吉布举行会谈,呼吁对方在连接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铁计划中采用日本的新干线模式。项目招标预计于明年举行,中国及韩国、欧洲国家表示关注。石井称:“除安全性及信赖度之外,还想展现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持、沿线开发等日本的经验知识。” 报道称,除此之外,日本企业争取在亚洲推广新干线模式的还有完成可行性调查的印度西部及已就着手调查达成协议的泰国高铁。中国也有计划参与竞争,日本的苦战可想而知。 灵活应对 在爪哇岛高铁建设项目中,中方提出无需印尼政府财政负担及债务担保的条件,在10月获得了订单。对于政府财源有限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方案颇具吸引力。 对于中国这种战略,东日本铁路公司(JR东日本)干部坦率地称:“对于承担股东责任的民间企业来说十分困难。”若像印尼那样没有当地政府担保,日本政府也很难提供日元贷款。 围绕新干线模式初期耗资巨大的问题,日本“海外铁路推进协议会”副会长大桥忠晴(川崎重工业公司顾问)表示“就像对手正在销售普通车,而我们却在卖顾客不需要的高级车”。他认为有必要按照各国情况,精简不必要的功能等进行灵活应对。[详细]2015-11-12 10:5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

日立建机在中国的业务中心是负责生产制造的“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和负责销售的“日立建机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此外,还有位于北京的日立建机中国办事处、专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日立建机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和覆盖全国的各代理店。日立建机集团在中国总共有60个销售代理。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27日,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主营日立液压挖掘机及其它建设机械的制造、销售、服务、配件供应。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