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面临四十不惑:经贸如何免战?

2012/10/09 10:22财经

经济战开打?

虽然中国政府迄今并未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宣布任何对日制裁行动,但在一些日本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看来,中国针对日本的一些经济反制行动,事实上已悄然开始

如果没有近期的钓鱼岛事件,中日经贸关系虽有局部增减,但不会全面降温,更不会处于经贸战边缘。事实上,去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一度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

去年4月,日本最大的汽车制动系统原厂供应商ADVICS株式会社即宣布,新成立ADVICS汽车制动系统中国研发中心。几乎同时,日本最大的通信机箱机柜制造商日东工业株式会社也宣布增资中国,将中国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从120万美元追加到1550万美元。

据介绍,日本地震后相继转移到中国的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高新科技制造业。它们原本并无迁址中国的规划,但面对被地震损坏的工厂,它们认为与其费时耗力再建一个,不如到逐步成熟的中国市场收购一家本土制造公司。于是,当时很多这类制造业的中小公司来到了中国。

不想仅一年后,突然升级的钓鱼岛事件和涉日活动,让这些初来乍到的日本企业不知所措,觉得“留也不是,撤也不是”,“刚来就撤成本太高,但不撤出,投资环境也令人恐惧”。

虽然中国政府迄今并未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宣布任何对日制裁行动,但在一些日本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看来,中国针对日本的一些经济反制行动,事实上已悄然开始,经贸战一触即发。

日本共同社9月24日援引日本企业人士消息称,中国个别大城市的海关向日本货运公司发出通知,将加强对运抵中国机场的日本航空运输货物的抽检力度;部分中国重要港口的海关,也在近期加强了对日本输入货物以及对日输出货物的常规检查。

在日本舆论看来,中国采取的类似经济反制手法,此前对菲律宾和挪威都曾使用过。比如在去年南海黄岩岛事件之后,中国海关就曾以检疫检验为名,阻滞菲律宾香蕉进口,最终以含有昆虫为由,禁止数百个集装箱的菲律宾香蕉进入中国,而在正常情况下,菲律宾香蕉总产量的30%会出口中国。因挪威与中国在诺贝尔和平奖问题上出现争议,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受到更加严格的检疫检验。2011年挪威对华三文鱼出口缩减60%左右。

日本媒体这些怀疑,从未被中国有关部门所证实。但外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庞大的国内市场,的确可以成为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和外交问题时的一个重要优势因素,最佳下手点往往是对中国的出口大项,且存在一定竞争的行业,这样既可以增加对对方经济的压力,亦可以减少对本国经济的损伤。

例如,在中国和欧洲出现政治或外交领域的争议时,中国往往会推迟空中客车公司的飞机订单,而空中客车的对手波音公司,则可能此消彼长地获得新订单。对此,中美欧各方心知肚明。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称,中国汽车产业目前竞争过度,因此若有日本汽车公司在华减产甚至退出中国,则对相关企业和中国合作伙伴的影响较大,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影响也不能算是致命的,但这对日本汽车产业的打击将更大。金柏松表示,若不得不运用经济制裁手段,“一定要以本国经济损失最小化为目标”。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三个方面的确积攒了较为突出的实力:其一为中国所持有的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二为中国持续增加的对外投资;其三为中国不断扩大的内部市场。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发挥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以经济手段或制裁方式进行国际关系博弈,并不是最高明的做法,且其负面影响也是多重的,对中国经济自身更非好事,还是应当尽可能少用、慎用。近期,中国若强化对日本进口商品实施通关检查等手段,对中国的声誉也会造成损害,可能导致海外投资减少以及部分消费低迷,给进入下行通道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一些经济界人士呼吁:日本应尽快化解钓鱼岛危局,以免中日两国陷入贸易战的双输困局,从长远看,双方在产业投资领域还有巨大合作空间。

撤离者小步加速

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新劳动合同法、两税合并等政策因素,加上土地和租金因素,增加了部分日本企业将投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可能性

感受到两国关系凉意的部分日本企业,近期更加关注中日经贸面临的多重风险,一些企业选择了逃避。

日本佳能公司驻香港一位不愿具名的营销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常担心的‘中国风险’(China Risk)以最具戏剧性的方式得到印证,无论如何,地理这么近的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出现这样的关系很糟糕。”

据悉,佳能公司短期内虽不会关停在中国大陆的工厂,但会考虑增加对中国台湾地区、缅甸及越南的投入,特别是缅甸最近的政治形势趋稳,其明显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让部分日本企业加快了产业转移和投资变动的步伐。事实上,“这些考虑在这次风波之前就有了”。上述佳能公司营销人士说。

包括佳能、松下等在内的一些日本大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建厂。获得中国市场成长硕果的同时,这几年中国的人力及其他商业成本的逐步升高,也令这些企业开始谋划,是否将工厂迁出中国。熟悉这些日本企业的分析人士称,今年的钓鱼岛事件,或许会对部分日企计划中的工厂外迁起到加速的作用。

在日本经济和企业界,有关中国经济因素的讨论持续经年。近几年,中国的人力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攀升,令曾经历过类似劳动力成本上升阶段的日本企业极为敏感。“不调整在华发展模式就要搬迁走人。”津上表示。

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新劳动合同法、两税合并等政策因素,加上土地和租金因素,增加了部分日本企业将投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可能性。

日本民间机构的数据显示,日本对包括越南、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的投资额迅速上涨。今年前八个月日本对越投资43.3亿美元,占外商对越投资总额的51%。预计日本对越投资还会增加。

事实上,2011年越南和日本的双边贸易额达2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2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300亿美元,2020年将达400亿美元。在一些制造产业,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可能部分替代中国成为日企外迁的首选。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对记者分析指出,与东南亚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有综合成本优势,但如果因为一些非理性因素而对日本在华工厂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按照日本人的求稳心态,会考虑暂时停工乃至逐步撤离。

2009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同时房地产政策抽紧,基础设施建设和高铁项目等也一度收缩,对日本装备制造业的总体需求在减弱,若有经济制裁,对中国影响不大。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今年日本对俄罗斯、巴西、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投资逐步增加。日本甚至采取30年前对中国投资的方式,投资并提供低息贷款给菲律宾等国家购买日本大型机电,而让对方以石油等资源还贷。

在日本经济和企业界,最近几年来,随着非经济领域争端的不时出现,从 “靖国参拜”到“渔船冲撞”,从“南海争端”到钓鱼岛“国有化”,日本企业经历数次波折后,没有对日本政界施加积极影响,而只是采取有进有退的战术——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即“中国+1”方案,在中国投资的同时,投资印度、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分散风险。

《日本经济新闻》近期报道称,日资企业受中国工人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本已在商讨推行“中国+1”战略,即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今后考虑到日本对华投资的多重风险,日企可能加快类似转移动作。

在日资企业考虑收缩中国战线之际,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近日纷纷加大吸引日企投资的活动,试图从中国分一杯羹,这也让一些短视的日本企业感到庆幸。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中日 经贸
相关阅读

中日美工程机械厂商的“无人化”竞争

全球工程机械两强正围绕“无人工程机械”展开激烈交锋。美国卡特彼勒7月5日公开了无人驾驶型液压挖掘机。[详细]2019-07-25 09:29

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日企业砥砺前行

5月15日至18日,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机械”为主题的2019年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隆重开幕。在“[详细]2019-05-17 14:41

日立与中国合作伙伴 于“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就相关合作达成共识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 敏昭/以下简称,日立)于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详细]2018-10-29 17:27

新马高铁即将招标 中日韩竞争趋白热化

新加坡人与马来西亚人距离他们的“一日生活圈”双城概念更近一步了。按照计划,新马高铁将在2017年进行招标。目前,该项目三大夺标热门中、日、韩之间的争夺战正变得日趋白热化。这其中,中日在效率及技术上进行竞争,中韩在造价成本上进行竞争。有分析称,这个项目最后可能会由中日韩三家合作拿下,而不是某一家单独获得。其结局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加坡人与马来西亚人距离他们的“一日生活圈”双城概念更近一步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2月8日宣布,设计公司AECOM新加坡公司将为新马高铁项目新加坡段基础设施设计进行深入工程研究,包括研究新马高铁在新加坡的具体路线,以及为裕廊东终站、高铁隧道和横跨柔佛海峡的高架桥提供建筑、土木工程、电机、保安及其他方面的设计。 全长约350公里的新马高铁是新马两国的大型发展工程,其中335公里在马来西亚境内,15公里在新加坡境内,共设8站。根据设计,项目将为双轨道运行,最高时速为350公里,总耗资约120亿美元。项目预计两年后动工建设并在2026年12月31日前通车。建成后,往返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与新加坡的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将近5个小时,大幅度缩减为90分钟。 按照计划,新马高铁将在2017年进行招标。该项目三大夺标热门中、日、韩之间的争夺战将日趋白热化。据新加坡媒体报道,韩国最近加快了步伐,由政府部门配搭私人企业组成的资产公司(Assets Co)已经准备赴马竞标,希望实现输出其高铁技术的目标。该公司正式成立于1月6日,其成员以韩国土地、基础设施及交通部,还有韩国铁道施设公团(KRNA)为主,其他成员包括韩国铁道研究院、韩国铁道公社、韩国电讯、现代重工业和现代Rotem公司。此外,对该项目表达出浓厚兴趣的还有德国、法国等多国企业。 中日在效率及技术上竞争 “日本的新干线是知名度比较高,也是世界上比较早的高铁,所以它的竞争力、技术、安全系数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弱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廉德瑰告诉记者。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大阪)开通营业,全程515.4公里,直达旅行时间3小时,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10公里/小时。随后,日本大力发展新干线,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所有新干线的最高运营速度均达250公里/小时以上,其中山阳新干线和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分别提高到现在的300公里/小时和270公里/小时,东北新干线的运行速度更是提高到320公里/小时。如今,新干线的主干线和支线已经覆盖日本本土,截至2013年3月,日本已经开通的新干线共有6条,线路总长度为2388公里。 “日本(的优势)可能是在它的口碑吧,因为毕竟新干线做了很多年了,也是在东亚地区最早的,所以经历了考验,也有技术上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告诉记者,中国更多的是价格、成本与效率上的优势。 “以目前中国高铁的技术,可在五年内兴建和完成新隆高铁的建造,10年太长,五年就够了。”1月16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在吉隆坡举行的高速铁路展览推荐会上的致辞中表示。 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覆盖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比例达65%,并预计到2020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国家铁路局局长杨宇栋表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约占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 而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主席赛哈密则表示,不管中国在兴建新隆高铁项目的速度有多快,马国还是必须遵循马新两国共同签署的新隆高速铁路双边协议,即工程须在10年后的2026年完工。 对此,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民此前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铁路的情形,在新隆高铁甚至是更大规模的项目上,都可以使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这就是中国团队的能力。“至于项目要在什么时候完成,当然还是由所在国决定,我们也表示尊重。” “我不能说,这个项目一定是我们中国高铁的,但我相信,在所有的竞争者中,我们是最有竞争力的。”他说,他对中国高铁团队有信心,因中国高铁在这十几年快速发展,通过这十几年的建设和运营,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也包括对高铁运营的经验。 在许利平看来,这有可能是一个策略,2026年或许是一个最宽限的时间,先给一个各方都能达到的条件,再让大家竞争,进行综合评判。“如果把时间卡在5年或中国的时间,日本等其他国家可能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据了解,金马士至新山的双轨火车铁道工程已颁给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CRCC)、中国铁路总公司(CREC)和中国交建股份(CCCC)有限公司,而中国交建是负责承建东海岸铁路计划的公司。 海外建高铁,回报率不高一直是困扰各国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政府认为此项目是一个战略项目,一旦拿下可能对他们未来在东南亚的布局有相当的影响,但是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并不是太好,毕竟回收成本周期比较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觉得可能日本的企业没有政府那么积极,存在一定的温差,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许利平说。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许利平认为中国与日本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方面是综合效益,中国高铁有独特的盈利模式,日本方面则是通过建造铁路本身来获得盈利。“比如说,中国将铁路沿线商业地产的开发综合运营来盈利,与日本的盈利模式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中国一旦承包或兴建这条铁路的话,综合盈利的前景应该比日本要好。” 当然,日本企业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性的。廉德瑰认为,因为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日本的国土面积有限,在日本国内已经没有什么投资空间,只能向国外拓展,但现在能够修得起高铁的国家也不是很多。“在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回报率还是可以的。” “现在看来,中国高铁在技术方面、信誉方面已经与日本新干线差不多了,问题是中国高铁的历史不如日本新干线历史长,从信誉上而言,还是日本新干线略占优势。但是中国高铁是有价格优势的。”廉德瑰说。 中韩在造价成本上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的价格优势面临着来自韩国的挑战。 许利平认为,在成本方面,中国主要会面临来自韩国的竞争,因为韩国和中国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在这方面会是中方的一个竞争对手。而且,韩国高铁与中国高铁有相似之处,双方都是综合了世界各国的技术进行研发的。 据了解,韩国高铁自2004年4月投入运作,连续12年保持零意外记录,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安全指数为0.073,全球排名第一。“韩国在争取新马高铁项目上最大的优势是安全,韩国高铁的准时度更是达到99.88%。”姜镐人说。 继中国和日本之后,韩国方面也派出代表到马来西亚争取新马高铁项目。2016年6月,韩国土地、基础建设及交通部部长姜镐人带领20人代表团首次访马。他表示,虽然韩国在高铁技术和服务上比其他国家如日本起步慢,但数据显示,韩方的营运费用比日本新干线低,整体上也比法国少35%。 “虽然我不了解中国在高铁工程上的状况,但与日本相比,韩国所提出的新马高铁计划运营成本会更便宜,因此我深信韩国比日本更有竞争力。” 然而,在廉德瑰看来,韩国方面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本身也没有如日本新干线般成熟的高铁,也几乎没有在国外建设过高铁,即使把价格拉下来,也未必能够在竞标中获得优势。所以他认为,主要的竞争还是在中日之间。“我觉得中国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强的,虽然日本主打技术,但现在中国的技术也不赖,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所以还是中国的竞争力比较强。”他说。 在许利平看来,中韩之间不一定非要争个你死我活,韩国突然加入进来,背后的意图可能更多的是让这个项目最后中日韩三家合作,而不是某一家单独拿下该项目。“未来这个项目有可能是中韩之间有一方拿某一段,日本可能再拿另外一段,并不由某一方全部拿到。”[详细]2017-02-13 10:41

泰国四条高铁计划延迟开工 新媒称泰同时下注中日

新媒称,泰国原定今年展开的四项高铁计划将延迟至明年才动工,不过泰国交通部长阿空说,这些工程虽然延后开建但还是能够如期完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日援引《曼谷邮报》报道称,阿空表示准备在下周向内阁会议汇报这四项高铁计划在今年之内不会有任何重大进展,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还没有完成。报道称,这四个项目包括泰国与中国合建连接曼谷和东北部呵叻府的高速铁路,总长252.5公里,投资1790亿泰铢(约合345.6亿人民币)。这是中泰铁路计划中的第一期工程。按计划,中泰铁路全长873公里,从中国昆明到泰国首都曼谷,一路贯通至新加坡。另一个工程项目是泰国与日本合建的382公里铁路,连接曼谷和北部彭世洛府的南部地区。这个项目投资2240亿泰铢(约合432亿人民币)。另两个受影响的铁路工程是曼谷通往罗勇府的193.5公里铁路,以及曼谷通往华欣市的165公里铁路;前者将耗资1520亿泰铢(约合293亿人民币),后者946亿泰铢(约合182.5亿人民币)。报道称,泰国交通部原本计划在今年之前启动这四项铁路的建造工程。不过阿空强调,虽然动工时间推迟了,但这四项铁路会按原定计划如期在2017年落成。泰国政府希望在国内建立起高铁网络,将国内的主要生产和航运枢纽与中国南部和印度东北部连接起来。报道称,泰国计划在未来七年广建铁路、道路和海关检查站,以解除泰国与邻国贸易在运输和海关方面存在的瓶颈,这个大蓝图预计需资830亿美元(约合5614亿人民币)。泰中两方经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才在今年9月下旬终于就中泰高速铁路首期工程的成本达成了协议,并原定今年12月开建。当时据路透社报道,阿空透露,泰方将承担全部建筑费用,中方则将为相关技术系统提供资金。报道称,中泰高铁是中国倡导的泛亚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切合泰国政府要更新老化铁路网络的计划。泛亚铁路网总长873公里,呈“人”字形,将把泰国东北部重要口岸廊开与邻国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带,与泰国东部的马达普港与拉勇工业区衔接起来,并经老挝连接中国西南城市昆明与泰国。对于中泰高铁的造价,泰方一直认为中方的报价太高。今年3月,泰国政府宣布决定自行承担首段铁路工程的全部费用,理由是中方提供贷款的利率以及对工程总投资的预算都无法令泰方接受。报道称,泰国经济一直受政局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增长放缓,军政府迫切希望通过高铁建设等基础建设,为疲弱的经济注入动力。分析认为,泰国同时采纳中国和日本的高铁技术,显然是要在中日之间采取平衡策略,左右逢源。[详细]2016-11-05 11:5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