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图景:灰色基调下的宏观调控路径
/原因/
数据背后:有形之手与经济周期的交互作用
一季度似乎是个风暴眼,几乎所有因素都在拖动中国经济向下快速移动。农业银行报告阐释说,经济放缓的原因可归结为长期下行趋势与短期需求减弱的因素叠加。报告认为,在刘易斯拐点临近、全球化红利消退、环境约束加大、后发优势减弱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今年增速目标下调至7.5%已经反映出这一趋势。三驾马车在一季度出现减速,直接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其中,一季度投资与出口双双疲软,资本形成总额大幅度下降,仅有33.4%,对GDP增速上拉2.7个百分点。净出口不仅延续前四个季度负贡献局面,而且-9.4%的贡献率也成为近两年多来的最低点。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投资在今年一季度已明显开始“青黄不接”。前期四万亿刺激计划已经相继落实,后续项目并没有跟进,值得关注的是,四万亿投资中很多都是无需求投资,并没有拉动新的需求,而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数据都可以印证资本形成贡献率下降进而拉低经济增速的事实,但这三者之间的数据变化幅度却有背离之处。虽然资本形成在一季度对GDP的拉动仅为2.7%,然而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18.2%。消费虽然拉动GDP超过6个百分点的增长,但其增速仅为10.9%。
平安证券在解释这种偏离时称,根本原因在于支出法GDP核算的三大需求与三大需求统计指标在统计涵义上的巨大差别。最终消费不仅包括居民消费,还包括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不仅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还包括存货变动。报告认为,企业去库存行为导致存货同比大幅下降,从而大大抵消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增长率的贡献,使资本形成总额实际增长率仅有个位数,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换言之,企业去库存对GDP增长形成了较大的负向拉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库存化期间,企业会放慢生产,消化去年下半年高通胀时进口的原材料,压低利润,这对重工业需求与供给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比工业企业与投资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我国外需市场迅速降温更加明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没有走出困境,而欧盟和美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这两大经济体的经济低迷对我们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外需放缓,内部去库存压力大,企业无论对原材料还是资金的需求都大大缩水。
王建说,去年全年货币增长率比GDP增长率低3.8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则高出2.1个百分点,3月份的新增贷款也超过1万亿元,这说明货币条件已经转向宽松,但经济却呈现加速下滑。他称,经济下滑绝不仅仅出于去年货币条件过紧这个外生性原因,而是出于生产过剩这个内生性原因。“今年一季度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了5430亿元,其中超过50%是出现在3月份。承兑汇票比贷款更贴近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承兑汇票贴现需求的减少,更加说明企业是由生产经营活动趋弱而减少了对银行资金的需求。”
市场机制已然预警,宏观调控有无反应呢?经过梳理不难发现,“有形之手”在一季度并非没有作为,不仅今年2月下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对小微企业减税以及鼓励民间投资的号角也频繁吹响。
尽管如此,经济仍然超跌,这到底是宏观调控失灵还是另有顾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货币政策在去年三季度至四季度初收得比较紧,去年11月货币政策就已放松,但政策滞后效应一般要在一个季度以上。他称,一季度所看到的状况实际是去年三季度左右政策加码所产生的效应,这也是滞后效应全面爆发的时点。
“一季度经济下降是结构性、周期性、外部因素以及政策性等多个因素造成的。”祝宝良表示,外需和去库存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直接原因,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红利已经结束,劳动密集型产业深陷成本压力之中,中国经济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结构也将进入深度调整。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