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有一个理想,“把中联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成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中拥有话语权。”
越在“深水区”,越能显示出弄潮儿的水平。在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寻找“有质量”增长的转型路径中,让人看到了工程机械领域在寒冬下亮出的一抹春色,也看到了一个引领行业复苏企业的发展密码。
体制创新铸就全球前六
体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有良性循环的体制做后盾,企业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2013年中联重科实施的“事业部模拟股份制”就是企业能够保持旺盛动力的一大亮点。通过“事业部模拟股份制”这种管控模式的变革,中联重科总部将更多经营自主权、薪酬分配权授予各事业部,充分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各事业部实现了高质量的增长。
受益于此,前三季度,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还是盈利能力,中联重科都是行业最优秀,而且公司2013年4季度单季有望实现净利润的正增长。
事实上,这不过是中联重科21年来体制创新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家走向市场的科研机构,从“断皇粮”后的挣扎窘境到“一院两制”的新模式,从股份制改造到“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从借款50万元起家到2013年位列全球工程机械第六位……21年来,中联重科通过体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一次次释放着巨大的能力。
日前召开三中全会中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联重科也用自身的发展经历表明:股权多元化是打造世界级企业的一条通途。
2005年,为谋求大发展,中联重科开始实行改制,确立了以“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先后引入弘毅投资、联想控股、高盛、曼达林基金、让雅戈尔、中国人保、索罗斯在内的国内外际顶级投资机构。
如今,中联重科已形成国有相对控股、股权多元化的格局。这样的股权结构,让中联重科在规范治理,科学化决策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2013年,在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实现净利润37.95亿元,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利润过30亿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