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什么样的“棉袄”
问题3
寒风袭来,对于重型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给予怎样的帮助呢。业界有个说法:给钱不如给政策,给政策不如给市场。鉴于目前所处环境,恐怕钱、政策、市场都是企业急需的。
日前国资委曾表示可向部分困难企业返还红利,其中涉及重机企业,但限于央企。那么地方企业是否也有相应需求?关于政策,国家当下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那么对大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否也要随形势变化而加大?再如,地方上的税收政策,是否也要向重型行业中的大中型国企倾斜?关于市场,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多为垄断型企业或行业寡头,非市场因素很多,有时国内的市场环境甚至不如国外的环境。
因而,特殊情况下,是否需要政府动用非市场化手段,使国产重大技术装备获得使用机会?
大重:一定要有针对实体经济的鼓励政策措施出台,包括税收等,不能再杀鸡取卵。
希望银行要把位置摆正确,不能再让证券、基金、股权漫天要价,不能总是改变不了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
希望减轻赋税。国资委收了几块,有些税国家收了,地方还要收,甚至区里再收一部分,企业纳税是义务责任,但希望能够将重点企业上的税返还,企业按专项专用,搞技术研发,推新产品,转型升级就有了。
还有,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往往是电力、冶金、石化、铁路等具垄断特点的行业,这些垄断企业往往在扩展自己的装备制造体系,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也因重复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应该采取措施解决第二制造体系的弊端。
最后希望,政府不能只关注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更要关注。
一重:希望首台(套)国产设备的认定、使用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研制的补偿办法尽快出台,支持重型机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央企优先购买装备制造央企产品的政策,并纳入业绩考核,并且继续给予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鼓励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建议加强市场规划,防止重复建设,以行政审批方式等严格控制行业企业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制造、设计、总包环节都各自为战。身处制造环节的重机企业,成本高,利润薄。因此建议企业之间能用投资的方式,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如将具有总包资质的钢铁冶金研究院与重机企业联合,将大大提高研发生产效率及产品利润。可以说我国重机企业发展到今天,也需要打造具备“大制造”能力的集团。
上重:钱是重机行业救命之绳,政策是重机行业解困之需,市场是重机行业发展之源。前十年,由于大部分重机行业产能投资过大,导致贷款高企,利息沉重,现金流持续紧张,导致仍需继续贷款,恶性循环。
利息与财务费用在企业销售的之比十分惊人,贷款利息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企业实际上是在为银行打工。目前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和央企的扶持力度仍很可观,地方国企处于被两面夹攻之势,十分尴尬。
希望对重机行业,特别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在尊重市场竞争的前提下,理应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政策支持。政府对企业支持的重点应放在技术支持与提升管理水平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达到国外先进企业的水平,而不是一味的掩盖行业弱点进行温室培育。
而重机行业的上游企业多为垄断企业和行业寡头,往往扶持自家企业,竞争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上重公司的磨煤机在与竞争对手竞标时,自身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常常处于劣势。另外,有些大寡头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缺乏信心与信任,使得国内企业处于天然劣势。政府在打破不合理垄断的前提下,不动用非市场化手段,自然会使国产技术装备企业获得机会。
太重:从目前山西省的情况看,太重作为山西省属企业,难以享受资金支持,可能会享受到一些政策支持,至于说市场,盘根错节,政府可能说了也不一定管用。
中信重工:无论什么扶持政策,都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救火式的、扶贫式的只能是火越救越大,企业越扶越贫;培育市场机制,是公平竞争,经济杠杆调节,而不是靠非市场手段、非经济规则的手段。帮扶企业是靠帮其恢复造血功能,而不是输血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