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把握新常态 树立新理念 积蓄新动能 促进新发展
3、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工程机械行业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水平
⑴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
“十二五”期间,通过持续强化、充分发挥1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在智能化、节能减排、减振降噪、数字化制造、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加速引进全球高端人才,整体提升我国企业研发体系的人才配置,在企业管理、研发设计、工艺攻关等方面,在重点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徐工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柳工、中铁装备等十余家企业利用引进人才优势,在国外发达地区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利用当地的技术手段和人才优势,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在发达国家以外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把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⑵创新驱动取得成果丰硕,产品质量水平有效提升
据对部分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共获有效专利2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约2500件;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并有百余项产品获中国机械工业及省部级科技奖。2015年,徐工“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膺2015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安叉集团、山推、临工、柳工、力士德、山河智能、国机重工陆续推出了传统产品线的升级换代产品,大大提升了主力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在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经过大量的试验和不断的改进, 工程机械整机的可靠性明显提高,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由“十一五”末的接近400小时,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500小时左右。整机耐久性也相应得到提升,进一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
在节能技术方面实现轮式装载机节能5-12%,液压挖掘机节能5%。减量化技术方面装载机、起重机、叉车等产品取得降低整机重量5-8%的科研成果。减振降噪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柳工装载机856Ⅲ整机噪声降到72分贝,柳工液压挖掘机922E整机噪声降到71分贝,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
“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努力推动退役产品循环再利用工作,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工程机械行业已有5类129种再制造配套件产品进入工信部《再制造产品目录》。二批共2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
工程机械行业单位能耗水平保持下降趋势,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0.0758吨标煤/万元,下降为2014年的0.0688吨标煤/万元。
一批绿色产品呈现出勃勃生机。中联重科“碳纤维复合臂架与轻量化技术”成就了三桥56米泵车的技术突破,此外,机制砂干混砂浆两位一体系统解决方案、污水循环洗扫车、餐厨垃圾资源化成套设备技术与产品取得市场化积极成果。
“十二五”期间,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动叉车尤其是电动仓储叉车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电动叉车产销增长速度明显,2011年电动叉车在各类叉车总销量中占比为26%,2015年占比达到37%。新能源工业车辆包括锂电池电动叉车也已投放市场。安叉集团、杭叉集团等企业的电动叉车产品系列更加丰富。目前电动叉车和新能源工业车辆已经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电动叉车出口量已经超越内燃叉车。
⑷优势产品取得骄人成就,重大技术装备获得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混凝土泵车、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土压平衡盾构机已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大型非公路自卸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履带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叉车已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以铁建重工双护盾硬岩掘进机研制成功和中铁装备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机10.12m×7.27m矩形盾构顶管机投入使用为标志,掘进机械行业从“十二五”初期的仅生产地铁用单一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至“十二五”末销售的产品规格品种已经覆盖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各种类别,包括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泥水盾构机、硬岩掘进机(TBM)、复合及混合式的顶管机等各类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直径从2.5米到17.6米,具备了全系列掘进机械的设计、制造能力,2015年销售量达到200台,比2011年增长75%,产品性能也已经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当。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煤炭、水利、高铁、高速公路及市政等各个领域。
一批工程机械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全球首创,并为国家重大项目做出贡献。徐工陆续推出全球最大起重能力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XCA5000全地面起重机、最大吨位的XDE400六轮矿用自卸车;中联重科全球最长臂架的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全球最大的T3000平头塔机、5200吨米上回转塔式起重机、干法楼式机制砂生产线;厦工、柳工、詹阳动力等提供了适应南极冰海运输、雪地运送、冰盖科考、应急救援的各类工程机械参加南极科考;安叉集团46t重装叉车为全球最大吨位叉车。
⑸高端配套件国产化取得突破
针对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发展现状,2011年经工信部批准成立的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及液压系统产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成功运作,对工程机械高端液压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徐工、三一、柳工、山河智能等一批整机企业的带动下,整机与配套企业加大高端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投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江苏恒立、中川液压、艾迪液压、安徽博一、华德液压、意宁液压、太重榆液、赛克斯、长源液压等专业配套件企业高压油缸、柱塞泵、液压马达,以及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研制、生产取得积极进展,有关测试和工业性试验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平台组织的公共台架试验与评价也在有序进行。
⑹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初现端倪
“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管理已初具规模。大部分企业搭建了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形成了覆盖生产、研发、管理等板块的集团网络和采购、计划、制造、财务、销售、仓储一体化管控平台,形成以集团为主,布局国内外的多个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开展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基于有限元的强度分析和性能仿真分析,协同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应用率为90%以上。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和制造执行系统。
“十二五”期间,行业企业增加了数控设备的投入,骨干企业的数控设备、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占比达到40%-50%。建成一批智能制造优秀项目和示范工程:三一集团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列为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46项试点示范项目中。徐工集团的轮式装载机智能化总装车间、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车智能化总装车间、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轮式装载机智能化总装车间等取得了智能制造的突破。
与此同时行业骨干企业在CRM、DMS、SRM、MES以及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EPM)、商业智能分析系统(BI)、全球人力资源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带动企业向着精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较大进展,已从核心软硬件全部依赖进口,逐步向软硬件自主研发现代化手段开发/测试主机控制系统的阶段过度,并向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深度、广度发展,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明显改善。厦工股份的智能化高效电液控制系统研发、集成,及在挖掘机、装载机的试验性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揭开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序幕,将推动工程机械产品更加舒适、更加智能、更加节能环保。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祁俊名誉会长:发挥独特优势,办好行业盛会BICES 2023
2023年6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简称BI[详细]2023-06-16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