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亿投资激活新增长 逾3万亿对外投资待分食
赵昌辉表示,这种资金筹集和运作方式将成为中国告别过去“援助式”对外合作的常见模式。“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商业贷款,不足部分通过被投资国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购买中国的技术设备及工程设计服务来更新当地基础设施,同时支持当地企业制造业升级改造,在确保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能满足被投资国的现实需求,可谓‘双赢’。”他表示。
梅新育也乐观预计,未来如果中国每年海外基础设施投资6000亿至1万亿元人民币,按照比较通行的政府支持项目融资比例,其中95%作为商业化的股权投资和信贷投入,5%作为援助投入,等于财政每年投入300亿至500亿元,仅占2012年中国GDP的0.05%至0.1%,也远远低于马歇尔计划实际财政拨款占当年美国GDP1.1%比重的数字。
赵昌辉进一步指出,随着对外合作新政策不断落地,在资本输出方面也应该采取多元化策略,例如加强地区金融合作,不断设立区域性金融开发机构。过去有专家提出的设立亚洲投资银行的建议,在当前显然已具备成熟条件。
有统计数字显示,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测算称,2010年到2020年,32个亚开行成员国需要基础设施投资8.22万亿美元,每年平均需投资8000亿美元。这一庞大资金需求在目前众多国家遭遇瓶颈,仅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口径看,每年亚洲的建设资金缺口约600多亿美元。
赵昌辉所言的“双赢”效应,在其他专家看来,远不止于此。知名财经媒体人胡舒立指出,通过开拓外部基建及其他行业领域市场,在满足他国紧迫却力不从心的现实投资需求同时,也能缓解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压力,并调整外贸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推动中国积极参与构建国际金融新体系,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其战略意义可谓“一石数鸟”。
行业红利:机会垂青有准备者
过去一段时期,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共识正在逐步形成:进一步加快企业走出去,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更贴近市场的地方进行投资,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而且可以进一步获得市场。
在更多的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中国启动的对外合作新计划,其最大的吸引力无疑是逾3万亿元庞大投资大“蛋糕”烹制出来后,哪些行业将享受利好。
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实施海外转移的产能过剩行业,在相应时期应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由于我国传统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和船舶等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一定的技术、装备和规模优势,这些行业可成为本轮对外合作产能输出的“急先锋”,这些行业的优势企业也将因此率先分羹3万亿元市场“蛋糕”。
中证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产能输出将在未来数年内对中国诸多企业带来海量业务。特别是在海外具有成套设备输出及基建业务的公司将长期享受这一政策红利。
诸建芳指出,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产业实际情况来看,传统过剩行业中纺织、鞋帽、汽车、机械行业,以及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也具备向海外大规模转移产能的实力和客观条件。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