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亿投资激活新增长 逾3万亿对外投资待分食
逾3万亿元大单蛋糕待分食
中外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各国政要频繁造访中国,且接连抛出巨额贸易大单,这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动向引起中国国内舆论的热切关注。阿根廷政府人士日前高调宣布,将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购买总价为24.7亿美元的铁路设备,用于提升国有货运铁路的运输能力。据悉,阿根廷计划部长胡里奥·德维多近期还将飞赴中国洽谈合作具体事宜。这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来华商谈投资的第7位外国政要。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人士看来,结合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的对外合作政策新主张,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装备外交”旋风的刮起,预示着中国对外合作进程将开启新的篇章。
综合业内人士观点认为,这一计划的新思维的核心要领是:告别过去单纯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路径,转而以资本输出撬动多行业过剩产能输出“大潮”,满足不同地区的投资需求,实现“一石数鸟”的多赢局面。未来5年内,中国政府将践行这一新思维启动高达5000亿美元(逾3万亿元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计划,这无疑将激起市场“千层浪”。
产能输出:让“世界工厂”走出中国
徐忠是国内一家中型钢贸集团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最近一两年,他最头疼的事是如何将企业积存的大量产品库存尽快消化。他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提出“4万亿”投资计划时,像他们公司这样的地方基建龙头可以大干快上地扩充规模,把新上的产能及时消化在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
近一两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相继下滑,单纯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压在企业身上的产能过剩巨量“包袱”,已经不现实。“这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传统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他说。
他对记者表示,近期国家最高层领导在一系列国际场合的表态,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南亚、中东欧地区的访问中接连为中国装备制造产品“找出路”的行动,让他看到一线曙光。是否可以通过政府间的协商,推动中国一些传统基建及制造业行业大规模到海外开拓市场,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最近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未来中国企业也需要到全世界去投资建工厂,或者收购兼并工厂,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把国内过剩的产能进行转移,“要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
“不久前我们去巴西,听到当地商会人士介绍说整个巴西只有五条玻璃生产线,这让我们非常高兴。正好目前我们公司有三个甲级设计院没活儿干了,如果能把国内生产线拉到巴西,那必然是件好事。”宋志平说。
徐忠和宋志平的想法近期正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11月下旬以来,有关李克强出访中东欧推荐高铁的新闻热遍网络,国内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高铁外交”,但在不少有识之士看来,最高层一系列高调举动背后其实释放出中国政府力推基础设施“走出去”的强烈意愿。
这一强烈意愿的一大背景,便是亟待突破的中国国内各行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困局。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上除强调以压缩产能的“堵”的政策外,“向海外输出过剩产能”的“疏”的提法正不断上升为共识。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