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走低库存居高 挖掘机行业2012年盘点
【第一工程机械网 年度策划】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把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促进内需转变,同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部分经济领域过快增长导致的深层次危机,国家发改委下大力度针对房地产、路桥建设等基建工程采取放缓或延迟处理,导致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的产品需求量大幅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2012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
挖掘机行业的发展也随即陷入困境,非理性竞争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低迷市场中更加突显。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分会提供的数据中了解到,从2011年5月以来,挖掘机销量已经连续17个月呈现负增长。制造商库存居高不下、应收账款激增、代理商生存压力加大、终端购机用户还款不堪重负等成为2012挖掘机行业发展的最突显的问题。更多业内人士坦言,中国市场长期占有优势的“人口红利”因素正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高企加大了产业各个环节的费用高企。
时值岁末,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将从以上问题入手,为您解读2012年挖掘机市场。
2010-2012挖掘机销量变化图[2012年12月销量以预测数量为计]
(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制图:D1CM)
延伸阅读:
制造商库存居高不下
四万亿过度透支导致挖掘机短期库存走高,短期难以消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特别是挖掘机,将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到温和过渡期。据统计,自 2011 年以来挖掘机制造企业新增产能近15 万台,与原有产能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产能已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如何把控企业销售风险、应对市场饱和及二手机资源如何盘活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固定投资放缓,开工不足引起的需求骤减直接导致企业产能不能得到有效释放,目前大量设备闲置,企业开工率不足1/3。据粗略调查统计,目前行业主流工程机械企业的整机产品库存已近5万台、零部件的库存量近2万台,按一般销售情况来计算,即使企业不生产,中国挖掘机行业至少仍有6-9个月的去库存期。
中国挖掘机行业至少仍有6-9个月的去库存期
延伸阅读:
沃尔沃王业锋:挖机仍有至少4-6个月去库存期工程机械微利之下的生存法则:去库存和转型
应收账款激增
从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挖掘机的销量激增就已初现端倪。为了求销量,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降低商业门槛,以低首付、零首付等降低信用销售门槛的方式提振业绩,其造成的最突出的后果就是应收账款回收问题。2012年,在国家持续不变的宏观调控政策高压大棒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不变的基调贯穿整个年度。受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导致,工程机械市场疲软难振,房地产建设及高铁建设等工程项目无法开工或延迟开工,矿山开采也大幅减速,有机器无市场,用户无力还款。
应收账款激增现象由此更为突显!
从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33家沪深A股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三季度应收账款达1122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而在应收账款同比增长的公司中,有13家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超过30%,应收账款合计810亿元,约占33家公司总应收账款的七成。
其中,徐工机械、恒立油缸、中联重科、郑煤机4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50%。而且,这4家公司应收账款合计403亿元,占33家公司总应收账款的36%。
从应收账款的绝对数值看,有三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超过百亿元,分别是三一重工应收账款207亿元,同比增长39%;中联重科应收账款196亿元,同比增长69%;徐工机械应收账款177亿元,同比增长97%。同时,徐工机械和三一重工的H股上市融资计划不断搁浅和无限期推后,更充分标明,企业资金链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
债权的增加,库存的增多,必然使得企业实际获得的现金流减少,在宏观市场下行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应收账款激增现象日趋突显
延伸阅读:
代理商生存压力加大
2012年,对于挖掘机代理商企业而言,胜似寒冬。
受市场供需影响,2012挖掘机销量屡屡下滑。为达销售目标,代理商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受困于激进的销售方式和回款难的现状,代理商投入大量流动资金作为贷款垫付或还款,正是这种做法使得部分工程机械代理商资金链形势更加严峻,消化库存、裁员、无序竞争成为今年代理商群体的关键词。2012年下半年,许多小型挖掘机代理商不得不依靠挖掘机制造企业的救助勉强维持,更甚者不得不被迫退出挖掘机市场。
在10月27日第十届中国工程机械营销高峰论坛上,一场以关注代理商生存现状为主题的巅峰对话向我们阐明了更多现实。“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到在无序竞争呢?我分析了,实际上现在我们的情况是制造商一帮疯子,带着我们行业代理商一帮傻子,去猛打猛冲。”这是北京恒日董事长杨驰升的一个形象比喻,尽管话语显得有些粗鲁和刺耳,但这恰恰反映了真实的市场状态。“当前市场低迷,有些代理商日子不好过了就求着制造商来救,试图还想继续坚持下去,但是市场不会给机会让我们再傻下去了,这次没有死,如果再这么干,下次一定会死。”杨驰升表示,国内很多代理商的业务经营模式过于单一,新机销售占比达90%多,然而二手、翻新、再制造、培训等综合占比却不到10%。
在对话环节中,当问及应如何总结2012年代理商的生存现状时,卡特彼勒代理商利星行首席执行官付耀生只说了两个字——“活着”。由此不难看出,2012年对于很多代理商而言恰是一道“鬼门关”,而2013年可称之为“独木桥”,谁能挺过去只能各凭本事了。
用户还款不堪重负
而用户,更加苦不堪言。
随着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固定投资不明朗,在行业市场需求量减少的低迷期,工程项目更是锐减,许多用户为求找到工程项目,不惜代价从内地奔赴内蒙新疆等偏远山区或东北极寒地带,人力物力等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随着市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保有量不断走高,设备租金随之大打折扣,降价幅度高达50%,加之用人成本不断增加,设备保养及维修费用高昂,用户设备的回本周期加长,还款压力更是让用户苦不堪言。
另一个更加明显的现象是,经验不足、实力欠佳的新投资者们不断涌入工程机械行业。他们缺乏从业经验、对行业认识有限,更不具备揽活找项目的能力,最终结果就是无工程可接,设备款无力偿还。
在采访许多用户时,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总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已经不是过去几年前了,现在干工程利润空间太低,收回成本时间拉长好多倍,到最后可能机器就报废了,这还不包括使用过程中出现几次大修的风险。”因此,还款压力使得用户是苦不堪言。
代理商生存压力加大 用户还款不堪重负
延伸阅读:
大型挖掘机需求下降 但依然被看好
由于煤炭库存处于高位,煤炭开采企业业绩下滑明显,矿山开采多处于停工状态,严重影响市场对大型挖掘机的需求。同时,房地产、铁路基建项目复工在建的规模不大,对中挖的需求拉动效应不大。从市场需求结构分析,2012年11月小挖、中挖、大挖占比分别46%、46%、9%,大挖需求自6月份以来持续6个月出现下降,降幅达7个百分点。
但企业对于大型挖掘机市场依然看好,包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利勃海尔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纷纷扩充大型挖掘机产品线。随着2013年大型矿山、水利等工程的逐渐增加,国内对大型挖掘机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工程施工内容的大型化也必然带来设备的大型化,这类项目不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吨位、体积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工程机械尤其是挖掘机大型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中联重科推出国产最大吨位ZE3000ELS超大型液压挖掘机
延伸阅读:
神钢SK270D/SK380D两款矿山挖掘机正式亮相中国市场
专题阅读:
挖掘机出口逆势成倍增长 合资品牌海外业绩看涨
从1-11月份出口情况来看,挖掘机出口环比继续提升,11月挖掘机出口环比大幅提升75%,出口台数774台(10月份442台),同比增长61%。三一重工、柳工、中联重科三家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大部分企业出口销量均明显上涨,可见在国内市场不景气情况下,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新兴市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挖掘机合资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无一例外遭遇滑铁卢,其中包括小松、斗山、日立、神钢、现代、卡特彼勒等多个知名挖掘机品牌,下滑幅度都在30%左右。特别是卡特彼勒等几个大型品牌,2012年初就不断在中国建设新工厂扩充产能,如今花费巨额投资更是有苦难言,很多工厂建设步伐也开始放缓。但是,以上品牌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却是一片红火,销售业绩占比不断创出新高,可以说2012年是海外市场弥补了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损失。
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新兴市场
延伸阅读:
总体而言,2012年挖掘机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代理商,理性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从业者共同的愿望。作为对政策投资反应最为直接的产业,挖掘机需要产业相关方更多地发挥作用。正如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在接受第一工程机械网记者采访时所言,“十二五期间,稳健向上的中国经济,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而持续的驱动力,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将直接带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继续上扬。”
随着经济的日渐复苏,公路建设、房地产建设、铁路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将有力地推动对挖掘机市场的需求,未来挖掘机行业发展仍被寄予厚望;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及施工项目的增多,挖掘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会。但毋庸置疑,对于挖掘机企业而言,2013年将是艰难而复杂的,但同时又将充满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