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代表国家综合实力。曾几何时,中国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占据;但如今,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科技型企业代表,中联重科在多项技术领域已达世界领先,多类产品市场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业务已经拓展至海外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成果斐然,其面向全球的知识产权战略可谓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商海的搏击中已经用实践证明: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必须依靠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企业的全球化,首先是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中联重科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孙昌军如是说。
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国形象
从北美到南美,从欧洲到中东,从非洲到东南亚……中联重科的产品到哪里,专利技术保护就到哪里,如今中联重科所代表的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已然屹立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之林。
在北美,中联重科建立了研发中心,专门针对北美的高端成熟市场,研发设计了轮胎吊全系产品及履带吊新品,满足不同的复杂工况需求;在南美,中联重科的土方机械系列产品覆盖了当地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欧洲,中联重科收购英国的保路捷、全球第一干混砂浆品牌德国的M-TEC、全球领先的平头塔机德国JOST的全套技术,成功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械设备企业CIFA,并因完美融合而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典案例;在非洲,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品质获得各国政府及企业认可,成套设备参与非洲最大斜拉桥等建设;在中东,随着世界级的大项目陆续开建,中联重科海湾公司平台在当地实现了强大的销售、服务、配件集散功能;在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中联重科就像推倒一片多米诺骨牌,先后在产业链延伸、核心技术研究、品牌价值提升等方面攻城拔寨,成绩显赫,海外市场捷报频传。
去年,中联重科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六强,目前已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中联重科稳扎稳打,步步为“赢”,海外战略布局“图谱”逐渐清晰,竞争优势也越发突显。企业决胜千里之外的高速发展,却离不开它运筹帷幄之中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科技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反哺科技创新。在中联重科向全球化迈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推出适应各国及地区市场需要的产品,中联重科的品牌影响力在世界各地不断壮大。随着在全球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品牌影响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2006年9月,墨西哥自然人在国际分类第35、37类“机械销售、机械维修”服务注册了“ZOOMLION”商标,导致公司2007年10月份在墨西哥的国际分类第7类上注册“ZOOMLION”、“ZOOMLION+Z图形”商标申请因墨西哥“可跨类驳回相同或类似商标”制度被驳回。该商标的被抢注,不仅威胁到公司在墨西哥乃至整个南美区域的业务拓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海外公司当时在手500多万美金订单的执行。
2006年5月在印度,2007年4月在马德里,2007年8月在乌克兰,2007年11月在智利,2008年初在阿根廷……出现了多起中联重科商标被恶意抢注事件。市场形势非常严峻,摆在中联人面前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拿出最快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海外维权任重道远。“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是一道市场"通行证",要在全球化的战略中提前布局,否则后期维权成本太高。”孙昌军感慨道。
面对多起商标被抢注事件,中联重科法务部立即开展相关案件的调查,并且经过相关分析,不仅通过单一注册、马德里国际注册等正常商标申请手段进行了全球范围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保护,同时,通过商业谈判、和解、行政撤销、诉讼等不同方式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夺回了墨西哥、乌克兰、智利、叙利亚、阿根廷、印度尼西亚等六个被抢注国家的商标。其中,乌克兰、阿根廷、叙利亚三个国家的商标为无偿夺回,智利、墨西哥、印尼是以较少的代价夺回,加之国内几个群组的商标撤销或收购,夺回国内以及海外六国十件被抢注商标的总费用不超过150万元人民币,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维权成本,保障了中联重科国际化战略的顺利进行。
短短二十二年时间,中联重科迅速实现全球业务的拓展,除了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能力,无疑有力的为企业的高速稳健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从科研基因到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在研究院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科技型企业,从重视技术研发,到布局全球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科学家思维的传承,也是企业家境界的提升,更是搏击国际市场的需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中联重科而言,一直屹立于科技创新的潮头,靠的是始终如一的科研基因,创新使命。
这是一个由科研人员创业的故事,一个由知识到“知本经济”的极佳演绎。1992年,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成立公司,依托研究院的科技实力,第二年即实现利润230万元,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结束了研究院单纯依靠“卖图纸”来支撑发展的日子,最终,演变成为今天全球化的中联重科。由于这种渊源,中联重科的企业文化有一种发自骨子里对技术的苛刻和执着追求,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这也使得中联重科在以知识产权为市场准入门槛的国际舞台竞争中,显得如鱼得水。
“要在国际市场中博弈,就要懂得并遵守国际市场的规则。光有技术不行,还要有专利,有知识产权。”孙昌军回忆,在一次国外主办的国际工程机械展上,初出国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遭到了国外公司的狙击,试图以专利为“武器”封杀中国产品,阻止其进入当地市场,所幸中联重科早已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并完成了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但有些中国企业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只因为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展品没出海关就运回了中国。这给了中联重科的决策者们很大触动,不久,中联重科布局全球的知识产权战略正式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