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
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认为,我国的集成能力很强,比如CRH380A的“心脏”部分大多是自主研发的。但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机车的轴承依然需要进口,主要还是通过日本和德国进口。这个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国产化的。
原因在于,现在世界上知名的轴承企业,大多从炼钢开始就严格控制每个流程,比如有的轴承钢材是专门针对高铁机车设计的,里面需要加什么微量元素,加多少,全是定点生产,特别定制。而目前国内的轴承厂生产轴承对钢材还提不出技术上的要求,最多只能说“你有什么最好的钢就给我拿来生产轴承。”
“因此差距很大,从原材料开始就是短板,还不用说后面的加工、热处理等问题。”
在他看来,高铁“三基”现在基本依靠进口,依赖度太高存在风险。“当然全部靠自己也不现实,毕竟别的国家在‘三基’方面也要买人家的东西。”
但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装备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高端“三基”产品却跟不上主机发展的要求,高端主机的迅猛发展与配套“三基”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瓶颈。
为此,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选择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与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作为发展重点。
《规划》要求,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能基本满足重大装备的发展需要;到2020年,形成与主机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能够满足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对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需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走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之路,大力发展数字化集成化的关键基础件,并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才能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三基’的发展。”屈贤明说。
与会专家认为,“三基”行业这几年获得了国家足够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但他们建议应当将具备条件的轨道交通装备基础研究项目列入国家“863”、“973”计划或科技支撑计划,增大“三基”立项倾斜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展基础技术、前瞻性技术攻关。
中国南车总裁刘化龙表示,“三基”技术的完善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保障。应围绕轨道交通高端装备配套需求,以提高机械基础件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以先进、绿色制造工艺为开发重点,以发展高品质结构材料和工艺材料为基础,加快“三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