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焦点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发挥优势 大连装备制造业2012年稳步前行

www.d1cm.com2012/10/30 09:01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市场萎缩的形势下,辽宁大连装备制造业抓住临海和开放的优势,积极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提高优势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用先进手段装备自身,大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了新的跨越。

统计显示,今年1~7月,大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7.6亿元,同比增长10.1%,对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71.5亿元,同比增长10.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6.3亿元,同比增长6.6%,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引擎。

加速实现大飞机国产梦

实现大飞机国产化的梦想,在“大连装备”的支撑下,正加速实现。

不久前,由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大部件对接柔性装配系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大飞机制造领域大部件自动化装配环节空白,成为大连市惟一获首批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

飞机制造中的装配对接,由于涉及大量零件、标准件、成附件,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综合性高技术环节。据了解,装配环节工作量约占整个飞机制造工作量的40%左右,是飞机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部分。

四达公司技术人员给笔者作了个比喻:如果让一个人把一个打碎成两部分的鸡蛋重新对接起来,或许可以成功;但如果让四个人分别托举一部分重量同时去做这项工作,恐怕很难实现。原因在于四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完美配合、协调一致。在大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大部件对接环节,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巨大的部件需要不同的机械手从不同方向托举,进行完美的无缝对接,并最终完成钻铆焊接。这一技术一直被国外高度垄断和控制。在我国自主研制生产大型民用客机的过程中,突破这一技术封锁只能靠自己。经过多年潜心研发和试验,四达公司终于在国内这一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其“大部件对接柔性装配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激光跟踪技术、CCD视觉识别技术、可重构并联机器人驱动技术及伺服驱动技术等,通过建立数字化装配仿真过程、装配设计可视化协同仿真平台,在产前实现完全仿真生产状态。之后,通过产品模型数据管理技术、数字化装配过程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库的应用,实现自动寻找飞机曲面法线、数字化定位、自动钻孔、自动输送铆钉、自动压钉等控制功能。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使我国大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大部件连接误差控制在正负0.05毫米范围(大致相当于1根头发一半粗细),而国外同类产品的工作误差通常在0.1~0.15毫米之间。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套“大部件对接柔性装配系统”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目前国产大飞机制造过程中无法精准定位、精确钻铆等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国产大飞机梦”加速迈向现实。

地铁车辆走入高端市场

经过10天的铁路运输,9月24日,一列标有“0101”代号和“M”古城墙标志的地铁列车,带着蓝色“笑脸”,从大连顺利运抵古城西安,与西安市民见面。这意味着中国北车大连机车公司继成功占领大连、沈阳、天津等城轨地铁车辆市场之后,首次挺进大西北,形成“大连造”地铁车辆持续走入高端市场的局面。

这列具有清新气息的地铁车是大连机车公司为西安制造的,首列1号线地铁车辆。因车身腰线为蓝色古城墙飘带图案,当地车迷和网友把1号线列车亲切地称之为“蓝毛虫”。

作为全国7家具有资质的城轨车辆制造厂商之一的中国北车大连机车公司,具有雄厚的城轨地铁列车研发和制造实力。近年来,其产品以优异的性能质量抢占了部分直辖市与省会城轨地铁市场,先后为大连、沈阳、天津等多个城市不同线路提供了城轨地铁车辆并投入运营,使当地乘客出行更加绿色、畅通、便利、舒适,呈现出“大连造”地铁持续走入高端市场态势。

2010年12月,大连机车公司首次进军西北中心———古都西安,与西安地铁公司签署了6.05亿元的西安地铁1号线25列车辆采购合同。按合同约定,首列车交付后,其余24列于2013年8月前分三批完成交付。目前,大连机车公司正在加紧研发A型车辆、铝合金车体、城际列车以及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等多种新产品,满足不同地域和城市对不同形式城轨车辆的多种需求,明年,大连机车公司可达到年产1000辆城轨车辆的生产能力。

西安地铁1号线西起后卫寨,东至纺织城,与去年开通运营的2号线形成“十字”骨架,全长25.36公里,设车站19个。2号线列车由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提供,西安1、2号线地铁车辆均为“北车制造”。

(责任编辑:Daisy)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