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新进入者的搅局,使某些业务领域的竞争白热化。这既体现在一些中等规模企业及关联行业参与者在某些重型机械业务领域内获得突破,加入竞争;也体现在“七大重机”本身,它们开始打破原有格局(或者说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谋求发展,彼此之间直接竞争的产品有增加的趋势。最为典型的可能是七大重机都具备的大型铸锻件业务,不仅彼此的产品构成了直接竞争,而且相关的技术壁垒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了毛利率持续下滑。
最后,国内企业共同存在技术与研发能力不够均衡,机械强电液控制弱,系统性和整合能力较差,无法为下游产业提供高端成套设备的问题。因此,形成了高端/全套设备谁都供应不了,常规/单台设备大家都能做的局面,大部分业务都是在产业低端激烈厮杀。典型例子是,中国一重、二重重装冶金设备业务的毛利率最近两年持续下滑,但供过于求主要体现在产业低端。如果企业能从提供常规/单台冶金设备、机械总包逐步发展到机液总包、机电液总包乃至工程总包,无论承揽的项目规模还是业务利润率都会有明显改观。
写到这里多说一句。中信重工引以为豪的核心高端装备,世界上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其实是由德国威普克液压公司为其设计的,威普克还承担了油压机电控、液压系统的研制任务,中信重工只负责了机械部分的制造。虽然中信重工在招股书中提到该油压机时,对其真实来历只字未提,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国内领先的重型机械企业在电液控制技术和设计总包上的薄弱。
2. 同为重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为什么毛利率水平的个体差异如此之大?
造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品结构的不同。
以中国一重为例,从2006年~2010年,毛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25%以上;即使是2011年,在承受了冶金成套设备业务利润率大幅下滑的冲击后,整体毛利率仍有23%。这是得益于公司在主要产品重型压力容器(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核岛设备(核岛成套铸锻件)上的国内领先地位。2011年,重型压力容器和核岛设备的营收占比为44%,毛利率分别达到30%和40%。与之形成对比的太原重工,产品结构以起重机设备、挖掘焦化设备、轧锻设备和列车轮轴为主,除挖掘焦化设备毛利率较高之外,其他产品的毛利率都比较低,2011年公司的毛利率在13.33%。二重重装的产品以冶金设备和电站设备为主,二者的营收占比一直在70%以上。2011年,受下游产业产能过剩、政策调控和供给相对过剩的影响,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冶金设备业务,毛利率已降至9.3%。
中信重工的产品以建材(水泥)成套设备和矿山成套设备为主,凭借在新型干法水泥成套主线设备、大型立磨粉磨系统、大型矿井提升设备、超深矿建井钻机、大型磨矿装备和超细碎高压辊磨装备等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毛利率在近两年出现持续攀升,2011年达到31.67%(并开发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高端客户)。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虽然建材(水泥)成套设备的毛利率因下游景气度变差和竞争加剧在2011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但矿山设备作为营收的第一大来源,同期利润率有显著上升,不仅抵消了建材设备的不利影响,还拉动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继续走高。
也有媒体利用可比法,对中信重工的毛利率“高位逆市上涨”提出了质疑。不过,个人认为这篇质疑的论据不是很充分,说服力不强。
六、发展空间在哪里?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重型机械行业的纵向构成。这是一个由大型铸锻件制造、系统分包、成套设备及解决方案总包构成的产业链。其中,成套设备及解决方案总包是重型机械产品研制的核心,由工程总包商负责。
重型机械行业产业链
1. 工程总包是产业链的核心
工程总包商需要具有丰富的设备总包和解决方案提供经验,还要有产品和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经验。目前,重型机械行业的工程总包商基本是由发达国家的重型机械设备生产商经过并购整合与技术进步演变而成。如,德国西门子收购奥地利奥钢联之后,构建了集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世界三大完整冶金设备生产线供应商之一(另外两家是德国西马克和意大利达涅利);法国阿海珐通过收购阿尔斯通,日本东芝通过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具备了核电站的工程总包能力。
工程总包商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显著的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争取重型机械项目的订单。在项目中标以后,它们一般会根据项目需要再以全球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原材料及分系统设备供应商。随着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和工艺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开始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的供应链。来自发达国家的工程总包商将部件和分系统制造业务外包给中国、韩国的企业,自己专注于系统总包,不仅趋向于轻资产运作,而且工业设备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通常会在50%以上。
以上面提到的冶金领域世界三大工程总包商和设备提供商——西马克、西门子奥钢联和达涅利为例,它们提供全球50%以上的冶金设备,但它们基本上已经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了,而是从事工程总包,向中国一重这类铸锻件生产商采购部件和单体设备后集成为成套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终于知道为什么目前万吨级以上的锻压机主要在中国了)。
中投证券的研报显示,今年五一前夕开工建设的湛江、防城港两个钢铁基地,作为重点项目,轧钢整线是由西门子奥钢联总包。中国一重虽然是国内轧机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却只能通过西门子奥钢联全球主要分设备供应商的身份,为后者提供设备分包,才得以在项目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