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工程建设 > 水利建设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我国超4万座水库存安全隐患 大多属于超期服役

2011/08/23 09:12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半拉子”完工难

“说白了,地方资金配套还是有难度。”新建县水利局副局长黄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除了除险加固配套外,县市需要投入的资金还有机电泵站改造、鄱阳湖单项配套、安全饮水工程等等,全县配套加起来就有两到三个亿,不可能全拿来配套水库。”

今年4月,国家又开始了对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新建县制定了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今年,我们将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有19座一般小一型水库,9座重点小二型水库,共28座。”黄勇说。这是中央投资的部分,但从2012年到2015年,地方还要完成67座一般小二型水库,需要省级和县市地方投资建设。

“这样,我们的资金压力就比较大了”。按照一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投入450万来计算,大约需要3亿的资金。黄勇说,2010年,新建县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为9亿元,其中可用的只有3到4个亿。

一位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国家对于中央投资除险加固的小二型水库的投入为每座450万元,但实际上各个水库的病险程度各不相同,很多水库用不到这么多资金,剩余的他们就调配来建设地方负担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无论是中央负担的水库还是地方出资的水库,完工的还是主体工程部分,附属工程就被省略了,有的甚至在主体工程上削减开支以获取可调配资金。

地方配套资金的不到位必然滋生隐患。“这就等于是水库身上要命的大病已经去除,水库已经没有病险,附属的整容、调理的小病没有去除,但不会影响日常运作。”一位地方水库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省水利厅也深知地方资金不到位带来的危害。江西省水利厅建管处处长周放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附属工程没能完工也将带来安全隐患,比如一旦发生险情,通往大坝的公路,抢险人员进不去;再比如,没有雨量监测设备,就不能掌握准确的数据,影响水库的监管。

但对此,省里也同样是难题。“地方没有资金配套,省里也拿不出所有的地方配套资金。”周放平告诉记者。从新建县来看,对于由省财政配套的计划资金部分也未曾完全到位。而不到位的结果就是,哪些水库病险严重就完工哪些,国家给哪些项目施加压力就先完成哪些。

而现实证明,“半拉子”工程的最后结果往往是无法完成。在新建县,早于幸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溪霞水库,2004年被列入了“中央第一批、第二批及规划外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当年1月开工,2006年10月完工,但至今仍未竣工验收。

尚未完结的治淮工程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河海大学的高材生,陈丛林却在偏僻的大别山腹地工作了近30年。

现在,他是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分管工程建设的副主任。尽管和陈丛林同时期来的同事或考研、或调动、或离职,先后去了远方的都市,但陈丛林毅然选择了坚守这座年逾“花甲”的水库大坝。

陈丛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像照看自家的老人一样,看护着这座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

一位在佛子岭库区负责打扫卫生的下岗工人则告诉记者,佛子岭水库是六安人的“国宝”,是六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实际上,在六安人眼中,位于大别山腹地的佛子岭水库俨然成为革命老区的“精神丰碑”,是皖西人民不畏艰难、挑战自然、人定胜天的“杰作”和见证。

佛子岭水库在安徽省西部霍山县南17公里的淠(pì)河上游。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大别山区地降水丰沛,夏、秋山洪不易宣泄,山洪涌到下游正阳关入淮,淮河干流也受到极大威胁。

历史上,皖西、皖中淮河流域地区水灾频发,淮河也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治淮工程中的首批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佛子岭水库于1952年1月开始修建,1954年10月完工,总库容4.91亿立方米,建成至今已逾60年。

该水库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发展渔业等功能,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地之一,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时水文、地质资料短缺,水库防洪标准确定偏低,特别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佛子岭水库病险严重。虽经1965年—1966年、1982年—1985年两次加固和扩建,但仍存在坝身裂缝严重、坝基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2002年10月,国家投资1.66亿元对佛子岭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佛子岭水库的汛限水位由112.56米恢复到122.56米,库容增加1.1亿~1.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扩大到660万亩。

为进一步提高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2005年12月,国家在佛子岭水库上游漫水河中段开工兴建白莲崖水库。该水库是治理淮河19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实施“861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而被列入《“十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同时,也是佛子岭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8年底,白莲崖水库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水库最大坝高104.6米,是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坝,总库容4.6亿立方米。建成后的白莲崖水库,将使下游佛子岭水库校核洪水标准由目前的不足1000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

然而,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白莲崖水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单位工程已验收完毕,但整个工程尚未通过竣工验收,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陈丛林介绍,由于没有竣工,目前白莲崖水库蓄水量只有0.9亿立方米,相当于设计总库容的20%,远远低于设计标准,给下游佛子岭水库防洪仍然造成巨大压力。而竣工验收工作久拖未决的根本原因,是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予到位,而且数额巨大。

历经周折,记者坐车通过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到了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临时驻地,并联系到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5年白莲崖水库开工至今,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一直未于拨付。其中,预算资金5000万元,调概资金3000多万元,合计近9000万元。

“扯皮”工程

安徽省水利部门一位知情人士证实,正是由于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才导致白莲崖水库未能通过竣工验收。而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除了六安市财政紧张之外,还另有隐情。

该知情人士介绍说,六安市有关方面认为,白莲崖水库虽然建在六安市境内,但受益却是六安市境外的下游地区。六安市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因库区移民而受损,让六安市拿出真金白银来配套,显然不公。

据了解,六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市,该市的贫困区域多属于“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市县级财政较为紧张,而且需要配套的重点工程较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安徽省业内人士认为,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还与项目法人的协调能力有直接关系。因为白莲崖水库的项目法人是上市公司安徽水利(14.23,0.00,0.00%)(600502.SH),白莲崖水库建设系纯企业行为,对六安市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六安市不给钱配套,省水利部门也没办法。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徽水利前身是安徽省水利厅所属的水利开发公司,后分割上市,与省水利厅有血缘关系。所以,安徽水利打报告给省水利厅请求协调解决,省水利厅上报给省主管领导,而主管领导又批转给了省水利厅,报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水利厅。

安徽省水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安徽省水利厅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劝说六安市拿出配套资金,甚至省政府出面给六安市协调贷款,试图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但六安市也不愿贷款,因为贷款最终还是要由六安市财政来偿还。

于是,围绕如何解决白莲崖水库市县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省市两级出现了扯皮现象。

为了解具体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赶往六安市采访有关单位。在六安市宣传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六安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并不具体负责白莲崖水库的规划和建设,建议记者去找水利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随后,记者找到六安市水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采访意愿,希望该负责人协调知情领导、配合记者采访。但该负责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并不正面回答相关问题。后又称,主要领导出差不在单位,无法配合记者采访。

在离开六安市前,记者希望当地宣传部门协调市政府主管领导接受采访,但未得到积极回应。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未得到六安市有关方面的采访回应。

据了解,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洪灾之后,国务院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安徽省的有14项,工程总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就包括白莲崖水库。

2003年,淮河再次遭遇洪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原定于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随后,水利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于是,水利部把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全力予以推进,成立治淮工程建设督导组,加强了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

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治淮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项重大项目之一,列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六大基础性工程的第一位。

实际上,在2007年—2009年间,水利部先后派出两批督导组,全面检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情况时,就已发现“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个别工程施工进度滞后,而无法竣工验收”等同样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治淮骨干工程验收工作,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2009年11月,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亲率有关处室负责人赴沿淮相关地区督察治淮重点工程扫尾验收工作时,依然未能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

2010年1月,安徽省水利厅只得无奈地宣布,除白莲崖水库外,涉及安徽省的其他13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