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媒

共有2897条相关内容信息

美媒:中国重工企业国内遇困 着眼全球出路难寻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10月28日文章称,随着中国建筑热潮逐渐消退,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到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后开始着眼国际市场以寻求出路。但是成效并不明显。文章表示,过去十年,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在国内基础建设大潮中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中国建筑热潮逐渐消退,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到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们纷纷陷入困境。文章以中国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的三一集团为例称,其董事长梁稳根曾

中国重工募资引爆市场 西媒称中国海军强力扩张

中国重工10日晚发布公告,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2.08亿股,共募资84.8亿元,注入超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的生产设计及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该公司称,本次发行相关事宜仍有待监管机构和股东批准。“此举将开创军工重大总装资产证券化的先河。”路透社评论称。香港《商报》12日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标志性事件”。“谜题”揭晓后,“中国海军强力扩

美媒:中国建筑设备需求增加 表明经济正回暖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11日消息称,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11日报道称,有迹象显示,中国对钢铁等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需求增加,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回暖,但很大程度上是受投资和重工业恢复增长推动。 报道表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涨势乏力,建筑和公路建设材料的需求也随之下降。不过,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低迷期后,中国钢铁价格自6月末以来实现反弹,水泥和建筑机械的销售也有所提高。而此时,其他一些迹象也显示中国经济

外媒称产能过剩威胁中国经济 4万亿致雪上加霜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减速。 市场担心国内规模空前的信贷泡沫,有些则认为中国不再是国际增长的核心。 产能过剩依旧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今天《金融时报》由Jamil Anderlini所撰写的文章描述了产能过剩和产业补贴是如何威胁中国经济的。 中国投资为主的增长模式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由IMF发布的图表显示了2000年以来投资与GDP增长的关系: China GDP:Contributions t

外媒称中国今年将废除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

北京时间6月13日下午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熟悉内情人士称中国计划今年废除有十年历史的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开放这个占全球铁矿石贸易2/3的市场。 此举还可降低国内炼钢厂的成本,因为许可中间商收取进口佣金不复存在。此举还将标志着中国多年来严格管制贸易扭曲大矿产商定价权努力的结束。 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将在下半年开放铁矿石贸易;为了增强行业市场化和给予钢铁厂更多选择,不再要求进口资格许可证。铁

美媒称中国钢铁产量过剩或加剧中欧贸易争端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7日报道,钢铁贸易问题继太阳能板、葡萄酒之后,可能成为了中国与欧盟贸易争端的新“战场”,《华尔街日报》声称,“中国的钢铁企业经营模式给欧洲钢铁制造商带来了挑战”。报道称,尽管今年的全球钢铁需求量再次达到产量的80%,但中国国有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依然明显,致欧洲钢铁类股票出现集体回调。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钢铁行业的供给过度也已成为定势。杰富瑞集团(Jefferi

外媒称中国钢铁产能持续过剩 达2亿吨左右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名分析师23日表示,中国钢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在2013年不大可能得到缓解,这可能会制约钢铁价格,并危及中国钢铁企业的业绩。 据道琼斯新闻社网站5月23日报道,普氏能源资讯公司的分析师张静在该公司的钢铁市场欧洲大会期间表示,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将达到大约7.5亿吨,与此同时,随着大约5000万吨的新增产能即将建成,中国的钢铁产能将上升至年产9.5亿吨。她表示,这将使中国的过剩

中广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央企进行人事调整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日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部分领导人员作出调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中央企业进行人事任免。具体调整如下: 马启龙不再担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职务。 李有荣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允光不再担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工会主席职务。 刘身利任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涤非任中国农业发

外媒:德国工程机械因“太好”丢市场

据德国《世界报》网站4月17日报道,德国人能造机器。但这种技术优势究竟有何价值?价值不大,奥纬咨询公司的工程机械市场专家罗梅德·凯尔普表示。据他分析,德国工程机械对世界市场来说好过了头。凯尔普因此预言,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将胜出,“中国企业处于理想状态,因为它们拥有新兴市场优先需要的东西:耐用、技术简单、价格合理,且用户可自行维修”。 虽然对西方企业来说,高科技小众市场仍然存在,但该市场不会像大众市

央企担纲产业援疆主力军 创造七成工业增加值

“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疆计划投资1.84万亿元,涉及石油石化、煤炭、煤电、煤化工、机械装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众多领域。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782.59亿元,约占计划投资的10%左右。 记者从26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与新疆地方企业创新合作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中央企业在新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电力、通信、冶金、建材、煤炭等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创造了新疆70%以上工业增加值,在新疆经济建设中始终发

外媒称: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将投资40万亿

花好40万亿,10年后中国必大变样。 据外电报道,中国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新增4亿城镇人口,这一过程的资金投入将达40万亿元人民币。消息援引中方人士的话称,政府将通过扩大债券市场来支持城镇化建设。这将客观上推动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自由化,带动全面改革。 40万亿人民币分到10年,是每年4万亿。这个数字蕴含的能量有多大呢,想想几年前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4万亿大投资都带来了什么,我们就有概念了。

外媒:三一在美5年投资6000万美元尚无回报

《华尔街日报》周(1月29日)二在一篇报道中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Sany Heavy Industry Co.)在美国的投资正面临重大挑战,该公司过去五年来在美国陆续投入的约6000万美元巨资目前尚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报道中说,三一重工2007年在美国亚特兰大郊区的桃树市购买了228英亩(约合92公顷)的林地,并斥资6,000万美元建造了办公楼,并在周边修建了仓库。但是到目前为止,三一重

外媒预计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轨道

英国《金融时报》10月15日刊发题为《中国经济崩溃只是西方想象?》一文,预言“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将在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他曾撰写《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书。该文指出,中国如此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西方式与东方式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西方式解读承认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与这种承认相伴的却是

外媒: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跨国公司叫苦不迭

世界最大的航空包裹托运公司联邦快递公司(FedEx)本周针对许多公司董事担忧的事情发出警告:中国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当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许多经济体仍在奋力挣扎着从全球金融危机的泥沼中脱身时,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帮助推动全球增长。但联邦快递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18日警告说,欧洲和美国的经济问题已经让全球贸易速度减缓。他说,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比大多数观

外媒称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困境 成经济软肋

8月11日,福布斯中文网刊发专栏文章说,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严重过剩两重困境,制造业泡沫的迅速膨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 对此,有专家表示,这一论调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中国制造业的投资环境优势突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对外资仍具有吸引力,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自身来调节,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中国制造业的现象。

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关注三一集团

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国外媒体,日前刊发多篇发自中国的报道,介绍三一集团收购德国大象及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世界重量级媒体连续关注和报道中国一家民营企业较为少见,它意味着中国制造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以三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行业及世界级传媒的注目,对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4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派出资深编

与卡特彼勒针锋相对 美媒担忧重工业输中国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4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瞄准美国制造业当中有利可图的核心领域 长期以来,美国人把对中国工厂的恐惧转化成愤怒的话语:他们正偷走我们的工作!通过低工资与美国工人竞争,中国人抢走了跨国公司提供的低端制造工作。 但过去几年,我们的焦虑发生变化,不再担心因劳动力成本而被抢走工作机会,反而对在较高端市场上可能竞争不过中国产生焦虑。本周,这一观点占据我的大脑,原因是媒体报道称中国在重工

外媒称中国调低GDP增速为结束GDP崇拜

据3月1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中国两会成为拨动世界经济的弦,两会之初,全球股市因中国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而下跌,14日,欧洲股市又因中国总理的承诺而上涨。”这段文字14日出现在德国《世界报》上,文章认为,这说明“在债务危机下,世界真的害怕中国经济抛锚”。 俄罗斯《导报》14日说,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时都强调了中国今年将经济增长率目标定为7.5%。这表明在直接经济危机和高层领导更

日媒曝三一重工拟下半年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日本《读卖新闻》今日报道,中国的三一重工正在申请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拟加强在日本的业务开展。 这将是三一重工这家全球装备制造业排名第六的企业继收购德国“大象”后的又一重要国际化步骤,直接进入日本,与小松等巨头展开直接竞争。在2010年的3·11地震救援上,三一重工的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三一重工希望今年4月或者5月期间在香港挂牌上市,下半年

德媒评价大象收购案对德国工业打击严重

近日,德《明镜周刊》刊登题为“世界末日”的报道,评价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一案对德国工业是一大打击。 报道称,该收购案前期十分低调,因此上上周五的媒体报道令人十分震惊,甚至企业监事会都毫不知情。上周一,700名普氏员工聚集在工厂门口,对此事表示抗议。德国五金工会(IG Metall)主席本德说,这对德国工业来说是“一大灾难”。报道认为,该收购案说明中国对德国企业的收购迈入了新阶段,中国企业的

日媒评出2011机床工业十大新闻 中国占三条

日本《生产资料市场》杂志日前评出了“世界机床工业十大新闻”: 一、欧洲国际机床展览会(EMO)在德国汉诺威市举办。9月19~24日,在汉诺威举办了2011年世界最大规模的欧洲国际机床展览会(EMO2011),由欧洲机床工业联盟主办,由德国机床工业协会具体经营。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2000家以上公司参展。共设有16个展厅,展出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展出项目有机床与工具及各种相关装置,包含许多新

日本华媒:中国企业正开启反哺日本经济时代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说,日本的企业家们已经得出结论:中国在技术和制造业方面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日本的复兴。在日本企业纷纷移出日本时,中国企业进入日本,这对于日本来讲是一个机遇,中国企业反哺日本经济的时代已经开启。 文章摘编如下: 日元升值和日本国内市场低迷导致日本出现了“海外收购热”。日本海外兼并咨询公司REKOA的统计显示,今年4~9月份的日本企业海外兼并案达到23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

外媒称中国8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超出预期

中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显示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复苏乏力时,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火力。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如果美欧日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和经济增长率或可受到拖累。中国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8月份进出口贸易统计显示,出口1733.1亿美元,增长24.5%;进口1555.6亿美元,增长30.2%,刷新了3月创下的1522.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贸易顺差177.6亿美元。根据彭博新闻社对2

外媒:中国设备制造商踏上“新大陆”(图)

中国建筑设备制造商正伺机挺进卡特彼勒(Caterpillar Inc.)的大本营美国市场,而在此过程中它们依靠的是库恩(Lon Coon)这样的人。 Michael Okoniewski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库恩是美国纽约州中部城市锡拉丘兹人,目前负责美国设备公司Stephenson Equipment Inc.在纽约州北部的业务。数十年来,该公司的重点一直

我国高铁限速获社会支持 外媒称中国抛弃虚荣

本周五,中国宣布召回54列动车组;本周四,中国一家铁路建设公司放弃了资金募集计划;本周三,中国暂停审批所有铁路新项目,并命令高铁降低运行速度……一场紧跟着动车事故风暴而来的“后风暴”继续冲击曾被看成中国现代化速度样板的高速铁路,《爱尔兰时报》12日题为“中国的高铁悲剧”的文章说,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使铁路系统正常运转,它怎能担负起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蹚过全球经济危机浑水的重任?另外一些媒体则看到中国政

韩媒评论:部分美国企业正悄然搬出中国

韩国《朝鲜日报》5月29日文章,原题:美国悄然走向“低科技”,中国步步进入“高科技”“美国制造”时代将再次到来。“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这个美国曾拥有超过100年的头衔去年被中国夺走。中国制造业在1990年之前仅占全球的3%,让中国制造业变大变强的主力正是美国。美国的低科技制造企业为寻找廉价劳动力而涌入中国。 但近来,情况逐渐开始变化。从去年开始,美国一些表现优良的企业接连宣布在美国本土的建厂计

国资委强调“十二五”央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19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普遍实现“组织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标准完善、执行规范严格、技术保障有力、安全考核有效”,企业安全管理和主要安全业绩指标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水平,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一五”期间明显下降。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投入年均超过400亿元,许多企业的安全投入远高

国务院央企监事会张德霖主席一行视察常林股份

4月14—15日,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张德霖主席一行,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延江等的陪同下,莅临常林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张德霖主席一行参观了常林工业园建设现场和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分别听取了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介绍,并与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领导进行了亲切交流。张主席一行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制造装备能力等留下了良好印象

德媒称中国企业对德投资具较强可持续性

“德国之声”2月7日以“中国企业看重‘德国制造’”为题报道称,已有近千家中国企业落户德国,中国在项目数量上已经成为德国第二大外来投资国,中国公司视德国为进军欧洲市场首选地。 报道以三一重工为例称,该公司2年前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科隆附近的贝德堡建立了制造基地,2011年5月将开始投产。三一德国分公司在过去2年间已为德国创造近了130个新工作岗位,未来2年还需要600名员工,从中期看每年可实现5亿欧

余震、核电危机、灾区重建仍然是日媒头条的关注点

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虽然已经过去2周多时间,但是灾区不断发生的余震、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危机以及灾区重建等内容仍然是日本媒体头条的主要关注点。地震灾区的余震不断。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当地时间28日上午7时24分左右,又发生了一次以宫城县附近海域为震源的余震,该县石卷市监测到的这次余震震级为M6.5。气象厅同时发布了海啸预警,预计海啸波浪高度为0.5米。 日本政府开始商讨由国家负担地震

外媒评论:世界应积极关注中国十二五规划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3月8日文章 原题:中国要转向 这看起来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残余:中国政府第12次制定了五年计划。自5日起,近3000名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年度会议上讨论这份政策性纲领文件,而后它将在会议闭幕时——无疑以绝对多数——被通过。 虽然这种形式让人觉得过时,但这份五年计划不再是社会主义的例行公事。如果说对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在毛泽东时代曾是自负的政治愿望清单,那么今天共产党则视之为有

德媒称中国企业对德投资具有较强可持续性

“德国之声”2月7日以“中国企业看重‘德国制造’”为题报道称,已有近千家中国企业落户德国,中国在项目数量上已经成为德国第二大外来投资国,中国公司视德国为进军欧洲市场首选地。报道举三一重工为例称,该公司两年前斥资1亿欧元在德国科隆附近的贝德堡建立了制造基地,5月份将开始投产。三一德国分公司在过去两年间已为德国创造近130个新工作岗位,未来2年还需要600名员工,从中期看每年可实现5亿欧元销售额。报道

媒体聚焦,徐工瞩目!“全球第一吊”集赞无数

3月22日,“全球第一吊”徐工XCA4000在河北衡水完成首吊。这是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吊装能力最强的首款11桥轮式起重机。徐工第7次刷新记录,也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力量。这两天,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徐工。 学习强国 央视一套《晚间新闻》 新华社 人民日报

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 | 中国铁建戴和根:加快城市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会期间,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企业媒体联盟联合中国新闻网推出的“对话新国企·聚力高质量”系列融媒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会代表、委员中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共话央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务实举

请回答2023!邀您一起回顾山河智能2023年精彩瞬间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体山河人真抓实干、担当奉献中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走出了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子,展示了系统性发展的新气象。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年的精彩瞬间! 创新结硕果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装备顺利通过验收!山河智能为应急救援再添硬核力量…… 我国首台套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正式发布并投入使用…… 助力“双碳”、绿动未来!山河智能增程式电动旋挖钻

铁建重工: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上架“国资小新”淘宝店,展现“中国智造”魅力!

“双11”将至,国务院国资委官媒“国资小新”入驻淘宝,上新了16件大国重器,其中包括由铁建重工和中铁十五局共同打造的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以及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全球首创1.2万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硬核国货。 铁建重工“梦想号”上架“国资小新”淘宝店 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

硬核实力护航:徐工邀您共赴亚运盛会

9月23日,象征丰收的农历秋分时节,杭州第19届亚运会拉开帷幕。为保证亚运之光按时闪耀西子湖畔,数年间,徐工机械活跃在各个亚运保障工程,与亚运同行,为亚运护航! 下面跟随小编的镜头寻找徐工金的亚运身影吧! 杭州西站 徐工桩工机械设备加班加点建设受到央媒关注 杭州西站作为亚运会重点交通配套项目,是亚运会前必

国机集团: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国机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运用20年来深度参与“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从持续强化理论学习、统筹推进实践落地、切实发挥业务优势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深挖理论富矿 明确使命担当  国机集团党委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结合集团实际提出了“6个结合”的主题教育要求,以及服务农业强国战略的有关部署

沃尔沃建筑设备:2022落幕,2023“沃”与你共谱华章!

时光转瞬轻逝,2022已成过往,2023璀璨在即。沃尔沃建筑设备在华20年来,与你并肩同行、乘风破浪! 过去一年,沃尔沃建筑设备摘得累累硕果,有绿色创新的新动向,更有业界同行的齐“点赞”。在携手迈向2023之前,先来与“沃”一同回顾2022的精彩瞬间吧! 广结良缘,齐点赞 “沃”全力以“复”,亮相《新闻联播》 沃尔沃建筑设备相继亮相“复工复产”特别报道

三一集团:中国三一,又夺第一!

近日,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2021年度长沙市十大对外传播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出炉,“三一挖掘机全球销冠”成现象级传播事件案例上榜,独占鳌头,夺得第一。 “2021年度长沙市十大对外传播优秀案例”评选 “三一挖掘机全球销冠”成现象级传播事件案例上榜“2021年度长沙市十大对外传播优秀案例”评选 而这个故事,三一从零出发,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书写。 上个世纪9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高端访谈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