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持能源转型和中国的持续发展,必和必拓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4/03/25 10:08必和必拓集团

2024年3月24日,以“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在北京钓鱼台成功召开。必和必拓全球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先生(Mike Henry)再次出席论坛,并参与了“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的小组讨论。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会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各国发展阶段、条件和能力的不同,实现碳中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因此,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公正、包容的低碳转型。必和必拓坚信,中国将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及发展清洁能源的道路上发挥重要经验。

作为全球知名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已与中国公司建立了坚实稳固的合作关系,不仅为全球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几十年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持。未来,必和必拓更期待与中国公司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中继续深入合作。韩慕睿先生表示,本届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希望在学习和聆听的同时,分享必和必拓在工程、技术创新,以及关键矿产资源可持续开采方面的全球经验,与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前进的道路。

必和必拓全球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先生

必和必拓全球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先生

以下是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先生在本次“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 

首先,感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邀请,很荣幸参加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 

必和必拓所生产的多种重要金属和矿产品,为全球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资源保障。 

所以说,“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这个主题与必和必拓高度相关。 

必和必拓积极致力于实现碳中和愿景,或者说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我们知道机遇和挑战因地理和经济区域的不同而不同,但要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 

本届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继续深入思考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希望在学习和聆听的同时,分享必和必拓在工程、技术创新,以及关键矿产资源可持续开采方面的全球经验。 

在全球发展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在许多领域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仅2023年,中国在新兴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金额就高达6,7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清洁能源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引领我们成功实现能源转型可能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具有创新性、协作性和区域差异性。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 

首先,谈创新。 

要实现低碳减排,并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就必须有效借助创新和科技的力量。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动力、储能电池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技术发展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转型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在必和必拓,我们大力投资技术和创新领域。由于我们矿业资产规模庞大,技术和创新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或产量的逐步提高,会对我们的业绩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的生产效率越高,就越能及时且低成本地满足世界对金属和矿产资源的需求。 

当然,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问题,考虑到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我们需要发现更多新的、重要的金属和矿藏。 

目前全球矿产资源开发趋势显示,新矿藏的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高。与目前运营的矿山相比,新发现的资源往往埋得更深,规模更小,金属含量也更低,这就对开采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和我们自身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在矿藏开发的过程中致力于降低能耗,降低用水量,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开始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淡化水,减少天然地下水的消耗,并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还依托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力量。例如,自2022财年以来,必和必拓在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的加工厂利用人工智能已帮助节约了超过3千兆升水和118千兆瓦时能源。 

同时,新兴科技也在帮助我们以更可靠的方式勘探新的矿藏。机器学习和人类智慧的结合让我们最近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发现了新的铜矿。更前沿的勘探技术还有缪子地质层析成像。缪子是一种宇宙射线,它可以让我们比以前更快、更准确地扫描和绘制地下矿藏。 

利用创新和科技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点无论是对于采矿业还是对今天在座各位嘉宾的行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我想谈协作。 

鉴于全球脱碳挑战的规模和复杂性,企业、政府和社区必须齐心协力,为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只有精诚合作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整个价值链的协作有助我们打开思路,提供更多更好的想法,使行业内的参与者得以共享技术,实现共赢。

必和必拓持续与中国企业例如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国外企业像浦项钢铁公司(POSCO)、塔塔钢铁集团(TATA)和JFE钢铁株式会社等公司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减排技术。必和必拓的风投部门也在投资这些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铜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实现全球脱碳所必须的一种重要金属资源。我们正携手中国铜业和中色大冶,共同推进铜价值链以更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式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世界的能源转型。 

这些合作都将帮助我们共同更好应对脱碳挑战,努力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谈一下区域差异规划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都在按照各自的时间表朝着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迈进。考虑到各国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经济政治考量,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除了致力于实现净零脱碳,很明显,很多国家和企业已经紧握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增长机遇。 

当然,必和必拓也不例外。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全球对金属和矿产的需求也随之攀升,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开采和回收更多的矿产资源。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全球的矿产资源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可持续、更高效的方式提供这些产品。那些财务、技术和运营能力突出,能够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满足这种需求的企业将成为未来赢家。 

实现脱碳的路径多种多样,每个经济体选择的路径都各不相同。中国正在稳步推进自己的脱碳之路。 

以炼钢领域为例。在净零转型上,欧洲的钢铁产业似乎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这背后有着欧洲区域特有的因素作为支撑,使其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上更具优势和经济吸引力。 

欧洲的钢铁厂历史较为悠久,主要采用的炼钢技术是高炉技术。如今,欧洲高炉的经济寿命正迅速逼近终点。与此同时,欧洲经济体的钢铁蓄积量相对较高,而经济增速却相对平缓。这样的市场环境使得废钢的获取更为便捷。正是这两个关键因素,使得建造全新的、技术领先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电弧炉在欧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然而,中国的情况却与欧洲截然不同。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高炉钢厂也更年轻更有活力。印度和东南亚亦是如此。此外,中国的净钢铁产量仍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废钢与需求之间的比例远低于欧洲。因此,在净零转型的道路上,中国面临着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中国的许多高炉钢厂的设备和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市场上其它高炉的能耗要低得多。因此,考虑到他们的高炉设备更新、能耗更低,可用废钢更少,所以中国钢厂目前主要考虑如何延长现有资产的使用寿命,而不是简单的直接更换。但另一方面,这些钢厂迫切需要降低碳强度,所以正在寻求像氢冶金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必和必拓正通过多种合作方式积极支持中国钢铁企业探索适合中国的减排路径。 

要实现碳中和或者净零排放,就需要制定具有创新性、协作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规划。 

探寻一条适宜的碳中和路径,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对新行业、新方法的投入,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这一点在中国近年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中国乐于向世界开放,而世界各国也应该致力于同中国开展合作,这是全球迈向更美好未来的必要条件。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通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样的平台,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的稳固合作关系将为必和必拓在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由衷地期待中国能够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向前迈进。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欧历胜助力高机租赁企业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当前,中国高机保有量处在...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