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程机械:零部件清仓隐忧
买货者竟然也是受害者
此次甩货相对于零部件售后市场的汪洋大海,虽然只是浪花一朵,但却在激发层层波涛,怕的是,这浪花不会马上消失,甩货难以短期终结。工程机械后市场原本就派系林立,混乱无序,此时主机厂家前来搅局,无疑是在雪上加霜。买货的配件经销商貌似抓住机会尝到了鲜,实则也进退维谷,弊大于利。
首先,甩货对后市场价格体系的侵蚀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很多核心零部件通用,甩卖不仅对自己品牌的后市场造成冲击,还会扰乱其他品牌配件市场的价格。国产挖掘机零部件不同品牌之间通用性较高,核心元件在后市场中也已流通多年,保有量很大。然而销量再大,威力也敌不过主机厂家集中甩货。例如,一台市场价格5 万元的进口液压泵现在甩货价2 万元,比国产液压泵还便宜,后市场待售零配件的价格全需随之跳水。
其次,从进货渠道上来看,常规做法已经显得 “不合时宜”了。如果继续从供应商手中进货,价格无优势,成本会很高。据了解,很多配件经销商现在不敢从供应商手中按原定计划进货,因为不知道降价什么时候是个头。高成本进货,跟风低价出手,这种能够预料到的亏损不会有人去做。所以与主机厂家此时“建立联系”,也是配件经销商迫不得已的选择。
最重要也最尴尬的是,配件经销商并不是甩货风暴中的受益者,他们并不能轻松地赚到钱。恰恰相反,他们已经被主机厂家利益绑架,失去选择余地。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主要有三:其一,主机厂家倾销的是总成件,配件经销商出售的是零件。例如,主机厂家清甩的是发动机,配件经销商出售的就是发动机的易损件。“如果总成件售价比维修价格更低,买一个泵比修一个泵成本还低,谁还会去修呢?”一位配件经销商老板无奈地说,维修服务原本是配件经销商利润来源的很大支撑点,现在这部分利润突然莫名其妙地蒸发干了。其二,配件经销商吃不下主机厂家庞大的库存量。“本来一年能出售100 套,但主机厂家让我吃掉他成千上万套的库存,虽然进价是原来的1/3,但根本无法消化,终端市场没有相应的需求”,这位老板愤懑地讲。就这样,主机厂家将库存压力转嫁给了配件经销商,机会反倒成了沉重的包袱。其三,为了垄断资源,配件经销商倾尽所能,就算四处贷款,也在尽力买断自己掌握的秘密通道。同行间的恶性竞争难以避免,混乱就是这么引发的。
堵绝代理商的“后路”
“自己都看不到明天,还顾什么厂商矛盾?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活路都成了绝路。”孙游,一位国内主流品牌代理商高层面对厂家这种做法,表示出了不齿。
那么,这里又要“赘述”一种遭受背叛的“常规”了。从法律角度,主机厂家没有权利绕过自己在特定区域的独家授权代理商,将自己的产品和配件以任何形式直接销售到终端市场。瑞诺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叶京生对此直言不讳,认为主机厂家这种任意践踏契约精神的行为是无知且无耻的。
“主机厂把原厂零部件直接卖到市场,本身已经违反了自己签订的代理商协议和采购协议。主机厂完全清楚自己的违规行为,只是他们认为现在是保命的特殊时期,自己的做法又很隐蔽,不相信会遭到起诉。明知不对却要为之,这本身就是对契约精神的践踏”,他说。
主机厂家的自保却成了代理商深重的伤口。据叶京生讲述,通常代理商都会按照主机厂的要求库存大量配件,以保证现货供应率、服务及时性和客户满意度。可主机厂的做法把代理商的很多配件变成了“死库存”,客户买到价格更低的原厂配件,也不再相信代理商,其结果将造成配件市场的严重混乱。
“一旦配件的价格降低,想再恢复原来的价格将会难上加难。混乱的价格让客户失去了对代理商的信任,缺少忠诚客户也必将影响该品牌的市场地位。”叶京生认为,这种做法最严重的后果是扼杀了代理商后市场转型的机会。根据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经验,在市场下滑时期,代理商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后市场,特别是配件的利润。
“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很多代理商的经营思路还不成熟,发展后市场的理念还十分薄弱,这些都需要主机厂家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可是,在这种关键时候主机厂却为了自身的利益釜底抽薪,这将扼杀代理商后市场转型和自救的最后机会”,他冷静地分析道。
即使不考虑这种甩卖是否理性,主机厂要处理库存零部件,也必须通过其授权的代理商来实施,这样还可以把配件销售的利润留给自己的代理商。可惜的是,市场下滑造成很多代理商财务状况恶劣,多数拿不出足够的资金。一家日资品牌代理商总经理认为,主机厂家倾销配件,一定会以牺牲维修服务质量为前提。“失去配件的利润支撑,肯定影响服务人员素质,最后牺牲的是客户体验”,他说。
责任编辑:Jo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