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智能制造 呼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编者按:智能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而在传统生产制造行业中的成功实施与应用证明:发展智能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如今传统生产制造产业已经进入洗牌时代、微利时代和转型升级时代,加上年后用工荒现象突显,在面对“招工难、薪酬高、流动大”的困境下,传统生产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思路,向内部深挖潜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向“机器换人”时代的自动化产业升级。

在今年的两会上,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发展智能制造提出各种建议。

工业4.0 一场机器人的盛宴

“今年过年回家,我做乡镇企业的朋友都准备上工业机器人了。”这一趋势变化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甘晓华颇为吃惊。

3月5日下午,北京会议中心科技29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等纷纷就工业机器人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工业机器人引领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在两会上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制造业最热的话题当属“工业4.0”。“工业4.0”的核心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向“工业4.0”迈进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自动化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不论是汽车业还是其它制造业,工厂中都应用了智能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都是外国品牌,核心技术我国没有。”柳崇禧委员判断,未来几年,在我国的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的需求量会猛增,如果不能取得突破,不能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将难以实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意识到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尽快整合行业资源,系统性开发智能机器人。

全国政协委员王小兰也在提案中也表示,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与物理硬件融合加速,工业机器人发展迅猛。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很多产业领域升级产生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先进技术差20年,服务机器人与国外差5~10年,特种机器人有竞争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减震、轴承、材料和控制系统上有差距,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

“我国对智能机器人的研发,20多年前就有人在做,但现今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几乎没有。机器人看似不难,却涵盖了材料、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多项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能够让研发形成合力,尽早攻克这个难关。”柳崇禧委员说。

48个国家在行动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据徐晓兰委员介绍,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正在发展机器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泛的产业空间,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在徐晓兰委员看来,我国机器人技术较世界先进水平总体相差较大,但在部分特种机器人领域实现了并跑。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由于材料、工艺发展水平滞后导致核心零部件产品化与产业化技术落后国外水平,系统应用解决方案、作业与操作工具等领域也相对薄弱。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清洁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已形成系列产品,但尚无大规模应用,基础性技术研究落后国外先进水平5年左右,原创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严重不足。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同步水平,救灾救援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已有实用化产品,但整体技术与应用同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我国市场基本被外国企业瓜分,国内品牌尚在培育之中。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3年我国市场销售的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外资企业销售近2.7万台,拥有近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期已然来临。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重点跨越、整体带动的发展机遇期,应以发展工业机器人为突破口,同时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发展服务机器人,以支持重大工程的方式发展特种机器人。

问题不少难度不小

徐晓兰委员历时两个月的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由于受材料耐磨性和强度、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等的限制,产品在转速和承载能力、可靠性上无法与国外竞争。二是灵巧操作、感知与智能核心单元中,传感器、仿人脑芯片、实用化智能软件与国外技术差距显著。三是系统集成设计应用方面,由于设计理念落后,与行业紧密配合的仿真环境试验数据积累不够,缺乏共性技术数据平台,应用工艺与集成设计、作业与操作工具、系统集成设计软件等,仍是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徐晓兰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非对称的发展战略。加快制定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发布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把机器人技术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特别是基础工业水平的渗透、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坚持需求导向,走中国特色的差异化机器人发展道路。工业机器人应在政府主导和产业投资双轮驱动下走集成创新道路,一方面,通过国家战略开展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的联合攻关;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通过收购国外机器人专利,并购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工业机器人从低端到高端的快速发展。

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鼓励科研机构面向市场开展技术攻关,对近市场和远市场的科技开发活动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依托骨干企业或科技院所建设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机器人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和基于市场发育积累的数据中心,搭建机器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原理验证、原型机测试、数据查询等技术服务,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

王小兰委员则建议在重点产业领域先行试点产需合作。如在重点机器人领域,通过整合机器人本体、控制器、焊接、上下料等供应方,联合汽车、电子设备、大数据等应用方,促进产业链中各类要素互动与合作,形成示范效果和推广速度。

●胡凌云委员:

加快发展我国智慧制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在两会上表示,世界各国正大力发展智慧制造,作为抢占先进制造技术制高点的突破口。

智慧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发展涉及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与3D打印技术、生物医药与纳米技术、机器人与无人化车间工厂技术、数字化设计与云制造技术等。智慧制造对我国制造业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是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

为此,胡凌云委员对我国发展智慧制造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国家战略需求的航空、航天、航海等特殊重大工程的智慧制造示范专项建立与实施,形成军民混合制企业协同发展的高效、保质、服务的良好生态产业链,提高国家长治久安的核心制造能力。智慧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可望为复杂零件的高品质制造提供解决方案。

二是注重发展科技惠民的智慧制造产业,特别是服务于老人化的社会,包括医疗大健康智能终端、检测护理与大数据服务,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制造与物流配送,老人居家、机构与医院协同养老的政策、文化、技术设备与服务体系,高端医疗设备与医用服务机器人的设计研发等。

三是加快研究、制定与推进有关智慧制造的相关标准,包括物联网、模块化可互换、可回收再制造、安全与环保、网络消费、企业互联与协同等。标准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企业孤岛之间的互联汉语协同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智慧制造基础数据库支撑、大数据分析、维护服务等产业的形成。

四是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域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驱动的基因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的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生态环境土壤。

●杨敏德委员:

借助大数据助推纺织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认为,传统产业应该利用科技和创新以及提升管理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工人收入水平。

为此,杨敏德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工信部在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时,应包含纺织服装产业生产线机器人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与技术开发,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以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以数字化、系统集成化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第二,建议国家加快制定与完善纺织行业电子产品编码与规则,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生产要素与供应链的深度重组实现全行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与资源优化利用。

第三,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联合产业各方,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的应用与落地研究,重点从可控的大数据分析成本、可行的部署实施方案、有效的分析挖掘技术等企业关注的方向,助推整个产业对大数据价值的撬动。

第四,目前移动互联网、云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智能制造等各种新兴技术开始在纺织服装产业得到应用和推广。建议国家积极完善纺织服装产业新兴技术标准化建设,包括技术标准、软件标准、硬件标准化、设计标准等方面,以避免因标准缺失或冲突而影响到有关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后续开发。

第五,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完善纺织服装产业技术专利信息库建设,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专利做到实时更新、明确产权,同时严格执法、规范使用,营造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股票,并于当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徽合力”股票代码“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号,公司总股本为3.07亿股,流通股1.78亿股,资产总额14.7亿元,净资产10.5亿元。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房产、设备资产租赁。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树立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叉车及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陆续推出了X系列、α系列、H2000系列、G系列叉车产品,尤其是2000年推出的H2000系列叉车,具有性能优越、安全可靠、低噪音等优点,具备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抗衡的竞争优势,目前是公司主导产品;2005年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型G系列叉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公司还开发了绿色环保型的电瓶车、石油液化气叉车等新型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的叉车和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格最全、规模最大,叉车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合肥、所属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精神,公司还被列入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和重点支柱产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装备定点生产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HELI”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叉车第一品牌”、“中国叉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及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