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对话 聚焦科技发展
2014年11月5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来自国家及安徽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协会及所属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和行业各领域骨干企业的高层、行业媒体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本届行业年度盛会。
在主题为“强科技 保生态 重质量 促发展”的第十三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裁于孟生、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楠、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院长李守林、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明、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刚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裁于孟生:
今天借此机会我来谈一下“重质量,促发展”。我认为保生态提的非常好,但是保生态的前提要提标准,没有一个好的标准,保生态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提标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都是装备制造业,今天也来了部分的流通企业,提标准的前提下才能保生态。
山东临工这些年,在质量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探讨了具体的思路,在产品质量、节能产品,装载机也好、挖掘机也好,我们仍然做到了国内品牌的前列,我们在产品的重视,在今年的规划当中,我们做了非常完善的产品规划定位,在装载机这个板块,可靠性做到行业一流水平,包括国外几个品牌可靠性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故障率下降了43%,我们现在有部分产品的故障率已经降到6%以下,我们也看到了国外几个品牌故障率的标准,我们根据这些标准抓质量,供应商包括机械制造方方面面,我们都做了很多工作,确确实实从工装、工艺到供应商,一系列的关注,为什么我们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品牌的前提要做产品,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是昙花一现,我们通过品牌带动,这是一个发展理念。
第二个谈关于产品质量的国际化,不光产品质量,我认为质量是一个大范围质量,后市场的质量,后市场的服务水平,这也都是用我们主机厂,要满足客户的需求非常关键。尤其今天下午谈了国际化,包括三一的李总也谈了国际化,我认为在国际化这方面,一个很大的地位,要确定战略,并不是说我们走出去,能建造工厂,能够覆盖哪些国家,我认为这不是国际化。国外的这些大品牌走了几十年,他们的战略国际化,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我认为海外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需要我们探讨,不是说单纯的产品质量,走出去就是国际化。
第二点关于国际化,我们如何定位我们的国际化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海外一个大品牌都是一个高端品牌,大家都非常清楚,中国这个品牌要往上走,高端品牌在往下走,我们怎样来定位我们的国际化,产品定位是非常关键,我们给国外产品国际化一样,我们的产品肯定卖不动,我们的品牌、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海外能力都跟海外企业没法竞争,海外的国际化成本、效率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考虑成本和效率,跟海外来竞争是很难的。我们在产品质量方面制定我们很好的探索,我就谈这么多。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楠:
关于质量的问题于总说的非常透彻,我们都是做制造的,刚才于总介绍的山东临工目前的做法,作为我们来讲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关于“重质量”,后面还有一个“促发展”,大会的主题我觉得非常好“强科技、重质量”是促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护生态产品,关于质量说老实话,我是1985年毕业一直在字工程机械这个行业,到明年三十年,产品质量这么多年随着技术的发展,行业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断和国际接轨,感受到产品质量的提升,我是有切身感受的,我是从设计做管理,应该说感受非常深。这里面对于质量的观念、质量认识,也有很大的变化,最早说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后来又说质量是干出来的,现在大家又说首先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个提法很多,各个企业在重视质量、抓质量方面,应该说各有高招,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我个人的看法,不能跟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但是适应发展中国家应用,应该说达到了发展中国家应用的要求,质量发展到今天这个形势之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这么一个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我想大家对于今后在重质量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可以说也有非常多的探索和思考,尤其是今天会议从上午政府的领导到下午各个企业的领导,都做了非常高屋建瓴的全面分析,我就不想在这班门弄斧了。
但是就这次会议,对以后的发展,大家可能从发展来讲,应该说是个战略问题,在战略问题的层面上,大家可能有不同的选择,从昨天的常务理事会到今天大会,我看对于发展的问题,而且跟“强科技、保生态、重质量、促发展”都是相关的,有一个问题就是“后市场”问题,所有的企业都没办法回避,目前协会关于“后市场”正在做非常重要的两项工作,关于这个我想谈一点认识。
一是关于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体系行业我还没有上平台看过,我前面了解的应该是有制造商、经销商、用户,这样的信用体系建立,对于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后市场的发展,应该说至关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的体会,后市场现在从市场需求来讲,表现出来的需求,应该说不但是有,而且很旺盛,从制造一方来讲,再制造这一方来讲,应该说也都有足够的能力,但是现在缺的是什么呢?实际上从经营上来讲,我个人感觉最缺的是资金的支持。因为我是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参与工程机械企业的经营,我从原来的企业到现在做这个企业,我最大的感受,工程机械的发展,除了国家的宏观形势以外,离不开的是银行按揭的推动,2006年以后,这一轮的推动离不开融资租赁,现存的银行按揭的业务大家知道很少,现存的融资租赁模式,我了解了一下,除了少量的厂商融资租赁在做二手融资租赁以外,社会的银行金融系的融资租赁几乎都不做这一块的,而二手工程机械产品不管是进入转手、租赁甚至再制造,恐怕都离不开庞大的资金平台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愿不愿意介入到这些业务中来,除了市场的经营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信用体系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行业在做,我认为这个体系的建立会影响非常深远,而且我们也看到在国外有很多八大国家也好,发达国家也好,它的信用体系比较好,银行按揭、融资租赁都是有的,而且融资租赁在后市场,尤其是二手机的转卖、经营型租赁、再制造都是规模很大的,我们这块是非常缺乏,根源可能就在信用平台问题上。
二是关于工程机械产品的编码问题,识别身份证问题。这个身份证问题,恐怕又是一向影响非常长远的事情,对于二手工程机械来讲,大家可能现在都面临这些问题,首先是税收认定,税收政策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增值税没有抵扣,税收上是很大的问题,估价价格的评估没有办法认定的话,价格评估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身份证一台机在一生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没有人去追溯,估价也是很难的。
所以说这两项工作对于后市场的发展,协会在组织内部工作,我个人认为这两项工作将来会对后市场的发展,甚至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会影响非常长远。这里面一个作为工程机械主机制造商,虽然我们规模不大,但是我们这几年社会上也敲了一万多台的(自卸车),市场上有大量的产品需要在后市场上流通,甚至再制造或者是其他方式的运营。对于后市场的发展,作为主机厂来讲,对于协会的两项工作,我认为非常重要,而且积极的参与,在这呼吁工程机械行业主机厂和配套厂,都能够参与到这两项工作中来。
关于身份识别,首先是编码的问题,我个人有个看法,昨天看了协会文件之后,我也跟一些领导汇报这个事情,也在了解这个事情,我算是建议吧!咱们协会在做编码的时候,考虑一下PM码,我第一次接触它,应该号称叫世界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一套编码体系,而且我印象就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哪一项质量认证,确实是有一个国家标准存在,做这个质量认证的时候是要做PM码的,它是与国际接轨的码,如果管好了就像汽车的(翼样),如果能够采用类似这样的编码,我想对咱们建立识别系统发展起来会比较顺利。
我是做技术、做经营管理,主题宏观的比较大的方面说不好,关于具体经营方面和后市场发展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同仁指正。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