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城市造景:雷人建筑频曝 利益链受质疑
没有公共属性的地标建筑
一座地标建筑的最终认可,可能需要时间来进行定论。可无论如何,历经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磨合之后被认可的建筑,不是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的一种简单组合,而是需要与整个城市格局相搭配,需要与城市文化相契合,更需要这座城市里人们的认同。
至少,投入过亿的公共产品,不该只具有观赏功能。“生命之环”一现身,人们对央视“裤衩”楼及苏州“秋裤”楼的容忍度顿时放宽不少:“好歹还有点儿用……”
这是继苏州“秋裤门”之后,又被质疑的另一座地标建筑。然而,不同的是,“秋裤门”背后有着商业运作与商业大幅度参与的因素,而“生命之环”似乎是更纯粹的政府财政投入的建设。
抚顺市政府网站称,“生命之环”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无论是高度还是形式都是世界独有的。可在大众眼中,“生命之环”显然离公众对地标建筑所应有价值的想象实在太远。
其实不光是“生命之环”,近些年全国各地一些新建的地标建筑,多为公众所难以接受。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所谓的地标性建筑,以牺牲公共属性的功能,以逆反大众审美而呈现出“张扬”个性,“炫目”、“独特”成为唯一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众屡次调侃、嘲讽的那些地标建筑,除去对本就难以统一的设计艺术的探讨之外,更多的是对地标建筑缺失公共属性的一种不满。
原本城市的地标是什么,应取决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印象与评价。但现实是,地标建筑的设计过程很少征集市民的意见,等到建成之后人们不得不在嘲讽中接受。
针对近期各地出现的具有争议性的地标建筑,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丁兆林评论:“一提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人们就会想到一个雕塑,就是撒尿的小男孩,作为品牌标识,应该经过严格的规划和设计,真正体现城市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也有报道认为,没有人规定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或建筑,必须要有多大的实用功能。相反,很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观赏”是其最大的功能。因此,“生命之环”有没有实用功能,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生命之环”是不是该建,不在于它是不是“有用”,而在于它是不是“合规”。
如果建设“生命之环”充分征求了当地百姓的意见,经过了专家的可行性论证,由人大等部门批准了建设资金,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属于一项既顺应民意,又量力而行的工程,那么别人就没有理由说三道四。
反之,如果这只是一项形象工程,是一个领导脑袋一热的拍脑袋工程,并没有征求过市民的意见,没有严密的专家论证,甚至花钱没经过法定程序,那么就算这样的建筑设计再超前、盖得再漂亮,就算几百年后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为这座城市带来滚滚财源,我们现在也应该大声地反对。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独家盘点】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2024年工程在哪里(下篇)
【两会报道进行时】近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明确具体投资领域和项[详细]2024-03-06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