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未来十年的中国发展与世界格局

2012/11/15 10:46财经国家新闻网

[导读]人民币在东亚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是东盟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成为困境中欧洲企业的缕缕希望;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也正走向深度、全面合作;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日趋复杂。

东亚“人民币云团”

11月4日刚刚结束的第112届广交会上,一名来自香港贸易公司的采购商DANKAJ,签下了一份50万人民币的订单。他表示该公司正在逐渐提高以人民币结算的订单份额,这一比例已由去年的20%提高到今年的40%。

广交会上,越来越多来自东盟的客商愿意选择人民币结算,这一结算方式,无论在便利性和避免与美元交换中产生汇率损失方面,均显示了极大的好处。

除了贸易结算,今天中国游客携带大量美元现金出行东南亚的现象已不多见。很多国家的ATM机上,大都贴有银联标识,随时可以取现。

新加坡的一些金店,甚至贴着“欢迎用人民币来购买黄金饰品”的招牌,可以直接接受人民币现钞的使用。

东亚上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民币云团”,云团下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绿洲”,这一绿洲极大地吸附着东亚各个国家,使各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即便政治、领土方面的小摩擦不可避免,中国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引领作用仍在不断增强,未来“云团”或将形成气候,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更长远的和平发展。

“人民币云团”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人民币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参考货币。

自2010年6月人民币恢复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东亚10个国家和地区中,盯紧人民币的货币种类比早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时期(2005年7月到2008年)有所增加,而同期盯紧欧元和美元的货币种类却在减少。

英国《金融时报》基于该研究结论,惊呼“东亚如今已成为一个"人民币区"”。

但由于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下还不能自由兑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东亚“人民币区”的说法还为时过早,但“人民币云团”的形成已经毋庸置疑。

它的集中表现就是,东亚国家的汇率波动,在客观事实上,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韩国、印尼、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关联度已超过美元。

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自2010年年中以来,韩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大致相当。

“这种汇率间客观呈现的"联动"主要基于中国市场的因素,”刘军红说。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中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2%,升至现在的约22%。

目前,中国是东盟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东盟第二大出口市场。

而对韩国来说,中国的市场更加重要,中国不仅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韩国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三个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均表现不佳,市场需求乏力。相较而言,中国却在金融危机之后,释放出比危机之前更大的市场需求。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内需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中国的需求。

中国内需的扩张,使中国周边的东亚国家最先受益,而这些受益国如果想保持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保持其汇率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必要条件。

所谓“稳定性”,就是指追随本国最大出口市场的货币变动,一种选择是跟其联动,另一种选择是对其贬值。

“回顾中国人民币的历史,更容易理解这种现象,”刘军红说。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市场,为了保证中国的出口份额和比较优势,1980年至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一直是贬值的,1994年至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一直是联动的。

在这25年间,就是中国保护幼稚产业,稳步实现经济最初发展的阶段,而这样的阶段恰恰需要这样的汇率条件。

但他也提醒人们注意,市场“绿洲”决定了人民币“云团”,但这一云团并没有强大到超越美元,美元仍然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储备、贸易投资与结算货币。

同样,人民币也没有超过日元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自2002年开始,日本对亚洲出口中日元计价比例就超过了50%,而人民币望其项背。

人民币云团由于中国市场“绿洲”的存在,已经客观“升腾”起来,虽没有构成对美元和日元在东亚地位中的实质威胁,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责任编辑:Eason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