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未来十年的中国发展与世界格局

2012/11/15 10:46财经国家新闻网

[导读]人民币在东亚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是东盟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成为困境中欧洲企业的缕缕希望;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也正走向深度、全面合作;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日趋复杂。

走向成熟大国

21世纪的世界政治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最具有冲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事件。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成就了二战以来全球经济中最快和最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成为正在改变全球财富结构和力量结构的决定性力量。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崛起是改变国际关系过去300年来传统轨迹的事件。在过去300年中主导世界秩序的西方中心主义,第一次因为中国崛起而可能出现逆转,东、西方之间有可能出现在力量和财富分配上的大致均衡局面。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重要目标。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然随着中国的崛起也在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人“闯世界”也在不断向 “逛世界”过渡。在全球化疾风劲吹的今天,中国和世界从来没有这般相互依赖、合作共存。中国的发展已经是在世界背景下的发展,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是与中国发展的共进。

当一个崛起的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时,中国变了,世界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变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财富体系中的“边缘者”,而成为了世界财富俱乐部的“金卡会员”;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权力体系中的“对抗者”,而成为了这一体系重要的、合作性的“关键力量”。在世界文化和社会体系中,中国已经不再是“边缘者”,而是一个更具有多样性、创新力的世界文化与社会体系的重要建设者。

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发生巨大而又生动的变化时,中国应如何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世界?中国如何在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变化中来准确、客观和科学地分析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成为摆在中国面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之所以称之为重大挑战,是因为中国人如果无法创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无法从中国与世界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新现实来审视和认识世界,那么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的争议,必然会给正在进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带来无法避免的思想纠葛及至社会争吵之中。

难忘的记忆与巨变的现实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西方的船坚炮利强制性地拉入了近代世界文明体系。这确实是西方主导的近代文明体系,给全球带来了现代世界历史上以“现代性”为主体的进步浪潮,“科学主义”与“进步主义”席卷世界。这一近代世界文明体系的自我扩张的根源是对财富的贪欲、对弱者的掠夺为目标的强权政治。

强大的中国,对世界的记忆还充满了历史的悲情、对落后时期遭受蹂躏的担忧、憎恨还有与恐惧。同时,一些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尚停留或拘泥在世界是恒古不变的强权政治与帝国主义的时代,甚至依然停留在中国身处世界体系的“边缘”、中国作为“反叛者”而生活的时代。

结果是,尽管今天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建设和践行走出历史上大国对抗和强而必霸历史窠臼的“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有一些中国人在认识今天的世界时,在要求中国外交时,仍然摆脱不了从历史悲情中产生的情感的易怒以及在初有成就时就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肌肉的冲动。

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中国和世界都变了。中国人只有站在这一历史的新高度,从未来国家需要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需要更有尊严的历史视角,去认识、判断和追求中国的对外关系,去认识、判断和解读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现实。

今天中国的对外关系确实面临各种问题,我们的周边局势吃紧,不时陷入领土争议,世界主导大国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正在日趋复杂。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还在竞选活动中清晰地将中国定义为“对手”和“潜在的合作者”。各种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暖、网络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等,也都在考验着今天中国究竟具有怎样的国家和社会发展能力。

然而,真正能够阻挡中国崛起的力量并非来自国际,而更多来自国内。如果我们认识世界的观念不能升级,我们的国际意识不能自信、积极而又健康,我们应对各种外交与国际挑战的方法与战略无法顺应和符合21世纪全球政治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那么中国不仅可能在观念和战略上再度“落伍于世界”,更可能的是,一些国人在国际交往中继续深化和累积各种对世界的不满与愤懑。

显然,如果一个刚刚开始强大,却总是在内心充满挫折,并不断地用情绪甚至冲动和仇恨来看待和处理与世界关系的中国,一定不会是一个真正成熟的大国。

责任编辑:Eason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