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战略效应初现 中联重科营收净利双增
以中联重科并购CIFA为例。在品牌上,中联打了一套组合拳创出了复合品牌。收购初始,中联定位于中低端品牌,而CIFA则定位于高端品牌。“尽管被你收购,但他们那么多人都很爱惜自己的品牌,做了那么多年,和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的品牌一定要保留。”詹纯新说,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复合品牌:“中联-CIFA”。通过这样的联合,就不存在高端还是低端的问题。通过这一复合品牌,中联和CIFA还实现了技术的共享,市场销售网络也很快地整合在一起。
此外, “欧洲人希望守住大本营,认为要守住,所以卖给中国买方的价格反而较高。”詹纯新说。“一些重要零部件在欧洲采购比在中国采购便宜。”
收购CIFA:从冷漠到融合
谈及CIFA,詹纯新的话题就多了起来。收购CIFA被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之作,但在2008年,詹纯新的心里却忐忑不安。
收购签字是在米兰的律师楼里。中联重科作为买方被安排在律师楼的三楼,CIFA的股东处在二楼,二楼的股东们西装革履,早已备好庆功酒,而三楼的中联重科却是另一番情景。詹纯新向记者回忆,“那是6月份的时候,金融危机已经来了,这个字签下去之后,几十亿的资金就从三楼流向二楼了。签完字以后,二楼的股东拿出酒和他们庆祝,但中联重科的人则显得忐忑不安。”
签完字后,詹纯新下到CIFA的车间,发现工人并不怎么搭理他。到了办公室,无论是工程师还是管理人员,都表现出同样的冷漠。下班后,也没有人安排他们吃饭,他一下子有些不习惯。
“公司里没人搭理我,工厂的产品我也搬不走。虽然我实实在在掏了几十个亿,但是感觉像是买了一堆不是我的东西,我在想这个公司到底是不是我的。”
但等到四年以后,中国政府代表团去意大利参观考察,CIFA的意大利员工会按照中国的模式来接待,甚至意大利的高管还会问出“中庸之道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的把自己当成老大,其实根本就融不进去,也就是看到老外就很自卑,没有话语权。我认为,包容的心态要有,规则要遵守。”
詹纯新认为,虽然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背景文化、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大不同,但落在企业以及企业的管理文化上,例如讲诚信、规范、绩效等方面是一致的。”中联重科就是通过刚柔并济的方式来做好并购后的融合。
从2008年收购后至今,CIFA已经换了3任CEO。但在历任CEO的更迭中,双方并没有负面情绪的出现。第一位爱坐飞机去听歌剧的CEO目前在其他公司从事投资工作,而第二位由于是CFO出身,更擅长投资而不擅长管理因而被更换;如今,工程师出身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CIFA员工的推举,成为了现任CEO。
目前,中联重科并没有委派一名中国管理者加入到CIFA的管理团队中。在收购前,CIFA有1200多人,现在只有600多人,平均两个人中就走了一个。但中联重科在意大利并没有和工会有过交锋,因为其意大利团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派1个人过去,他们会不信任,派3-5人过去,就成一个群体,那么意大利那边也会形成一个群体,自然就对立了。”
低姿态,硬规则,齐共舞
詹纯新谈国际并购三要素
四年前收购CIFA的中联重科,目前已经使得并购后的CIFA在上半年盈利达到2007年全年利润的2倍。在走出去方面,中联重科还在全球进行技术买断性的投资,在20多个国家设立25个独资或合资公司。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中联重科把低姿态、硬规则、共舞总结为国际并购的三要素。
低姿态,意味着企业走出国门,要有包容、共享、负责的姿态,要有一种放低自己成就他人的胸怀。所谓包容,就是尊重、理解和主动的适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成为国际并购的重大障碍,而消除障碍最需要的就是包容,也就是想让别人理解,首先去理解别人,想要达成共识,首先去换位思考。所谓尊重,是双方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体,实现共同的发展,并购双方共享愿景才会目标一致,共享利益才能人心凝聚,共享文化才能思想融合。所谓责任,在国际并购中承担责任,在当地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当中会不可避免遇到一些问题,这是源自于人性,对不确定自然会产生抵触,但是只要放低姿态,沟通处理就可以拉近距离。
硬规则,要遵守市场的准则,遵守企业管理的规则规矩。规则是企业的底线和保障,要做到约法三章,让员工遵从规则,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中联重科将CIFA纳入同一管理体系,用同一种标准形成统一的管理语境,出现问题一视同仁,信任而不放任。
齐共舞,并购之后,并购双方登上同一条船,身处同一个舞台,要定好角色,共舞是整合之后的企业行为,节奏统一,相互协同才能不断的演出连台好戏,战略才能协同共舞,管理才能共舞,市场上的渠道共享才能共舞,文化上的和谐才能共舞。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