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从沸点跌进冰点 起重机行业何去何从

2012/10/12 09:24中国工业报

用户看市

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经理万玉新:  2012年,由于吊装设备规模和施工能力放量增长,行业门槛降低,无序价格战屡屡发生。在租赁业务需求相对不饱满,租赁市场又极不规范的情况下,导致市场在过激竞争中形成了恶性循环,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大型吊装设备较热、小型吊装设备较冷的现象并存,中小型吊装市场因此受到了较大冲击。

从区域看,东部和南部石油石化、核电等重工业园区仍是关注的重点;西部和东北部风电和煤化工区域,也潜力较大。这些产业会在未来5年到10年内,成为吊装施工的主要需求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总经理吴田华: 2012年的吊装市场应该是个“冷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市场需求不饱满,造成大量大型吊车闲置或使用率降低,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益;其二,由于制造厂家推行零首付等商务条件,造成吊车市场拥有量急剧增加,导致无序竞争,租赁价格直线下降,给前期全款购车的单位或个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三,收入减少,导致安全投入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带来吊装安全事故隐患或造成事故,给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未来5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的发展,吊装施工将在核电、炼油化工、煤化工等设备安装和海工平台、桥梁、场馆等钢结构吊装领域,找到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们公司所在的石油炼化工程行业,将呈现出规模大型化、技术工艺复杂化、产业专业分工化、项目管理现代化等趋势,如此将导致以此为依托的吊装市场,向模块化、大型化、国际化、集成度高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石化能源对国外依存度逐步提高,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吊装企业将走上“设备加技术服务”的发展路线,大量的吊装工程将主要由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安装企业承担。业务和市场会继续细分,产业链将逐步细化形成设备提供商、吊装管理方和吊装施工方等更专业化的分工。

上海浦高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贤澄清: 可以说,没有风电就没有现在履带起重机市场。所以风电发展,就是履带起重机市场的先行指标,是“晴雨表”。

2008年,中国境内35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保有量不到300台,当时风电项目正如火如荼,每天装风机要用到80台到100台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三分之一的机器都忙碌在风电行业里。时过境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拥有6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的企业就达到了100多家,仅500吨左右的汽车吊就有10台左右,但风电开发的确又遭遇寒流。

另外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是,正在研制的1.5兆瓦风机重量仅仅才80吨,这就意味着风电设备开始向轻量化过渡,而4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的应用主要是依靠风电大型化来带动,受此影响,未来其将很难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其他几大吊装施工行业———冶金、石油、石化、造船、电力、市政等,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都不太乐观,基本上已不能支撑目前吊装行业向大型化发展了。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吊运分公司总经理毛跃辉: 现在能够购买起重机并进入吊装行业的门槛实在太低了,整体水平和素质被严重拉低。目前,存量起重机能达到60%~70%的使用率就很乐观了,而且租赁价格和台班费都一降再降。

装载机挖掘机等土方施工机械不同,履带式起重机的寿命长达20年到30年,因此淘汰、更新慢,2008年建设高峰期进入市场的新车,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市场上的存量起重机已经过剩,这是吊装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的主要原因。

重排座次

9月26日,“第二届(2012)全球起重机峰会暨中国吊装百强大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召开。新一届“全球移动式起重机10强”榜单与业内首个“中国吊装企业百强”榜单同时发布。

本年度,全球移动式起重机10强企业,其销售总额达到130.21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实现了15.37%的增长。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10强企业销售总额首度实现正增长。

在令人欣喜的整体形势之下,过去一年,全球不同区域市场,呈现出来的活跃程度却参差不齐。在欧洲,受欧债危机的拖累,除了德国等个别国家和地区以外,市场依然疲弱乏力;同样身为发达市场的北美,在这一年,以青云之姿反转向上,冲出了过去几年负增长的牢笼,重新成为全球移动式起重机企业在新兴市场之外的又一架引擎,尤其对于欧美移动式起重机企业而言,北美市场的复苏,无疑是一剂重振精神的强心剂。

亚太地区,过去一年,不同“国情”导致各国的市场状况出现分化。在日本,因日元的持续升值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营商环境继续承受挑战,但尽管如此,灾后重建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依然带动了日本市场的明显增长;在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一地区的起重机需求一直在稳步扩大;在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过去一年市场也颇显朝气。

在体量最为庞大的中国市场,受紧缩政策的影响,市场增长幅度远远小于此前预期,尽管如此,中国地区全行业销售额、利润总额等指标仍创下历史纪录。

从10强企业来看,增幅最大的是四家日本企业,平均增幅达到33.45%;其次为三家中国企业,平均增幅为23.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集团——这家多年来始终领衔中国工程机械的企业,本年度以24.95亿美元的营业业绩,首次登上了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排行榜的最高处。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起重机 徐工 市场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