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正式出台 加大中国货币政策调整难度

2012/09/17 10:03中华工商时报

北京时间14日凌晨,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正式出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美联储“印钞机”再次加足马力,将对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

“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中国经济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

专家指出,QE3的推出,将使得全球美元流动性更加充裕,随之可能带来美元贬值和更多投机资金进入大宗商品炒作,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像中国这样大宗商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无疑将首当其冲。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0%,涨幅

重新回到“2时代”。目前各界普遍预计,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个月,CPI还有很强的上扬压力。而QE3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使得国内通胀隐忧更加强烈。

“值得警惕的是,此前的QE1和QE2已经证明,美联储投放的大量货币,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新兴经济体,导致新兴经济体热钱泛滥,并引发通胀和资产泡沫。”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提出。

郭田勇表示,对我国带来的通胀压力令人担忧,但QE3能否有效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从而拉动对我国出口需求则依然有待观察。

“如果QE3能改善美国增长前景,会有助于我国出口环境向好转变。但在QE2效果已经明显递减的情况下,新举措效应必然大打折扣。”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利好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强调美联储“不看到经济上涨不会罢手”的决心,并表示美联储的决定不受大选政治的左右,完全出于促进美国经济的目的。美联储于9月13日会议上推出了开放式量化宽松政策,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MBS400,资产购买会一直持续,直到美国就业市场出现实质性改善。未来每次议息会议都会评估经济形势并决定是否继续购买机构MBS。美联储还会继续将从机构债券和机构MBS获得的本金还款用于再投资。在年底前,以上措施每月合计将使联储增加持有850亿美元的长期证券。FOMC(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还将超低水平的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中。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对新增机构MBS的购买和本金再投资将有助于持续改善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的融资环境,促进地产市场的复苏。联储增持长期证券根本目的是压低长期利率,从而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刺激企业对于设备的投资。

多数机构则判断,QE3推出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一定的利好,包括A股市场。对于发达市场,由于欧美联手救市,直接稳定了金融市场,欧洲市场有望在低估值的情况下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反弹。但同时会助推美国经济的通胀水平,也可能引发全球新一轮货币发行竞赛,导致全球货币贬值。对于黄金和大宗商品则构成利好刺激。“美国市场已经处于较好的状态,QE3的推出将对美国经济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房地产、金融等板块将直接受益。”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QE3或助美国房市加速复苏。“从QE1、QE2启动后的历史表现来看,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启动后REITs的市场反弹均高于标普500所代表的市场平均收益。彭博数据显示,自2009年3月18日QE1启动后,MSCI美国REIT指数一个月内上涨19.04%,三个月上涨18.4%,六个月上涨68.53%。比同期标普指数分别高出9.38、2.08、32.38个百分点。”鹏华美国房产基金经理裘韬指出。

目前,美国整体房价已经体现出触底反弹的势态,这会使进一步的宽松刺激政策显得更为有效。美国房产分析师麦克布莱德就预计,QE3将在房地产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加速其复苏。布什维进一步指出,相对于QE1和QE2,QE3将把更多目光投向房贷,规模预计在2000亿至3000亿美元。

货币政策调整难度加大

各项经济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未能实现筑底回升,各界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寄予厚望。专家表示,QE3的推出,无疑加大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央行对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将更加谨慎。

“QE3的推出,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出了新的难题。”郭田勇表示,目前我国经济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甚至需要进一步放松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没有办法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来对冲QE3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影响。

专家指出,央行本来就担心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会引发通胀压力,而QE3加剧了这种担忧。

早在8月初,央行就已经对物价反弹压力提出警示,对市场普遍预期的存准率再次下调,央行也迟迟没有采取行动。

“QE3可能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我国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未来通胀调控压力将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能盲目跟进。

张明则提出,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减弱和短期资本流动的逆转,我国月度外汇占款规模也将重新上升,进而降低央行进一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与频繁使用逆回购的必要性。

但专家同时指出,若我国经济增长依然疲软,货币政策进一步适度放松依然是今后几个月的主要方向,但放松的节奏和力度无疑将日趋谨慎。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QE3 货币政策 美联储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已进入滞胀 货币政策不跟随QE3

上周美联储正式宣布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3)。著名财经评论人士笔夫对媒体表示,QE3推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更趋谨慎,国内经济实质上已经进入滞胀,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仍是影响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QE3自身不确定性更强 此前当市场上大多数人都认为QE3早晚会推出的时候,笔夫一直持相反观点,而且表示即使推出了也必然低于预期,达不到前两轮量化宽松的效果,在笔夫看来,不仅是QE3的预期已经透支比较充分,而且最终的版本反而有更强的不确定性。 QE3推出后市场走势也表明了这一点,QE3推出当天,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小涨之后的两天即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回吐。 另外,在本轮量化宽松的不确定性,也是“比前面大很多,因为它并没有告诉你总额是多少。”即使是对美国自身而言,QE3不仅使美联储受到其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猛烈抨击,来自共和党的政治攻击也远大于前两轮。 又由于汽油价格在美国CPI中的权重极高,QE3在油价100美元附近时推出的时机似乎也不是很恰当,若油价飙升,必然形成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这一影响还需未来一段时间的评估。 中国货币政策或保持谨慎 欧美政府相继放水,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出了很大的难题,笔夫指出,前两轮量化宽松,中国跟进得很厉害,紧跟着推出了4万亿刺激和联手几大央行联合降息等政策,但现在中国,再次面对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保持谨慎。 如果QE3把全球资源价格推得很高,即使中国经济企稳,仍难免成为最终受害者,所以中国对待放松国内的货币政策会更加审慎;但若不跟进放水,人民币又将面临升值压力,这就形成很大的矛盾。“我觉得这次政府会谨慎和警惕的心态会重一些,与美国保持距离。”笔夫说。 笔夫判断,未来两个月将是一个观察期,原有的降准空间还将释放。 国内经济实质已经进入滞胀 对于本轮量化宽松可能使降速的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滞胀风险,笔夫的观点是,中国实际已经进入滞胀。 笔夫指出,尽管CPI增幅并不高,但事实上无论是房价,还是老百姓生活相关商品的绝对价还是很高的,我们看到2%左右的数字只是CPI的涨幅在下降,且通胀并不低。 与CPI维持高位相比,PPI下降速度很快,GDP产出下滑很厉害,就表明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滞胀。 “估计滞胀还会持续,滞胀若得不到修正,那就是衰退。”笔夫如是说。 国内实体经济需求对修正滞胀更重要 面对欧美两大经济体一同放水,滞胀如何修正,显得十分艰难。 笔夫则认为,过去十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的物价飞涨,除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恰逢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旺盛;而QE3与前两轮量化宽松不同的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尚处于低迷,在此背景下,仅有宽松货币,物价是无法上涨太多。 另外,即使从货币角度分析价格,中国货币的增长量比美国大,比例比美国高,“如果仅仅因为美国货币的增长速度,而不考虑中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及实体需求大幅下降,物价再度急剧上涨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因此,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仍是影响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笔夫说。[详细]2012-09-19 10:12

中国应对QE3全球掠夺 基建外贸还将迎利好

相比全球其他市场,QE3推出后A股市场要矜持很多。 QE3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随着QE3的释放,会给美国以外的国家带来货币升值的压力,另外QE3所诱发的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更可能给一些国家带来麻烦,输入型通胀有可能成为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潜在风险。 美国人大量印制钞票,2009年中国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这次中国将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是个敏感性话题。从现实角度上讲,美元宽松,那我们的货币政策也应该相对变得宽松一些,但这个度如何掌握,会不会再次将经济引到通胀上去,会不会出现恶性循环状况,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目前的现实,所以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下,可以说,QE3的推出不应该是A股市场的利好。 有观点指出,QE3其实是在大肆掠夺全球财富,中国或会出台相关政策。预计央行会随之降低人民币汇率,降低利率做为对策,也就是说也会出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中国可能会推出更疯狂的经济刺激政策,比如大规模基建投资等。 而这种观点也得到一些印证。进入9月之后,由于发改委审批项目的突然发力,随后胡锦涛主席在APEC讲话中提到"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和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高调提出"将适时动用一万亿财政收支余额稳增长"。由此看来,政策救市的信号已经十分强烈。 长期跟踪高层决策内幕,及时反映正讨论的、尚未公开的政策,以深入研究管理层向为市场研判的重要依据。探究最新财经动态,寻找影响市场的新闻,分析引起关注的走势和数据。经过市场多年来的检验,体现出对大势较为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对机会和风险的敏锐嗅觉。 铁路基建投资的一再追加,或正是国家宏观调控大棋局中的一招。面对四季度铁路建设的压力,国务院近期明确表态,要求有关部门配合铁道部落实建设资金,中央财政也将支持铁路建设。其中,今年中央财政拨款额度将达到300亿元,第一批资金260亿元已经下发到各项目部。 中央的扶持力度已经加大,接下来各个部门或将继续加大支持铁路建设的力度。 此外,正在外贸"保十"发出担忧之时,内线上周披露外贸方面即将有系列利好出台。没过两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据我们了解,"外贸国八条"具体措施近期还会集中出台。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基本面数据可能仍将偏弱,中央政府出台刺激经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局面将持续。[详细]2012-09-18 10:33

周小川首提宽松周期接近尾声 货币政策转向审慎

“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量化宽松结束”,指出“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这并不是周小川第一次谈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在去年2月份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就曾从理论角度谈及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用得太多,效应就有可能出现递减。当时,全球经济金融界普遍批评负利率政策,形成理论转向。 不过,周小川此次提出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并非仅基于理论层面的原因,也基于现实通胀水平的转变。 要对通胀保持警惕 去年以来,全球通胀预期都在升温,美国、日本、欧洲都在转向,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也越来越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经济短周期复苏有关。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全球再通胀预期“存疑”。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从国内看,CPI增速放缓,PPI向CPI传导困难;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价格已处于高位,油价、铁矿石价格因为库存的持续增加被迫承压,近期已出现下跌态势。此外,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参差不齐,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周小川表示,“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我们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在专家看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会经过很多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逐渐改变,改变为比较审慎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周小川此番谈话,相当于重新强调了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 资产泡沫是政策权衡的结果 我国此前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去年三季度起,央行在货币市场“锁短投长”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个趋势在美联储年初加息之后又进一步显现。今年年初以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相继上行。这虽并非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的明确信号,但反映了当局希望市场利率适度升高的意愿,以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短期杠杆进一步回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相符。 去年,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对此,去年10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及“房地产泡沫”问题,新任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归纳为中国经济的新三大失衡之一。 周小川也不避谈“房地产泡沫”。他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他强调。 “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某些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明明说。 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 除房地产泡沫外,金融体系加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离不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配合。央行近期多次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货币量、价调控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结果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但我认为,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对于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过分关注,周小川发表了如上论述。这与他去年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表态保持一致。此番他再次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性政策,但货币当局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 对此,明明认为,在长期结构性改革中,货币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创新型工具或将出台,以鼓励某些行业发展,助力经济改革。 与此同时,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依赖于“直升机撒钱”式刺激措施。明明认为,这番表述进一步肯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同时表明将会继续推进楼市“去杠杆、去泡沫”的决心。随着“三去一降一补”、防控金融风险的推进,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审慎。不过,考虑到国内经济仍然具有下行压力,短期内货币政策无意过度收紧。[详细]2017-03-28 11:00

李克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李克强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李克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乍暖还寒,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仍然需要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领域的重大挑战,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 李克强指出,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中方愿同世经论坛保持密切合作。希望论坛继续为促进国际社会和中国的相互了解发挥积极作用。 施瓦布表示,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在世经论坛非洲峰会上发表的演讲令人鼓舞,受到各方积极评价,有力增强了非洲人民应对挑战的信心。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世经论坛感谢中方的支持,愿与中方加强合作,通过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平台,为改进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详细]2014-05-29 08:43

央行定调2014年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

央行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的主要内容。不出所料,此次会议与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天津调研时的口径保持高度一致。例会提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例会强调,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例会还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适度流动性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说,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前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述有所差异,本次会议将下一阶段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定调为“保持适度流动性”,而此前的表述为“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就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市场人士对此解读称,考虑到2013年流动性紧张事件,以及美国退出QE政策可能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等综合因素,2014年保持适度流动性更有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实现、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目前来看,尽管2013年初设定的M2增速目标为13%,但从实际执行出发,预计2013年全年M2增速将在14%左右。社科院此前发布报告预计,2014年的货币供应量M2将保持在14%的水平,与2013年持平。但也有分析人士预期,2014年的M2可能仍与2013年13%的目标持平。看似只相差一个百分点,实则代表了货币政策未来松与紧的取向。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为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预计2014年M2增速仍将保持在13%。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仍会是货币市场的特征。另外,随着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我国央行也可能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要“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提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而这也成为央行2014年推进金融改革的主要原则。当前,金融领域正在推进的改革内容有很多,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从放开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到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及放开上限至110%,政策的每一步推进都与当时的实体经济需求和总体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鲁政委认为,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NCD)的常态化发行和进一步向居民和企业扩张、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预计会成为2014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详细]2014-01-03 09: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