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综合竞争力跨入全国“十强”全球“十快”

2012/08/15 12:54华声在线

      全国294个城市排名,城市综合竞争力挺进10强,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代表;全球500个城市同台竞技,获评城市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城市之一,位居第四,成为中部唯一入选城市。

两个“前十”,两个“唯一”,两大排行榜出炉时间先后相隔不到两个月,这让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次熠熠生辉。

地处中部的长沙,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何能一枝独秀?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特约成员、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康珂在最具可持续竞争力10个城市的案例研究中,为长沙戴上了一顶璀璨的桂冠——长沙:制造之都,创意之城。

答案如此清晰,催人奋进……

创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

在城市竞争格局中,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咄咄逼人态势,2006年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到任伊始,就直奔区、县(市)进行新型工业化调研,寄语长沙工业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率先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的战略指引下,长沙工业成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33%,长沙工业核心竞争力带来的爆发力让人惊叹,成为长沙城市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的重要砝码之一。

“十一五”时期,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速在26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8位和第2位,总量先后赶超福州、石家庄、长春、济南四个城市,位次前移4位,增速连续三年排名26个省会城市前5位。

“城市是企业和产业的地域载体,企业和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城市竞争力最终落到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上来。”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如此认为,并用一组简明的数据进行了佐证。

2006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651亿元,增长26.9%,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58.2亿元,增长30.1%;

2007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154.6亿元,增长30.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727.8亿元,增长35.5%;

2008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230.8亿元,增长31.9%,规模工业总产值2687.7亿元,增长33.3%,工业总量首过3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首次改写为“二三一”,首次出现了1户过300亿元、2户过200亿元工业企业;

2009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54.5亿元,增长17.5%,规模工业产值3311.4亿元,增长22.1%,规模工业增加值1158.2亿元,增长19.8%,工业总量登上4000亿元新台阶,两大汽车项目成功落户、3家工业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幅列27个省会城市第2位;工业经济总量跨越50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产值登上4000亿元台阶;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20.7亿元,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61.3%,工业对长沙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

除工业经济精彩蝶变外,长沙文化产业也完美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了有机深度融合。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9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成为长沙第三个千亿产业,走在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列。

经历了从“做大”到“做强”的历史跨越,产业也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呈现出工程机械、新型材料、烟草食品、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文化产业六大产业集群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这不仅改写着长沙区域的经济版图,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着长沙和长沙创造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年8月,当三一重工得知自己生产的履带吊被选中参与智利矿难救援工作后,立即派专家携配件紧急赶赴现场,当被困井下两个多月的33名矿工奇迹般地被救出时,作为唯一一个进入救援现场核心区域的中国企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后由智利政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一行30余人专程到访三一重工表示感谢,智利市场之门从此向“长沙创造”打开。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牵动着全世界的敏感神经,三一重工又一次快速反应,向日本免费提供价值约100万美元的62米混凝土泵车,日夜兼程急驰救援现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沙创造”再次被聚焦,由此带来了日本东电公司向三一重工采购30台56米混凝土泵车的订单。

责任编辑:Alley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