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水平提升是增进效益之本
7月,虽是炎炎的盛夏,然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依然没有摆脱市场上的阵阵“寒意”, 2012年初开局遇冷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创新管理出效益
企业效益的产生取决于开源和节流,如何量化、精细化管理,如何在管理上出效益,就成了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其中,创新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制胜的关键性法宝。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普遍来看,占有的市场空间越宽广,其交易成本肯定就越低,效益就会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强。企业以生存、获利、发展为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才会有竞争的优势,才有足够的资金和空间去发展壮大。
如何在管理上出效益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等手段,结合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要通过7个基本方面,即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如何将这些职能融入企业中,这便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就更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当务之急。
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任何工作有了规范,那么,在管理思路和业务流程上就能够有所依据。
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管理标准化是其他企业行为标准化的支柱和基础,搞好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将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并通过比较来促进内部管理。每一件事情,因为做该工作的员工有所不同,自然效率也不同。通过标准来衡量其工作量,那么该员工就可以通过比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准。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效益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内部管理工作一定要标准化。
制度化为内部管理提供制度保证,有了具体的制度规定之后,任何事情的评判标准更加客观,可以减少其中因“人”管理存在的一些主观因素,在保证公平性、公开性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减少了主观因素,制度化也会凸显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作用,从而形成“效率优先”的内部竞争,促使公司经营发展的良性发展。在企业内部抓管理,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也需要用更多的关注来督促制度的施行,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程序化是内部管理迈向纵深的有力保障,程序化管理要说明进行某种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及其相应的规则系统和前后衔接递进关系,也可以包括运营结果的反馈机制。根据程序来处理事务,能够保证上传下达的畅通准确,也能够避免很多因为职能不清而带来的工作失误。程序化的要求,是建立在企业运转流畅的前提下,能够保证高效率,促进效益。如果出现中间层的断裂,就可能导致越级的沟通,使领导疲于部门间的琐事而消耗精力,降低办事效率。为此,公司管理要程序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及时沟通,保证所有环节的流畅性。程序化管理存在于一切活动中,科学制定程序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效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永恒主题。强化和引导员工的精细和创优意识,鼓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劳动,提升劳动生产率。只有企业员工都养成了持续精细和不断创优的习惯,并不断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精细和创优才华,企业的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效益才能持续实现更大化。通过管理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就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有成本才能制约价格,为了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控制和降低成本,建立成本倒算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素质,增强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意识、竞争意识、节约意识,从而促进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Hermi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