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产品结构全面升级
重量级新品如雨后春笋,源于技术深厚积累与创新。徐工集团自1989年成立以来,始终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放在要位,始终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徐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的历年度评价结果中始终位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并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徐工集团也被国家工信部授予江苏唯一、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徐工把每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科研开发。在不断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同时,瞄准最前沿技术、总投资10亿元的徐工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徐工南京研究院已揭牌设立,从并购欧洲的两家液压系统研制企业为基础的徐工欧洲研究院和徐工美国研发中心也同步加紧建设。
同时,徐工坚持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大吨位”、差异化的产品强力冲击市场,每年上百种新产品投放市场。近几年技术研发费每年都在十几亿以上,在高端装备智能化、轻量化、节能环保等领域拥有近200项核心技术和1382项有效专利,研制出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全球最大吨位、技术含量最高的XCA5000全地面起重机、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完成工业考核试验,并被中石化等订购;120吨以上大吨位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近70%,基本占领曾被跨国公司垄断的该高端领域。开发出我国第四代智能化筑养护机械、国产唯一12吨超大吨位装载机、亚洲第一高DG100登高平台消防车等,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行业最高奖),五次获中国机械工业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关键核心零部件突破上,徐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并购消化+联合与协作创新”的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自主研发的高端变速箱及与新并购欧洲企业共同突破的液压多路阀及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有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新涉足的矿山装备、消防装备、环卫装备及高铁、隧道施工装备、水利及油气钻采和海工装备等主机门类的创新突破构筑了徐工强大的工程机械航母。
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力量,徐工的规模实力已连续23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第一位,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870亿元,历史性地跻身全球第五位。九类主机和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首位,2012年徐工移动式起重机也历史性地晋升至全球排名榜首。
全球布局 构筑世界级企业版图
面对全球高强度的竞争,徐工集团把“在全球范围构筑多区域支撑,多项目驱动的产业格局”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抓住行业自身调整的有利时机,抓紧推进徐工的国际化开拓和全球产业布局,搭建起徐工全新起跳的发展平台和产业链基础。
徐工上海临港制造基地、新疆乌鲁木齐制造基地、徐工北方基地(迁安)等国内基地陆续开工建设。今年6月,总投资120多亿元,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精益制造能力最强的徐工全地面起重机、装载机智能化、混凝土泵送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四大基地正式启用。 新增5000台中大吨位起重机、4万台中大吨位装载机和2万台成套混凝土机械产出能力,达产后,将新增总产能近4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全新的徐工机械。四大基地投产是徐工“十二五”一次至关重要的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标志着从过去依靠规模和速度发展的传统模式,向依靠技术、品质、精细管理来拓展内涵式增长之路的全新转变。
依托全球市场基础,徐工在海外基地建设上,走出一条从CKD、SKD装配到绿地建厂的探索之路。2011年徐工又收购德国FT公司和荷兰AMCA公司;2012年一举控股并购了有着78年历史、曾是世界混凝土成套设备领导者的德国施维英公司,极大地加速徐工主机和零部件产业化展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徐工伊朗、波兰、巴西、印尼、南非、东欧、印度海外制造基地以及海外研发中心等建设成为当地化扎根、全球化拓展的重要依托,对提升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竞争格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今,徐工正迈开大步向“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目标挺进。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3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全新跨越的征程中,徐工集团将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全力实现“由中国到世界”、“从东方挺身全球”的产业抱负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