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季度至今,整体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加到机械、钢铁、水泥、有色、运输、能源等相关产业身上,工程机械市场受到的打击首当其冲。除出口外,主要工程机械机种销量均下滑严重。2012年,企业忙着减产量、搞服务,不过是为了在市场的夹缝中刷新一点可怜的销量数据。以旧换新成为企业和代理商销售新机的主要途径之一。“2012年,市场中70%左右的新机销售源于以旧换新。”一位业内人士直接将数据抛出。
在新机市场尚未放射曙光的当下,如何尽快销售、处理掉大量回收回来的旧设备、盘活资金,成为企业和代理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 已经突破5 0 0万台的市场保有量本就对我国尚不成熟的二手市场提出严峻挑战,企业、代理商手中亟待出售的大量二手设备必将对现有市场再次形成冲击。2013年,无论新机市场如何,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必须从当前的无序发展中找到突围的力量。
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旧瓶中装的是不是新酒
突围力量一:制定标准的评估体系
一直以来,缺乏标准的评估体系都是二手设备市场的硬伤。
尽管我国已形成庞大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但交易市场是由最初的自由贸易自发形成,尚未摆脱纯贸易、松散型的组织形式,80%的二手设备通过私下交易进行买卖,交易价格以议价为主。遍布全国的个体商贩使得倒买倒卖现象极其普遍,一些不懂行情、对设备性能不甚了解的人自然成为弱势群体, “ 公平交易”实难实现。
在国外二手设备交易中,人们普遍认为拍卖是一种价格和信息透明的交易方式。2012年,利氏兄弟、易极等公司在国内掀起一股二手工程机械拍卖的热潮,但大多用户对该形式的认知还比较模糊,诸多制约因素使拍卖在国内推行尚需时日。
从全球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来看,二手设备经营者会采取一套较为规范的评估方法对设备价值进行评估。为了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和交易的透明度,亟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建立合理的二手设备评估体系。
突围力量二:建立合理的回购体系
目前,国内二手设备的回收主要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实现。抛开市场层面的因素不谈,单就利润点而言,相信企业和代理商更愿意选择直接销售新机。实质上,很多企业和代理商并未将以旧换新视为回收体系的一个组成,只是为促进新机销售的一种方式。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二手设备的回收就会存在诸多问题。
企业或代理商缺乏设备评估的专业性,同时为了争销设备,一些业务员会不断放宽交易条件,无意或有意地对二手设备估价偏高,远远偏离其实际市场价值,这给二手设备的再次销售带来极大困难。
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趋于饱和状态,新机销售增速将大幅下降,届时,二手设备市场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包括以旧换新在内的二手设备回收业务会逐渐由促销手段转变为一种业务模式。建立稳定、合理、规范的二手设备回收体系不仅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保障企业在二手设备业务中利润点的关键之一。
突围力量三:产业发展规模化
一些二手设备回收后性能依旧良好,可直接再次销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出现或多或少的磨损,甚至失去使用价值。企业为了实现二次销售,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修复,甚至再制造。
目前,大多数主机企业和代理商,特别是代理商都有涉足维修业务,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表示,不同二手设备的修复方案不尽相同,代理商真正开始做维修业务还是2009年之后,且当时是迫于新机销售压力和利润问题才开始进入维修行业,其维修技能、维修设备、维修能力是否能够与大量回收的二手设备相匹配有待考量。其实,这就是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发展问题。
近年来,具备一定实力的主机企业、配套件企业、代理商等已经开始对二手工程机械业务进行产业化经营,建立了规模不一、技术力量不等的设备维修企业、再制造企业,并取得一定发展。特别是再制造业务,为大量二手设备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 在再制造产业链中, 各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是否所有的企业都要建立再制造工厂? 哪些产品可以进行再制造? 应该如何发展再制造?等等。
说到底, 还是整个产业分工、发展的问题。面对庞大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一家企业要想做到一条龙式的发展难度较大,如何将产业链中各方力量集结到一起,共同、快速促进行业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前不久,合肥市针对再制造发展提出了建立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方案,得到了政府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这种发展思路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