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徐工频频在国家级高新产品创新、国内外投资、大批量出口、各类研制基地投产等方面加快动作,突显战略亮点,开创出一条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突出低端竞争重围,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路。
6月25日,伴随着“世界第一臂”的上线和我国第三台QAY1200全地面起重机首次在新基地的下线,预示历时一年半、集合了世界级顶级专家智慧的我国大型高新起重机研制基地成功竣工,顺利投产。这是继徐工2000吨、1000吨履带起重机、1200吨、800吨、500吨全地面起重机扛鼎国家重点工程吊装主力,打破国际大型吊装装备一统天下的神话后,又一项助力我国大型起重机国产装备稳健崛起的创新工程。
我国大型高新起重机研制基地在徐工投产
浩荡车阵,四大起重机械齐登场
集约化制造技术开创四项行业之最
在纵向150米,横向300米的连排车间厂房内走一圈,至少需要30分钟的时间,这就是徐工投资50亿,占地面积1100亩的大型高新起重机研制基地中一个厂房的规模,像这样的厂房共有4座。难怪初次走进基地人总会把世界第一大型起重机研制基地,简单的理解为生产台量的世界第一。
真正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恰恰是隐藏在规模背后的集约化制造技术。
与轿车、重卡大批量、单一品种只需匹配的专用智能化流水线不同,起重机制造工艺技术创新要解决的难题很多,需要精准覆盖近六十种“小批量、多规格”的产品差异化需求,处理好中吨级35种常规产品、百吨级以上25种大型高端产品技术之间的兼容,还要能在集合了全球最多产品品种的生产切换过程中,消除由此极易引发的人、机、物、法、环的浪费,实现高效能、高品质产出。
而基于对未来全球竞争格局的前瞻性预判,徐工也必须围绕“规模占第一、品质世界级、品种全覆盖”这三个看似无法融合的目标定位上闯出新路--在工程机械行业领域首创起重机集约化制造技术,体现了徐工攀顶世界级的高追求。
2009年,徐工与欧美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家高端院校合作,重点围绕起重机集约化制造技术可行性展开了工程机械行业“哥德巴赫猜想”,动用了国际领先的模拟仿真设计和分析模型,通过上千次精密计算,最终确定并启动了世界起重机行业独有的经纬线协同并行式工艺组合技术。简单的说,经线工艺技术提供了批量高效生产的线性化解决方案,纬线工艺技术解决了多品种柔性切换的难题,在徐工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强大支撑下,构建了徐工集约化制造技术的庞大核心体系:
在全球最大的起重机焊接生产线上,一个占地仅50平米的三维柔性工装系统就能满足20余种小到5米大到15米桁架臂的拼装焊接,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3种型号桁架臂的柔性切换指令,这在大型化多品种产品制造中是极为罕见的。
在行业唯一的百吨级以上起重机装配生产线上,每隔80分钟就会自动向前递进一个工位,而零部件实时配送系统、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能够满足单品种批次产出的同时,容纳6种不同型号的百吨级以上起重机在线装配。世界首台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底盘就是刚刚从这里下线。
行业独有“线性化整机涂装系统”,打破千吨级产品大型零部件露天喷涂、手工作业传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仅仅是徐工集约化制造技术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新基地2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上,徐工专有柔性工装创新专利技术就有12项。
徐工起重机集约化制造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同时开创了四项行业之最:起重机现代化柔性生产线由行业最大到70吨提升至千吨级以上;覆盖产品品种由行业平均15种提升到60种;单位产值达1000万/亩/年,超出国际同类企业最高水平50%;大吨位起重机由月产40台直线一跃提升至月产超100台,直逼国际巨头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