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大美厦工》之大勇若怯第三节:破冰时节

2012/03/07 10:21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

霸气外露

苏敏的故事远不止此。

为了提高产量,苏敏在当时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发奖金。这不仅是厦门市首家,恐怕当时在全国有如此胆量和魄力的企业也仅此一家。

苏敏决定,按照工人工作量和完成质量,每人计件加一次班发放6毛钱奖金,每月最多加班15天可以得到9块钱。这在当时已是不菲的收入。难能可贵的是,厦工当时的奖金发放并非平均主义,而是以计件和质量为标准。据苏敏回忆,在其任内,累计发放奖金总额达到了30万元。

“社会化协作”和奖金的刺激让厦工的产量成倍增长。1979年厦工装载机产量翻倍至160台,1980年已经超过300台。

然而,当时厦门市的左倾思想严重。苏敏发奖金多次受到厦门市委的调查,派驻工作组进厂干扰。厦工的“社会化协作”也受到政府部门的非议,认为苏敏“走资本主义道路”、“公私不分”。

而带过兵打过仗、曾经出生入死的苏敏对此并未显露惧色,他早已认准了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然露角的大趋势。他说,“我认为对企业好的事情,我就敢干。”同时,苏敏当时的做法以及将厦工扭亏为盈的事实,得到了时任国家农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项南的亲口支持及肯定。(如果要追溯厦工之后的历史轨迹上与地方政府之间不算融洽的关系之渊源,恐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同时,苏敏在干部使用上也“做过手脚”。

当时,厦工任命中层正职干部都需要得到市委批准。而事实上,市委对厦工情况一知半解,难以做到正确用人。

而苏敏之“敏”再次体现,他提拔了一批确有能力的干部,全都任命为副职,但行使正职权力。这其中不乏后来为厦工建功立业的重要人物,包括后来的厂长熊光敏、党委书记周惠康等。而颇有意思的是,直至苏敏退休,他一直担任的也是副厂长。

除此之外,当初为了打开市场,苏敏在促进销售上用了不少心思,著名的“大机带小机”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另外,苏敏还曾在企业兼并收购上有所尝试,后因地方政府的坚决反对未能成功。不然,如今的厦工版图又会多出一些色彩。

知道苏敏故事的人都会说,他像极了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老打胜仗,老犯错误,霸气外露,不听话……

但今天看来,苏敏当年的这些所作所为甚至是一些“小动作”都已是后来大小企业公认且惯用的招数与手段。而30年前的苏敏无疑是一位超越当时时代的战略家及实干家。

2011年春深时节,我们见到已过耄耋之年的苏敏老人。他思维清晰、耳目伶俐、心智豁达。只是双腿肌肉萎缩,已经不能走路,老伴十多年前的突然辞世也让他日显憔悴。自那以后,厦工便常年雇佣一对夫妇与老人作伴,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让子女远在海外孤身一人的苏敏能够安享晚年。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在多年后依然能够见到苏敏老人,亲耳听他讲讲那些久远而生动的故事,对听者是一种洗礼。

【2011年7月,苏敏走了。但他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财富,那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总结出来的。

——做企业,关键在战略,上兵伐谋。而企业一把手是关键的关键,某种意义上说,在企业是英雄创造历史。

——其实英雄者,不过是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扛得住,打得赢,所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英雄不过胆识过人而已。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现在常喻为敢于创新。

——成大事者,既要有机心,也要能担当;既要有眼光,还要有胸襟。做别人不能做之事,容别人不能容之人。

一个人,能留诸后世的,不在于他官有多大,也不在于他名气有多大,更不在其财富有多少,而在于他所做过的事,他所起过的作用,能否荫庇或惠及后人。】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