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筑华章 厦工历年获多项荣誉(组图)

2008年9月16日经世界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评选委员会综合测评,“厦工”品牌荣获2008年“亚洲品牌500强”荣誉称号,排名第354位,名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亚洲品牌500强

亚洲品牌500强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大美厦工》之大道无声第四节:文化铸魂雕魄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资源可以枯竭,然文化生生不息。 而文化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元素。不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不是与众不同的服务,不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也不是狂飙突进的企业规模。它是企业里每个个体的脾性、思想和行为建构融合起来的共同理念和习惯。无法被复制,也不能被模仿。 敢为  几年前,一句“中国有我,敢为厦工”喊出了这个民族工业企业的精气神。而“敢为”二字贯穿于厦工60年的心路历程,从过去到现在,它一直存在。 敢为,是敢为人先,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敢于挑战和拼搏。厦工似乎从苏敏开始,便生出一股勇劲。他强顶上面的压力,为扩大生产而下放计划搞外协,为鼓励员工而偷偷筹钱发奖金,硬是成就了厦工三年超越柳工的佳绩。 后来磨砺出厦工模式,直面价格挑战,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甚至力阻卡特彼勒收购,不惜担当行业独立自主发展的顶门杠。如此等等,都是敢为精神的体现。 敢为,也是敢不为,即敢于否定自己,破而后立。厦工从来都不回避历史,总是坦然直面自己。对于俞步凡的错与罪,厦工用真诚去弥补;对于21世纪初的战略徘徊,厦工用反思去改变;对于目前与国内外强企的差距,厦工用努力去追赶。 作为海翼集团的核心成员企业,厦工的文化基因“敢为”是海翼文化DN———“创·闯”的传承,也是承载,更是具体呈现。 “创”代表“创见、创新、创造,实现超越”;“闯”代表“敢闯、勇闯、共闯,成就卓越”。而海翼集团“创·闯”的文化是厦工“敢为”的后盾与强劲动力,二者一脉相承。 正因为海翼集团的“创·闯",厦工才得以不断地实践“敢为”;另一方面,厦工的“敢为”也需要海翼集团不断地“创·闯”,来保证厦工的前进动力。 厦工的敢为是一种力量。即勇敢但不鲁莽、互信但不依赖、坚定但不偏执、尊重但不畏惧、恪守准则但不墨守成规、相信自己也相信伙伴……敢想敢为,更能实践承诺。 一个敢为的厦工,是自信的厦工,是让人敬畏的厦工。 海量 厦工近海,耳濡目染自然多出一分海的胸怀与气量。 也是打苏敏算起,厦工协同周边配套厂搞合作,让利于他人、有钱大家赚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而后来厦工在销售环节也是本着“肥水也流外人田”的原则,培养了一批荣辱与共的经销商,颇具口碑。 厦工之胸怀也体现于开放的人才制度。李克忠是南下干部、苏敏是政府调配的退役军官,王昆东是从市经委调派而来,裘安钢是出自竞争对手的职业经理人,陈玲是厦工配套厂的“巾帼英才”,蔡奎全是生长于韩国的洋总裁……回头看去,正是这些表面上的“外人”或曰“空降兵”,带领厦工书写了段段传奇。 这里,要感谢这些“外人”没把自己当外人,他们为厦工贡献了或正贡献着自己的毕生所学,他们都是真正的“厦工人”;而他们更应感谢厦工没把他们当外人,厦工包容并蓄的胸怀和信任给了这些优秀人才独一无二的精彩舞台。海纳百川,这是前提,是基础,否则也不会有他们精彩的人生和卓越的事业。 一个包容的厦工,是智慧的厦工,是让人钦佩的厦工。#d1cm#page# 大爱 2008年5月12日,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四川汶川一声巨响,时空瞬间凝滞。半小时后,厦工便动员驻四川办事处及当地代理商,全力投入到地震灾害的紧急救助当中。 由3台厦工挖掘机、10台厦工装载机和22名队员组成的厦工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这支队伍日夜兼程,于5月15日进入四川绵竹重灾区,成为首批到达绵竹的大型机械救援队伍。 灾区余震不断、泥石流和滑坡严重、疫情随时可能爆发,机械操作人员短缺、安全防护措施简陋和缺乏抢险的经验等众多的不利因素,给厦工救援队的救助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然而,只要身体允许,厦工的挖掘机和装载机操作手都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连续作业数天都不肯休息。累倒的送下来,剩下的顶上去,前赴后继。“只要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将战斗到最后!” 绵竹市金花镇玄郎村5月17日传出喜讯,厦工救援队协助救出了被困120多个小时的70多岁老人廖宏开和他50多岁的儿子廖明富。当时,由于玄郎村地处偏僻,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堵塞,指挥部安排厦工机械先打通“生命线”,然后赶赴村庄,协助救出廖氏父子,并让他们坐在厦工装载机铲斗上,由这辆特殊的“救护车”运往医疗中心。 当时的感人画面,被记者抓拍下来,在全国媒体广为传播。如今看来,廖氏父子脸上的感激和厦工工作人员的欣慰依然令人动容。 尾声 大风起兮 60年的历程,我们看尽它的辉煌,也看尽它的坎坷。 厦工历经种种磨难与洗礼,终于厚积薄发。 60年,厦工沉淀了对于品质的执着,铸就了对服务的专注,开拓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成就了敢为厦工的力量。 60年是继往也是开来,2011年是五年战略的新起点,甲子之年的厦工,日新月异,浩浩而行,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所作慷慨豪情的《大风歌》。短短三句,气壮山河,虽有功成名就的洋洋自得,但终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流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当今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风起云飞,群雄竞逐,厦工过去和现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未来厦工将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坚定,奔向既定的目标。 60年的厦工个性依旧——做个出色的“赛车手”。在市场竞争的赛道上,厦工人就像一个自信、刚毅、奋勇直前的赛车手。他崇尚公平竞争,尊重和重视对手,每一环节、每一分站都奋勇前行,满怀澎湃激情和必胜信心,咬定目标,全力争先,永不言败。 60年的厦工肩负使命--致力于商用运输设备制造、服务及相关领域的成功运营,实现客户、员工、股东的共同发展。 60年的厦工怀揣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商用运输设备及相关领域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 60年的厦工积淀提炼出新的核心价值观———“创见·敢为·协动·超越”。 为了实现目标,厦工将做精做强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等现有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引进和海内外并购。在市场上采取“精细营销、提升品牌、强化渠道”的营销策略、“明晰模式、优选区域、构建渠道”的国际化策略、“联盟合作、上游渗透、下游拓展”的价值链策略,以及“强化技术、精益生产、战略采购”的生产技术策略和“组织保障、优化机制、打造团队”的组织策略,以支撑战略目标实现。 通过多方调研,厦工制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的时间规划。希望在2015年前后,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20名,销售收入达500亿元;2020年前后,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10名,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 其中对社会负责方面:2009年上缴税收1.69亿元,2010年上缴税收4.68亿元。按公司发展目标,2015年公司年度上缴税费可望突破20亿元。至2015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个。每年新开发节能减排产品或技术2~3项。 对顾客负责方面:对外贯彻“技术厦工、品质传承”销售服务理念;通过技术、工艺和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公司主要产品装载机无故障时间计划从目前400小时,2015年提升到800小时。 对员工负责方面:至2015年员工满意度达85%;员工年受训课时100小时;员工劳动保护投入递增15%;员工收入增长率平均每年7个百分点…… 只有关注未来的企业、有着美好愿景和切实目标的企业,才能拥有未来。 新厦工,大天地。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已就,大风起兮,厦工再出征。[详细]2012-03-07 10:26

《大美厦工》之大道无声第三节:品牌打造殊荣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工程机械制造商,厦工是业内惟一同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两项殊荣的企业。 2011年6月,厦工以142.3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66名,居于福建省第2名,厦门市第1名,同时再次缔造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的新高度,而在此之前厦工品牌价值常年蝉联本行业头名。 这是一个对厦工深厚人文积淀和技术优势的量化肯定。在其背后,是厦工与生俱来的对于企业品牌建设的嗅觉和意识,是60年来几代厦工人对于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 从苏敏带领厦工人四处找寻市场开始,厦工以诚相待、广结朋友,与客户、经销商、供应商之间休戚与共的鱼水之情多有佳话,厦工品牌的触角已延伸至军队、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地区、世界各大市场,甚至是地球之极。 南极有条“厦工大道” 盖军衔,厦工工程师,媒体及好友都习惯叫他“老盖”。虽然少年时因为这个名字“不敬”,而断送了他参军的梦想,但老盖却在之后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凡之事。 他先后三赴南极,随同中国南极科考队维修保养车辆、机械,在世界之巅书写传奇。虽然最后一次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而提前返回,遗憾地错过了登上南极之极的机会,但他被称作“南极英雄”毫不为过。 1992年,因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需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在国内众多工程机械企业中,几经考察,最终挑中了厦工生产的ZL40装载机。 1993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将这台厦工装载机带上了南极,服役于长城站。这台装载机在冰雪极地服役8年,为完成第9次南极科考综合库、食品库的建设,第12次南极科考综合生活楼、西湖吊桥等工程建设以及第14次南极科考码头建设、清理垃圾等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台装载机还多次协助其他国家的南极考察站完成施工作业。在“温室”厦门缔造的产品经受住了极地严寒的考验,这也是厦工产品质量的体现。 厦工因此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惟一进驻南极的企业,也是世界范围内产品服役于此的少数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1995年,中国第12次南极考察队又要厦工派一名技工去长城站维修、保养那台劳累过度的装载机。盖军衔以其高超熟练的技术成为最佳人选。在长城站,盖军衔自己加工零件、自己找材料,七拼八凑地终于把已经“积劳成疾”的装载机修好了。而在极地之上,这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其他队员的心中一直有个深深的印象———那个厦工来的老盖,有两把刷子。 不仅如此,老盖还超额完成了不少任务。他修好了站上的3辆雪地车,还在长城站荒芜的戈壁上,开了一条路。 一直以来,由于地形、地质等因素,长城站上的交通非常困难,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而老盖是冒着风雪,开着厦工装载机从雪地里“抠”了一条长300多米双车道的大路,队员们都感激地叫它“厦工大道”。2004年,盖军衔终于把一个书写着“厦工大道”的石碑带上了长城站,将它永久地树立在了南极大陆。 而那台厦工ZL40装载机在建立了赫赫战功后光荣退役。2001年10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将它从南极运回并作为礼品回赠厦工珍藏。 而厦工也从此与南极科考结下不解之缘。这些年来,除陆续派出5台装载机(现在还有4台在南极)奔赴南极服役外,还派出白飞平等3人,先后6次参加南极科考活动,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好评。 2010年,厦工装载机、叉车又随国家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破冰进入北极圈作业。因此,厦工成为惟一一个同时登上地球两极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 这确实不失为一段传奇。有媒体曾对此做出这样的评价:当这一神奇的跨越由厦工书写于中国机械制造史上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国企正在实现国际化的蜕变,一个崛起于海峡西岸的民族工业品牌,在纵横天下博弈市场中不断成长,朝着中国领先、国际著名的工程机械品牌阔步迈进。 倾情军品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军方有意找一家企业试制TL180轮式推土机以备军用。当时厦工主动请缨,并出色完成试制,顺利通过部队鉴定验收。自此,厦工也开启了与军方的合作之门,并将友好延续至今。 总装备部工程兵驻上海和厦门军事代表胡东朝大校,将厦工与军队多年的来往称之为“情缘”。他的办公室多年来一直设在厦工,曾经因为要兼顾上海地区,上级曾有意让他搬到更为繁华的沪城。但胡东朝放不下与厦工的情谊,最终还是坚定地留在了厦门。 从推土机开始,厦工提供给部队的装备逐渐扩散到装载机。2006年,军队采购装备也走向市场,需要通过公开招标。而厦工凭借技术与经验,力压柳工、龙工,成为我国军方总装备部装载机独家供货商。 2007年9月,厦工再次列入军方定点、定期采购军品装备目录,为中国维和部队(距离1993年厦工向柬埔寨维和部队提供装备已有15年)提供装备。 据胡东朝回忆,当时所有列装设备在河南沁阳集结接受联合国战区指挥官检阅,场面蔚为壮观。之后,厦工装备随着济南军区某工程兵大队先遣分队前往苏丹达尔富尔开始维和行动。那次列装装备不仅有厦工XG955II装载机,还有首次列装维和装备的厦工XG31801平地机、厦工CPCD100B集装箱货柜叉车、厦工SCZ35-4野战叉车。 与军方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今天,从1983年开始,厦工提供给部队的各类工程机械装备共计982台。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这个数字也仅为1000余台。平均下来,每年不足百台,占不到厦工一年销量的千分之一。但是,用胡东朝的话说,厦工却表现出了一片深情,并且始终如一。 为了保证军品质量,使部队获得优质的工程装备。厦工对军品坚持“确保部队需要,保证质量第一”的原则,实行倾斜政策。虽然量小且要求严苛,但厦工在同时有多个新产品开发、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仍十分重视,优先安排得力的技术骨干负责部队改进型产品的研制。而多年来,厦工提供给军方的装备返修率始终为零,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 如果站在经济角度看,厦工与军方的合作或许微不足道;而就品牌建设而言,厦工无疑是获得了成功。同时,军民之情堪称典范,其中体现出的厦工对于支持国防、产业报国的担当与责任感尤显珍贵。 【做任何企业都有品牌。所有的企业都会打造品牌。而厦工的品牌,是以它所获人所不及的殊荣打造的。南极,是厦工先上去的,而且开出一条厦工大道;军工大家都做,但军代表室一安十数年,也惟有厦工。 中国有一些好企业,也有好的工程机械企业,但做事能如厦工默默然长久者,鲜见。】[详细]2012-03-07 10:24

《大美厦工》之大道无声第二节:业绩决胜千里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运筹帷幄,是为了决胜千里。而只有决胜千里,才能证明运筹帷幄的正确与否。那么市场实践是怎样证明厦工的战略谋划呢? 下面只是罗列了相关年份上市公司年报的部分业绩。数字都非常枯燥,所以我们就说说最简单最直观的数字。但是数字是最为有力的答案。 2006年,实现主营销售收入33.83亿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5342万元。截止到2006年底,公司总资产23.22亿元,净资产9.6亿元。 2007年完成主导产品装载机销量21269台,挖掘机472台,叉车销售1577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07210.41万元,同比增长34.73%;营业利润为23660.91万元,同比增长414.35%;净利润21314.15万元,同比增长385.84%;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公司的经营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经营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至2008年8月,钢材、铸铁成本快速攀升,轮胎等原辅助材料和配套件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9月份后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公司致力于发展工程机械主业,直面严峻的外部经营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风险管控,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平稳运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实现净利润1.86亿元。 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直接受益于国家加大基建投资措施,行业景气度企稳回升。面对行业竞争形势,公司确定了“练内功、调结构、抢市场、抓机遇”的经营方针,,努力克服经济危机和煤矿行业整合对公司产品重点市场煤炭、采矿业的不利影响,经过积极努力,公司主营产品逐步扭转了下滑势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快速回升。2009年8月发行可转换债券6亿元人民币。厦工(焦作)北方制造基地基本建成。 201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1978966.56元,同比增长94.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3972950.23元,同比增长478.45%。[详细]2012-03-07 10:24

《大美厦工》之大道无声第一节:战略上兵伐谋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导语:大道无声,静水流深。厦工是这样的企业,静静地做事。厦工的故事讲到这里,是时候停下来,为绵长的叙述做些梳理。然而,一个60年的厦工,又让我们汲深绠短。那么还是以最近的五年为轴心展开吧。 上兵伐谋。 如果造一把尺子来衡量厦工的60年,那么至少要有三个关键的刻度。而这三道刻度背后,是三个时代、三种背景、三套谋略、甚至三个人。 1.“兵静则固,专一则威,争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淮南子·兵略训》 历史阶段:创业时期;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计划经济体制,三线建设兴起; 谋略:企业生存要有拳头产品;兵法:摒弃旧业,选择并专攻具有市场前景的装载机; 人物:李克忠。 ———跨入工程机械行业的厦工,也自此摒弃了种类繁多的弱小产业,专攻装载机这一当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则是“专一则威,争决则勇”。以1965年中国第一台装载机诞生为标志,厦工就此跨入了发展壮大的新纪元。而这从“散”到“聚”之间,彰显的是厦工人在谋略上的别具慧眼。 2.“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历史阶段:发展时期;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 谋略:企业发展要引入市场机制;兵法:自寻市场,探索外协模式,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人物:苏敏;———厦工模式的建立,标志着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新机制形成,这种极具魄力、敢为人先的“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是厦工人谋略上的远见卓识。 3.“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计始》 历史阶段:复兴时期;时代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外资、民营、国企三雄全方位竞争; 谋略:企业壮大要具综合能力;兵法:集团化作战,国际化战略,充分授权,全心投入,保驾护航; 人物:郭清泉及厦工团队———郭清泉的布局可借用“制胜五条”展开:道、天、地、将、法。既有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又有步步为营的战术步骤,集厦工60年积淀之大成。复兴可期、辉煌可期。 厦工自2006年以来五年的发展轨迹,显然与之前有所不同,其思路之清晰,意志之坚定,执行之迅捷,都是过去所未有的。 对于这一段决策过程,海翼集团董事长郭清泉记忆犹新: “2006年5月20日,我去厦门机电集团报到。当时得到的信息是,厦工经营发生困难,而真的情况确实不太好。我的任务是,年利润须达到1.5亿元。而2004年的利润是2500万元、2005年3500万元左右。我长期在商业体系工作,虽然做企业有共性,但毕竟是外行……” 郭清泉的调研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重组厦工班子。有人调进来,有人调出去,后来大手笔引进了蔡奎全。做企业,关键是做人———郭清泉深谙此道。 接着就是战略。必须为犹豫徘徊的厦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线图。厦工随即组成了战略制定和战略管理组织,开始了以铸就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的全方位赶超。 而此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彻底融入全球,外资、民营、国企在这个世界最大的舞台各展身姿,起舞弄影。同行们“全门类、全系列、整体解决方案”等新概念的纷纷亮相,“千亿集团、海外收购、国际战略”等蓝图的频频抛出,让厦工的复兴之路压力倍增。 但随着北方基地建成投产、国际职业经理人蔡奎全的空降、厦工挖掘机产业的崛起、机电集团更名海翼集团……厦工和郭清泉的谋略之道铺陈于眼前。 这便是孙子所说的“制胜五条”———“道”、“天”、“地”、“将”与“法”。 “道”就是企业文化,一种可以使得企业上下同心的思想体系。海翼旗下的新厦工,“海纳百川、翼展天地”已为其勾勒出前所未有的大天地。 “天”就是做事要看具体的时间条件。 “地”就是做事要看区域特点,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将”,不言而喻,就是企业的领军人物和团队。而厦工引进的蔡奎全等,无疑是难得良将;对厦工班子的调整,也正是排兵布将。 “法”就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与规章制度,对于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新厦工,这毋庸赘言。 目前的厦工应该是历史上最好的厦工。领导层、管理团队、产业链上的全体之间的互动与联合非常紧密,他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并已爆发出强劲的内生动力。[详细]2012-03-07 10:23

《大美厦工》之大雅不群第三节:崛起的挖掘机

1951年到2011年,贯穿20世纪下半叶,及至21世纪头十年,前后60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一个千回百转的时代,一个大时代。 60年里,成长出一个厦工。这个企业在最不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在最不易生长的时间生长了,在最不可能成功的领域成功了。不简单的企业,非同寻常的厦工,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意气风发的人物,多少曲折的经历,多少感人的奋斗! 以下为厦工60周年专辑《大美厦工》,华丽呈现厦工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最早的挖掘机从发明至今已有130多年,先后经历了蒸汽驱动、电力驱动和内燃机驱动的演进过程。20世纪4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951年,今天人们常见的履带式全液压反铲挖掘机在位于法国的Poclain(波克兰)工厂诞生,标志着挖掘机正式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土方施工机械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不久后的1954年,抚顺挖掘机厂便生产出属于中国人的第一台机械式单斗挖掘机,起步并不算晚。经过对前苏联产品的测绘仿制,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已先后建立起十多家挖掘机生产厂。 1967年,中国开始自主研制液压挖掘机。当时的上海建筑机械厂、贵阳矿山机器厂、合肥矿山机器厂以及随后出现的长江挖掘机厂和杭州重型机械厂均成功试制出了中国的首批液压挖掘机。 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挖掘机行业也曾经历了一轮技术引进。但不同于一机部对于装载机技术“一揽子”的统筹协同引进方式,隶属于建设口的挖掘机最终未能开花结果。随着国外巨头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兼并收购、投资办厂,本土企业却因国企包袱重,转制困难重重,渐渐全线溃退。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挖掘机市场已经沦为世界工程机械豪强们肆意瓜分的蛋糕,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95%左右,留下一段中国工程机械历史无法抹去的梦魇。 直至2005年前后,以柳工、厦工、三一等为代表的本土工程机械企业向外资挖掘机厂商发起了一场“自卫反击战”,中国的挖掘机行业历史方才逐渐翻开新的篇章。 如今看来,挖掘机无疑是中国工程机械未来最具增长空间的产品之一,其市场容量巨大。而我国挖掘机从2009年四季度开始强势爆发,至2010年底,以16.5万台的销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市场,而且有人预计,在接下来的5~10年中,我国的挖掘机市场总量将会迎来约每年50万台的历史顶点。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挖掘机制造商已经在替代进口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并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将市场份额提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37.7%。 而随着蔡奎全的到来,厦工的挖掘机板块迅速崛起,并日渐成为支撑其实现“十二五”目标及未来愿景的中坚力量。同时,厦工挖掘机近两年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让外界对这个拥有6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无限的憧憬。 或许只有厦工人自己知道,在这条满布荆棘的道路上曾有多少坎坷与痛楚。 一波三折一 叶可知天下秋。翻阅历史,厦工的挖掘机之路尤为曲折。而较早涉足该产品且成为当下挖掘机行业本土骨干企业之一的厦工,其轨迹也代表着这一标志性工程机械产品颇为坎坷的中国式崛起。 交学费《厦工文档》中有关挖掘机最早的记载是,1995年12月14日,厦工股份与德国雪孚集团在厦门共同投资成立厦门雪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液压挖掘机。时任厦工股份董事长李荣玉和雪孚集团总裁卡尔·雪孚分别代表合资双方在合同上签字。该合资公司首期投资总额为2125万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同时,熊光敏成为该挖掘机公司第一任董事长。 这段百余字的简单记录意味着,厦工这个传统的装载机企业就此跨入了挖掘机行业,其产品目录得以丰富的同时,也标志着厦工向着更为高端的技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而厦工也成为中国装载机行业首个涉足挖掘机生产的企业。 从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名为雪孚的德国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欧洲最早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从早期的推土机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挖掘机、装载机、大型物料抓运设备及隧道机械等工程机械系列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悠久的历史、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独特的设计、精益求精的技术、先进的营销理念使雪孚产品得到了广大销售商和用户的认可,其产品在欧洲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雪孚公司的强大实力无疑让厦工对进入挖掘机行业的信心倍增,并开始期待一个属于厦工的新时代。然而,往往期许越高,失望越大。 据厦工股份之后几年的财报信息披露,该合资公司于1996年10月开始小批量生产履带式挖掘机。而到了1998年,仍处于试产期。 1999年,厦工年报中突然出现一则消息,“由于外方经营管理等原因,厦门雪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一直未能实现批量投产,无法正常开展经营业务,与预期相距甚远。经双方股东及该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中止该投资项目。” 2000年1月,缘分终于走到尽头。当时,厦工股份与雪孚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外方将其所持股权作价1元转让给厦工,同时双方通过协议清理被投资单位的债权、债务及其他资产。 德国人的黯然离开,无疑对双方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而事实上,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已有少量挖掘机产品投放市场。但最终导致其夭折的原因,在于德国企业对于中国这个正在兴起的市场缺乏认识与关注,其产品虽质量可靠,但造价高昂,面对高性价比、轻捷灵巧的日系挖掘机在市场的冲击,自然难以招架。而对于用户的需求和建议,略显刻板的德国人又以自己对技术的自信甚至是傲慢,拒绝做出改变,最终未能真正实现销售,批量生产当然无从谈起。 在现任厦工股份副总裁白飞平看来,拒绝做出改变其实就是固步自封,而这也正是欧洲老牌企业在中国甚至是全球市场时而输给日、韩的症结所在。这次合资的经历无疑是失败的,但对于厦工而言,算是一次“入门”。虽然交了学费,但也接触到了世界领先的挖掘机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同时,雪孚的失败教训也在那时便让厦工认识到中国挖掘机市场的独特性以及未来之走向和趋势,这是弥足珍贵的。 后来,该合资公司终于在2006年与厦工旗下其他4家公司整体打包转让于厦门齿轮厂,而又在随后厦门机电集团整合齿轮厂、叉车厂的过程中拆解、消失。 被一根葱葬送的机遇首次合资的挫折并未击垮厦工发展挖掘机的决心。而对于经验尚浅的厦工而言,继续寻求合作或许是最为便捷的方式。 1999年,在与雪孚的投资项目宣布中止之后,厦工邂逅了第二个合作者,而且这次正是来自日本的著名起重机和挖掘机生产商———加藤(KATO)。 这个拥有一百余年历史的企业经验丰富、业绩坚实,其挖掘机产品在日本五大厂商(小松、日立、住友、神钢、加藤)中,尤以耐用可靠著称于世。同时,由于其较早介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用户的需求相对熟悉,这也为与厦工的合作增添几分胜算。 起初,双方的合作限于整机代工组装层面,即厦工通过进口加藤挖掘机的主要零部件,在中国本土实现组装,并贴以“厦工—加滕”的标志推向市场。 在2000年厦工股份的年报中,公司主营业务一栏已经新近增添了挖掘机产品。当时,虽然产量不大,但市场极好,一度也曾供不应求。于是,厦工开始盘算与其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 经过沟通,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将在厦门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挖掘机。有了第一次合资的经验,也有了初探市场获得的自信,这第二次的合资似乎靠谱了许多。 然而现实的际遇总是出乎人的意料。2001年4月,王昆东、裘安钢以及白飞平等高管倾巢而出,如约飞赴日本准备签订合作协议。但就在他们到达的前几天,日本政府以廉价大葱进口剧增严重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市场为由,对中国山东产大葱单方面实行“紧急出口限制”,有名的“大葱事件”爆发。随即,中国政府便宣布对日本的汽车、手机等机电产品进口加征100%高关税予以还击。 贸易战愈演愈烈,加藤之前大量出口中国市场的汽车起重机立刻一台也卖不进来,给其经营造成不小打击。同时加之其内外部的一些其他因素,从未裁过员的加藤甚至狼狈到不得不突破了这道底线。 于是,加藤放弃了与厦工合作的计划,称其无暇也无力再做出这项投资。厦工空手而归。 同时,之前与加藤的贴牌合作也就此画上句号。这也意味着,厦工在挖掘机之路上,因为一场“天灾”而第二次跌倒。#d1cm#page# 第三次出局 不久,另一个机会出现在厦工面前。前面曾有提及的中国首批挖掘机企业之一的合肥矿山机器厂,如同当时众多老国企未能经受住市场竞争而纷纷改换门庭甚至关张一样,它也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另寻出路。 通过积极的接触,厦工准备直接收购合肥矿山机器厂,并计划在其基础之上投资建立新的挖掘机工厂。就在资金等已基本就绪时,被觊觎合矿已久的外资企业合肥日立得知。于是,日立当时游说并威胁地方政府,假如批准厦工的收购,便要离开合肥。而合肥地方政府无疑不会放手这个名气大、实力强的跨国公司。 就这样,厦工的收购计划被婉言拒绝。而合矿这个历史悠久,有“中国工程机械摇篮”之称的企业最终也未能逃脱消失的命运。不久便被卖给某地产投资企业,后又转手至江淮汽车旗下,衍生为如今的江淮重工。但其核心业务已面目全非,基本上淡出了工程机械行业。这便是厦工在挖掘机之路上的第三次出局。 种种挫折之后,厦工意识到,对于相对陌生的挖掘机产品,要想单纯借助外力迅速获得突破并不现实,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于是,当时的厦工股份董事长王昆东将厦工内部的挖掘机力量进行整合,让白飞平挂帅,并开辟内部“特区”,开始自主研发。而此时,原合肥矿山机器厂因转制脱离出来的一支挖掘机团队投奔了厦工,成为之后厦工挖掘机研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此,厦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发展自主品牌挖掘机的征程,而这一年已是2004年。 冉冉上升 厦工搞挖掘机,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外界看来,厦工挖掘机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有点慢。不过,蜗牛也有其过人之处,它虽然慢条斯理,但越挫越勇、锲而不舍。隔行如隔山,发展一个全新的产品恐怕对于厦工这个传统的装载机企业而言,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隐忍,以待水到渠成。 在2003年完成XGE200小型液压挖掘机开发的基础上,2004年,再次成功研发XG820中型挖掘机以及俗称“两头忙”的挖掘装载机。随着2005年厦工工业园全面投入使用,以挖掘机加工中心等为代表的大精尖设备都已通过工艺验证并正逐步达产,为新产品的试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这一年,厦工第一代自主品牌挖掘机XG820成功推向市场。这也意味着,以厦工、柳工、三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向外资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挖掘机市场发起反攻。 但在这场战役初期,由于外资品牌在生产规模、品牌知名度、供销渠道上的优势,本土企业虽然增长势头明显,但规模难以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低得可怜。以当时的厦工为例,虽然行业排名已进入前20,但2006年、2007年、2008年的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分别仅为0.42%、0.69%和0.67%,而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190台、472台、612台。 这场中国挖掘机市场的话语权之争依然显得任重道远。 挖掘机的成绩单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9年6月,蔡奎全的到来,无疑是开启了厦工的一个新的挖掘机时代。而他堪称辉煌的履历表充分说明了蔡奎全在挖掘机方面的骄人建树和不可估量的潜能,这也让行业和媒体对于厦工的挖掘机板块生出诸多美妙的遐想。 而在蔡奎全看来,目前国产挖掘机由于几乎采用了与外资品牌相同的进口核心部件,所以在产品质量方面差距不大。而两者的主要竞争集中体现在销售和服务两个方面。 因此,蔡奎全上任之初为厦工挖掘机制定的策略是,先行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然后将重点转至加快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和销售网络建设,再逐步提升国际化进程。至此,在稳步提升传统主导产品装载机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做大做强挖掘机,成为厦工眼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 事实证明,蔡奎全的作用是明显的。在装载机出现负增长的2009年,厦工挖掘机业务却实现了同比增长22.1%的骄人成绩。同年12月,厦工首次跻身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前十名,成为国产挖掘机品牌中增幅最快的主要厂家之一。 不久后的2010年6月22日,厦工股份宣布投资7.3亿元用于挖掘机扩产技改项目。外界称厦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确,通过此次投资技改,厦工挖掘机年产能力将扩大三倍,一举跃升至15000台。要知道,仅仅三四年前,厦工每年挖掘机的产销量尚徘徊在1000台以下,难以突破。而这个15000台甚至是本世纪初的几年,我国挖掘机市场全年的整体销量。由此可见,厦工和蔡奎全对于挖掘机板块的决心和信心。 短短一年之后,2011年6月28日,厦工挖掘机二期技改项目正式开工,将全面发展4~50吨级系列履带液压挖掘机以及旋挖钻机。为了更加合理地调整生产组织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厦工新征地400亩。同时重新调整了建设方案,在原厂区内扩建挖掘机装配车间、建设挖掘机整机涂装车间、挖掘机调试返修间、产品出厂试验场、产品停放场,并对生产辅助设施进行部分改造。项目于2012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挖掘机15000台,旋挖钻形成500台的产能,产品形成百亿经济规模。 短时间内的两次针对挖掘机产品的大规模技改和扩建,标志着一个新厦工对其战略重点作出的关键调整,也寄托着它对于梦想和未来的巨大憧憬。而来自近两年的业绩统计数据显示,厦工的挖掘机已经全面崛起,并且有底气成为支撑未来的中坚力量。 2010年,整个挖掘机行业的销量增长率高达76%,而厦工股份的增长速度则为惊人的162%,全年销售接近3000台,市场占有率再次提高0.7个百分点。而眼下的2011年1~6月,厦工已累计销售挖掘机3265台,同比增长84.15%,远超行业20.4%的平均增速,市场占有率为进一步上升至2.44%。 同时,更加可喜的是,厦工挖掘机产品已经自成一体,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颇有口碑。相比竞争对手,厦工挖掘机产品速度快、油耗小(日本五十铃发动机)、效率高(川崎液压系统)。据专业机构仿真测算,在使用6000~7000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基本上能给终端用户带来盈利,而此时欧美和日系的产品可能并不会盈利;使用15000~20000小时(每天工作20小时),带给机主的利润则大于外资挖掘机。 当然,这与蔡奎全的到来关系密切。他上任后的两年中,不仅在技术和生产上大举投入,而且对于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及服务体系的重整和改进贡献巨大。而更加重要的是,蔡奎全依靠自己极为丰富的经验,对于厦工内部的管理创新影响颇深,一个脱胎换骨、意气风发的新厦工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 如今看来,蔡奎全目前所交上的这份成绩单,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对挖掘机业务的拓展,更是让人看到了厦工,这家曾经在装载机市场叱咤风云,随后又经历“疲软”的老牌国企重新焕发出的希望之光。而厦工因蔡奎全苦心改造并日渐增长的“软实力”,将成为其实现明日伟业坚不可摧的重要基石。 【厦工的挖掘机事业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确实有一些偶然因素,但也有必然因素。首先是厦工具有数十年生产工程机械的经验,以及技术能力与资源的积累;其次是蔡奎全及他的挖掘机团队(挖机事业部总经理韩国人文荣哲、挖机事业部总工韩国人韩相哲等),他们曾在大宇时期并肩作战,那时大宇在中国市场既没有欧美的技术支撑,又没有日本的关键零部件后盾,居然坐了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这种经历也十分可贵。】[详细]2012-03-07 10:2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厦工简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1年,1993年12月由厦门工程机械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15),是国家重点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小型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环保机械、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骨干大型一类企业。厦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目前拥有年生产40000台装载机、15000台挖掘机、5000台叉车、3000台路面机械的生产能力。2013年,厦工以“235.72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7位,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的发展。  厦工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人才实力、软硬件条件、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先后拥有多功能液压缸、回油过滤、差速器、连杆装置、双泵合分流等值控制卸荷等800多项专利。1963年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在厦工诞生,1964年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在厦工试制成功,1983年中国首台侧面叉车在厦工研制成功,先后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先河。六十多年来,厦工秉承创新、敢为、协动、超越,不懈努力,扎根中国,展望全球,以高品质产品和全方位服务协助客户事业腾飞,产品已出口到中东、非洲、东欧、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广大用户中享有良好信誉。厦工产品高效、节能、灵活、可靠,广泛运用于矿山、工程、农林水利建设、港口码头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国民经济发展。1992年以来,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产品已先后八次远征南、北极,为国家极地考察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厦工产品还先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和部队赴柬埔寨、刚果等地,参与世界维和行动,也是总装备部、总后勤部通过竞争性谈判唯一选定的装载机品牌。厦工产品长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开采,参与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厦工也成为了首次批量直销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厦工在全球拥有近200家优秀销售服务商,构建快捷的物流供应系统与技术支持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工程机械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厦工,品质传承!厦工正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链,建立高效的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资产优良、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企业。2.厦工的创新之路1951年11月,厦工成立。1963年2月,厦工三重试制成功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9月,厦工试制成功T54推土机、T75推土机。1964年5月,我国第一台装载机——Z435在厦工诞生。1978年6月,厦工试制成功ZL40铰接轮胎装载机,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并荣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80年,ZLD40轮式井下装载机获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厦工叉车研制成功中国首台侧面叉车CCC3A。1986年,厦工总装车间建成我国第一条步进式装载机装配流水线。1993年至今,厦工连续九次跟随中国极地科考队远赴极地开展科考,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1994年元月,“厦工股份”(股票代码:60081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厦工"牌装载机、推土机荣获"全国知名品牌"。1997年,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授予“厦工机械”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2001年12月,“厦工工业园”奠基仪式在厦门市灌南工业园举行。2003年10月,厦工装载机首先实现行业产销突破1万台;厦工工业园基本完工,并开始实施异地搬迁。2004年1月,厦工装载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厦工机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厦工焦作北方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2009年2月,厦工荣获“成就辉煌—六十年工程机械成就展”十大知名品牌。厦工装载机成为行业首航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同年,厦工挖掘机产销突破1000台。2010年,厦工荣获“年度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同年,厦工装载机实现累计产销突破20万台。2011年11月,厦工成立60周年庆典。同年,厦工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2012年,厦工挖掘机大批量列装福建省交通运输抢险系统。2013年,厦工品牌价值235.72亿元,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67位,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