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佳:关注寿命周期服务 提供终身方案
侯宝佳秘书长
行胜于言——用户看待企业提供的服务,重在结果的有效程度,用户需要满意的服务,企业需要有效的劳动。随着工程机械市场发展,产能大幅提升已超出想象,大宗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的同质化,导致服务质量优劣成为影响用户购买选择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市场的工程机械保有量约400万台,由于产品设计尚无寿命周期,缺乏退出机制,政策上又无强制淘汰规定,自然产生了售后维修服务工作量有增无减的诉求局面。用户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变,民营和个体占绝大多数,其管用养修水平相对较弱,对服务诉求的新趋势已经显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长期困扰企业服务的主要问题常集中在:服务人员的态度、技能、及时性、培训指导性;配件的价格、质量、供应及时性、采购方便性、长期供给性;服务结果的有效性、效果保持;关键配套件维修方便性、寻找服务网点便捷性等等。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交通运输业和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用户的信息渠道更加广泛、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使用户对企业的服务产生及时、有效的更高期望,促进了服务质量标准的升级。
从保修期到保质期,质量支撑服务升级
1)、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 服务不仅是制造企业的义务,更是用户的诉求,服务是对产品质量的完善和补充,是对产品质量的保持,是对用户负责的一种行动。近年来工程机械销量迅速增长,企业在大量出售整机后,维修服务工作量大大增加,服务难度加大一时难以应对。在工程机械交易中服务是以产品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流,是产品面对实际应用的检验,是用户对产品进一步认知的系统过程,通过及时有效的服务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用户感受和验证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还有服务质量的可靠性以及维护用户财产的长期性,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
2)、三包服务规定仅满足基本需求 工程机械的服务标准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的三包规定,三包的基本内容是:经营者对所经营的商品(服务)在一定期限内若发生质量问题,便有免费修理、更换、退货的义务,如果经营者不履行此义务,则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体实施内容一般由制造企业来规定,或者同行之间相互借鉴,形成行业服务的基本模式,大有强加给用户的味道。通常共识的“三包”内容指包修、包换、包退,“三包服务期”则又限定在一定使用时间内,由此划定责任界限,超出服务期则不再是制造方的责任。假设,普通工程机械使用寿命在10年左右,三包服务期多数不超过两年,剩下的八年左右时间需要用户自己维护,无疑给后续使用带来诸多问题,仅完成三包服务是基本规定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用户在选购产品时会重点考量企业服务的保障能力,已成为比选购买的必要条件。
3)、保修主导三包服务的主要内容 在现实中,企业对于规定的包修、包换、包退义务,几乎都停留在包修层面上,包换有很少部分,包退更是难上加难,退货的结果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导致无法接受退货的诉求,退货义务自然难以落实。用户需求与企业供给始终存在差异,在于设备价值的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性,企业的价值经过三包期后即可以实现,而用户的价值则需要经过使用设备创造价值的过程来实现,一般在三包期内未必能实现。尤其是个人采购时,甚至对工程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带有赢利的冲动和购买的盲目性,碰到了万一的故障,则会导致预期价值目标难以实现。
4)、保质期依赖过硬的质量支撑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企业的服务方式已经颠覆了“保修期”的内涵,改变成“保质期”,即产品质量或品质的保证期,在一定时间内质量保证的承诺,质量保证期也揭示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水平。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售后服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手段,保修期是企业主动承担的责任,保修期间占用了用户时间成本和产生的间接损失一般不计算,用户也无法主张权益,只有长时间修不好,给用户带来明显损失,用户才开始考虑追究损失,甚至产生纠纷和诉讼。从关注用户利益角度出发,单纯强调保修期的责任的做法已经落后,不能适合用户需求趋势,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产品可靠性水平是提高服务经济性的保障,过硬的产品质量保障是支撑服务服务能力的根本。
关注服务诉求变化,提供终身解决方案
什么样的服务才是好的服务?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原因在于,当用户需要服务时企业能够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在用户不需要服务时则“请勿打扰”。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运用统计学理论,进行充分的应用状况调查,寻找出用户需要服务的时间段来跟踪服务,提供预防性指导,及时准备快速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服务的及时性问题,而是系统关注用户诉求变化,针对不同产品的服务需求来配备服务资源,有服务预案和应急措施,关注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服务解决方案。
1)、服务管理创新 推动服务有效实施的核心指挥系统,服务管理贯穿于整体后市场的经营服务活动,产品销售到那里服务就跟随到那里。评价服务质量一般采取调查分析,以量化的数据来分析对比,各项评价指标可落实到服务岗位、管理岗位、协作岗位,系统而完整地评价,推动服务管理围绕市场需求来创新。
2)、配件物流系统管理 服务离不开配件支持,自制件、外购件,关键配件、一般配件,三包期内、三包期外的配件,协调储备与供应,发挥物流优势设计快速解决方案,给用户一个可行的后续保障系统,让用户放心。超出三包期的服务是用户所担心的重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有的企业推出“一生无忧”的服务,彰显了这一特点,在漫长的服务过程中贵在落实,让用切身体会到服务有保障,必将获得出乎想象的支持和赞誉。
物流合作伙伴,企业离不开的合作伙伴,在装备制造业中,物流直接影响产品成本,配件的合理物流将有效支持服务经济性提高。
3)、信息化服务系统 有效推进服务行动。监督服务工作推进效果,及时沟通、反馈服务信息,及时调整服务资源,形成服务神经网络体系。信息化工作平台使服务工作透明化,程序化服务将迫使服务机构按照规定规范操作,及时掌握服务人员到位、配件供给、维修服务效果、会诊故障原因、远程指导服务等状态,实时动态监控,实现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
4)、跟踪开发后市场 产品服务是后市场的主要内容,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竞争焦点,用户对后市场服务的诉求,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分析,具有长期性。维护满意用户,扩大忠诚用户群体,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5)、二手设备交易及处理方案 解决用户后顾之忧。盘活剩余资源,主动处理用户财产的转让,残值处理,回购用户资产,提供再制造服务。发展再制造服务,回购闲置的工程机械,促进再生利用、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是工程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