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工程建设 > 铁路建设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京沪高铁审计探秘:承建商的高铁尴尬说

2011/04/11 10:22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压缩工期压力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压缩项目工期,也在对铁路建设企业构成了压力。

前述定额所专家承认,“工期压缩或由于非承包人造成的窝工得不到合理补偿,是施工单位困局的另一个原因。”

据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介绍,压缩工期已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常态。近年来中国已建成及在建的铁路项目,特别是高铁项目,基本上都遇到了压缩工期的要求,4年工期的压缩到3年,3年工期的压缩到2年半。

在国家审计署最新公布的关于京沪高铁的审计报告中显示,京沪高铁也出现了压缩工期的情况。“工程计划工期,由60个月调整为41个月。”

根据知情人士的介绍,压缩工期的要求通常并不会出现在合同文件当中,铁路项目合同中确定的一般都是合理的工期。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铁道部往往会提出加快施工进度的要求,然后通过业主转达给铁路建设企业。

在京沪高铁建设中,有施工单位在招标前,就提前进场工作,一方面说明这其中存在暗箱操作,内部定标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这些铁路建设企业已经熟悉铁道部的做法,急于提前开工,以避免日后为赶工期而苦恼。

铁路建设项目压缩工期,需要施工单位短期集结更多员工、施工设备和更精细地进行组织管理,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分析多条铁路建设实情后指出,“压缩工期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上升超过项目总成本的5%。而这些成本上升的部分,并不能得到铁道部的合理补偿。”

分析师张平认为,压缩工期会导致铁路建设企业当期成本的上升,还会对其未来带来某种伤害,因为短期内需要更多设备等,而一旦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下降,这些设备将会被闲置和折旧。

“自从今年2月起,铁道部已经开始不再要求铁路工程提前完工。对于铁路建设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说。

“清概”博弈

由于项目的设计精度不够,在铁路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设计变更也就难以避免。

“近年来由于立项建设的铁路项目过于集中,设计单位因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等原因,造成部分项目设计精度不足、相关设计文件质量欠佳,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前述定额所专家介绍。

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表示,“设计单位有时为迎合铁道部的低价偏好,甚至在一些设计中砍掉了必要的工序,这些都肯定要在变更的过程中补回来。而这些变更所产生的费用,属于超出合同价格的部分,往往需要先由建设单位垫付,最终结算时再由铁道部付款。”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铁路项目能够顺利建设,铁道部还规定,对合同签订之后,建筑施工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部分,实行材料调差,也就是对于建设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涨的部分,予以补贴。

工程变更及材料调差产生的费用,需要铁路建设企业在项目结束后,再找铁道部进行结算,铁路建筑行业一般将这项工作称为“清理概算”。

2003年之后开工的铁路项目,目前已经陆续建成,并进入“清概”阶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行业分析师介绍,今年1月他去拜访中国中铁公司时获悉,中国中铁目前累计需要到铁道部“清概”的资金达100亿元。而中国中铁董事会秘书处的一位员工则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中铁实际需要清概的资金在300亿元左右。

余兴喜没有透露中国铁建目前需要“清概”的资金数额,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铁建占铁路建设市场的份额,高于中国中铁,因此,中国铁建需要“清概”的金额也会高于中国中铁。

记者了解到,中铁3局参与了郑西客专的建设,中标标段40多公里,该项目需要“清概”的资金达4亿多元,中铁23局也参与了郑西线建设,中标标段50多公里,需要“清概”的资金近6亿元。参与郑西、武广客专建设的中铁1局等工程局也均有大量需要“清概”的资金。

但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人士,对“清概”并不乐观,因为“具体能够拿到多少清概资金,还需要去和铁道部谈判。”

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很多铁路项目业主更了解铁路建设的情况,他们也支持铁路建设企业获得合理的“清概”资金,但铁路建设企业拿着各方签字的凭据去“清概”,仍然需要和铁道部负责清理概算部门的人“吵架”。

中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处谭璐介绍,中交股份2006年进入铁路建设市场,目前每年新签订单占年铁路基建投资的8%左右。承建的铁路项目目前处于正建设或刚建完的阶段,由于参建项目的资金投入基本上都超过合同价格,都需要找铁道部“清概”。“清概”需要与铁道部进行谈判,中交股份对于能拿回来多少清概资金,心里也没底。

一位铁道部人士解释,近几年立项建设的铁路项目过于集中,而铁道部的工作人员增加有限,尽管大家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但铁路项目“清概”的周期还是有可能拖得比较长;而且这些需要“清概”的资金,基本上都是超过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部分,因此审批过程会比较复杂。

“另一方面,铁道部也担心这些清概的资金中有猫腻,还需要对清概资金做出进一步审核。例如,本次国家审计署审计出的‘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发票入账’的问题,铁道部是不是应该把这部分资金审核出来,并且将其从清概资金中剔除?”该铁道部人士提出了这个相当明确的问题。

对此,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解释,一些铁路施工企业屡次出现上述问题,不排除他们是希望能从“材料调差”的环节,多获得一些补偿或利润。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屡错屡犯,是因为他们认为制度不合理,一些铁路建设企业是靠贷款来垫付项目变更所需资金的,如果他们不能在“清概”环节获得合理补偿,就很有可能陷入亏损的境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