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还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全球整体存在产能过剩。落到中国,当经济增速低于两位数时,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坦言全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难。
“目前整个行业最担心的,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老张告诉记者,“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例如,挖掘机全国产能可达到60万台,但2012年全年的总销量还不到12万台,而2015年预计也就15万台左右。”
产能过剩影响了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减少了营收,摊薄了利润,成为压在各大设备生产厂家心口上的一块巨石。
目前,13家工程机械类(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上市公司2013年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万得资讯数据显示,13家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113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比去年同期(调整后)下降了48%。
“工程机械寒冬里,企业都在比谁熬得更久,有些注定是要被冻死的,也许(死掉的)不是整个厂,而是某些产品线、某些分厂、某些办事处和某些代理商。”老张告诉记者。
人员大量离职?
在过去10年,如果要给“中国速度”评选一个“最佳代言人”,恐怕非工程机械行业莫属。
10年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仅有400亿元规模;而10年后的今天,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则以10年扩容10倍的成长速度,达到4000亿,成为世界最大且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及产出国,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2011年,仍然突破了5000亿元。
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何以走到今日?
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速和房地产繁荣,过去10年这个行业一度是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1年前后,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工程机械制造商纷纷扩充产能,行外企业也开始进驻工程机械行业。2010年,先后有四川五粮液集团投资13亿元,成立了四川宜宾普什重机有限公司;国内造船巨头之一的熔盛集团也宣布投资60亿元成立安徽熔安重工工程机械公司。
然而,2011年之后,受下游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双重影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开始集体走下坡路。
老张说:“都是粗放的产能扩张惹的祸,四万亿的疯狂,让很多制造企业高估了市场容量而疯狂扩产。代理商们赊销又提前透支了市场,四万亿过后,就遭遇了"裸泳"的尴尬。”
与此同时,位于行业神经末梢的代理商们,通过低首付赊销,给制造商们传递了需求旺盛的不准确的市场信息,直接导致制造企业们错判形势,疯狂扩产。
信用销售的并发症是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资金压力山大。今年三季报显示,13家公司第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总额为8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亿元。
目前,效益的下降使得很多企业已经收缩工程机械业务,人员大量离职。记者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减员方面,很多企业“创意无限”。“有的企业搞竞聘活动,将你从岗位上拉下来,安排两三个你不想去的岗位,让你选择,不同意就直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还有的企业让员工自己填写《停薪留职申请书》,来规避法律上的风险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此前,三一重工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但后来该公司辟谣指出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员工)流失”。但该公司也表示,鉴于其在2011年底有5.1万名员工,按照正常的流失率,每年应会失去2500名至5000名员工。不仅是普通员工,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管变动也越来越频繁。11月18日,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18日收到三位副总经理的申请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