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契机下,地方开发区扩区动作再露苗头。
近日,安徽省政府集中批复了一批开发区扩区的要求,批复文件显示获批扩张的开发区最少的扩大1倍多,最多的则扩大超20倍。
比照该省6月份出台的政策,已初步选定32家开发区作为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开发区扩区不是为了产城一体化,但它与产城一体化密切相关,它可以起到推进城镇化的作用。”对于此轮开发区扩区,当地发改委人士表示。
不仅仅是安徽,热衷于扩区的还有中西部多地,四川省政府近日也批复了一批省级开发区的扩区调位。此外,湖南、山西等多地都有类似的动作。
城镇化的叠加机会
安徽省政府文件显示,此次集中批复的开发区有潜山经济开发区、太和经济开发区、涡阳工业园区、萧县经济开发区、蒙城经济开发区共五个,都为省级开发区。
其中,扩张幅度最小的潜山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原10.84平方公里扩大至21.25平方公里;扩张最大的蒙城经济开发区由原来的1.3平方公里扩大至23.79平方公里。
这是继2011年前后的一轮开发区扩区热之后,当地兴起的又一轮开发区扩张现象。与上一轮区域振兴战略刺激下的开发区扩张潮不同,此次扩区行为地方更期望推动在城镇化语境下的开发区造城。
当地发改系统人士认为,2008年以前还感觉不到当地开发区面积很小,2008年以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转移加速,对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国家战略的机遇,当地开始走上了开发区扩张的路子。
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随着大量土地指标的下放,安徽曾经历过一次开发区扩张潮,至2011年达到一个顶峰。其间,当地大量的开发区升格为省级或国家级,至2012年数量为中部第一、全国第四。
至2012年,当地在讨论开发区到底有多大的成长空间时意见不一。“现在产业转移的势头减缓,对于园区空间的扩张也还是在限制的,不像几年前项目落得很快,空间需求很大,我们现在感觉到势头减缓,防止、控制开发区过度扩张。”上述人士称。
但今年6月份安徽以开发区产城一体推进城镇化政策的出台,让跃跃欲试的开发区再次看到了希望。
“产城一体的政策在开发区肯定是受欢迎的,对于它们是个利好,接下来很多开发区的规划都要调整”,当地发改委专家表示。
仅一个月之后,就有一批开发区扩区获批,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或将还有一系列开发区的扩张和整合要求。
避免盲目扩张
根据批复文件,安徽省政府要求这些开发区按照产城一体等要求,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以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涉及到产城一体化,我们想把开发区作为推进产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在操作过程中就结合着扩区,是结合起来做的。”安徽省发改委地区处官员表示。
“不过我们是通过扩区来推进城镇化,不是为了城镇化而扩区,”上述人士强调。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强调产城融合的要求,就意味着开发区的建设必然是跟城镇化紧密相连的。同时开发区又作为各地产业发展的相对集聚地区,这种模式会得到各地政府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城镇化的叠加,开发区的再扩张必然是一种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区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种新型载体,在地方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扩张的问题,这是需要避免的。
“如果开发区扩张的速度和要素集聚的速度形成反差,经济要素、功能要素的注入还比不上开发区规模扩张的效应,这个显然就是不合理的。”徐长乐说。
他同时提醒,最怕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地扩张、规划,又没有特别有优势的要素和产业支撑,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就怕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和充分优化。
安徽省发改委人士则表示,开发区产城一体在安徽不可能全部拓展开来,只会选择部分园区来试点。“在开发区内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是园区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一般来讲,政府在开发区推进产城一体的话,会选择发展基础比较好、有一定规模的。”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