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区域经济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从辽河重工海工基地看盘锦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

www.d1cm.com2013/07/22 09:42来源:盘锦日报

这条路,是必走之路。怎么走?海有“海”的模式。

权威人士指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为八个字:“欧美设计,亚洲制造”——从欧美到亚洲,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决定了该国在产业链的位置。

处于最顶端的欧美企业,垄断了海工装备的设计和高端制造环节,他们拥有全球领先地位,创造了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欧美模式”。

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占据了全球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的半壁江山,休斯顿是全球海洋工程及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研发中心。美国麦克德莫特集团(McDermott)与法国德西尼布集团(Technip)是处于这一产业链顶峰的巨型企业,后者的分支机构及工作人员遍布5大洲48个国家

第二梯队,是亚洲的韩国和新加坡。作为中低端制造业的主导者,两个国家有各自的不同侧重。有“低端制造中的高端制造者”之称的新加坡企业,承揽了众多欧美国家石油钻采平台制造的改装订单。而制造业起家的韩国,则以价格低廉、交货迅速、质量上乘等优势在手持订单数量上居全球领先地位,创立了以大规模廉价制造为特点的“韩国模式”。

天赋异禀的“挪威模式”和“巴西模式”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经验成熟”。

处于最后一个梯队的,则是后来居“下”的“中国模式”。目前,尚处起步阶段,研发、设计、总装实力较弱。

2012年9月9日,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约1500米深的水下开钻,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也许是一种巧合,9月24日,辽河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正式交付用户,成为盘锦首台卖给外国人的淘金工具。

据了解,未来5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将达2765亿美元。中国目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市场规模将达800亿美元,投资将超过2500亿美元。

盘锦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为方向,拟定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优惠政策》。

希望这个政策能发挥最大功效,走出“两条腿走路”的“盘锦模式”:自主制造与项目引进相结合。

走进大海,要有“海”的装备

大型深水装备,是“流动的国土”、“国家的利器”。

墨西哥湾的“跑马圈地”,正在为我们展示石油资源“海战”的“规则”:技术先进,是胜利之本。

长期以来,欧美公司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世界领先,垄断着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

外国公司对中国在技术上始终是“卡脖子”。

2000年以来,我国共建造平台40余座,70%以上是欧美公司设计。每一艘中国制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只有24%的国产化率,中国企业只能得到全部利润的30%。

从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那一天起,几乎所有中国企业的切入点都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环节,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业也没能避免后来居“下”的命运。

压力之下,“技术先行”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2012年9月,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大力支持发展海工装备,鼓励科技创新,成为海工装备制造的“定海神针”。

辽河重工提出的“创世界名牌海工装备”目标,体现了管理者的王者气魄。他们招贤纳士,建立陆海研究院,设计制造国际先进的海工装备。他们自主设计建造的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平台适用水深300英尺,最大起升重量13900吨,最大钻井作业深度9000米,一次就位可钻30口井,具备六大国际先进技术系统,六项国内领先技术,12项国家专利。

与此同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400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了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审核。

他们开展的3000米深水钻井船基本设计技术研究,完成了船型优化设计、钻台布置及结构优化、12000米大功率钻井绞车设计等科技攻关项目21项,申报国家专利33项,获得专利授权12项。

如果说,国内比较先进的“海洋石油981”,可以把打一口井所有用的东西都带上了。那么,辽河重工的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一次就位,可以同时钻30口油井,一下子钻出一个深海油田。

装备制造,拼的是技术。世界海洋石油资源开采的“海战”,凭的也是装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之本,国家之本。

创新,首先是创新思路。拿别人成熟的东西来做,不是创新。把别人的成果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在设计和使用上加以改进,也不是创新。辽河重工按照客户需求和国际标准,自行设计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才是创新。

其次是加大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创新的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创造必须舍得投入。辽河重工仅在陆海研究院,年均科研投入就达2000多万元,获得国家、辽宁省、中石油、盘锦市六十余项科技奖项和近五十项国家专利,形成了钻井平台、系列钻机等26项成熟技术。在技术储备研究上,重点开展CP-400、CP-350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CP-5000半潜深水钻井平台、CP-10000深水钻井船、蓄压型LNG船的设计研究。这些技术,都是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创造。

第三是加速转化。有了新技术,要以最短的时间进行产品转化,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还需要引进。目前, 英国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哈斯基、优尼科等公司从事深水区勘探开发工作,拥有深水勘探开发核心技术。

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达到“技术共享”,也是一条好路子。

(责任编辑:Eason)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